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刊發的《經濟研究》智庫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署名文章稱,在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的情況下,預計下半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回升態勢。

課題組認爲,雖然,在經歷幾輪疫情衝擊之後,我國經濟恢復的速度出現了一些變化,但基建投資穩增長和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在下半年仍會持續,我國經濟增速下半年有望超過5.5%。一些國際組織近期下調了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份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將中國2022年的經濟增速預測值調整爲3.3%,較4月份下調1.1個百分點;亞洲開發銀行(ADB),7月份發佈的《2022年亞洲發展報告》補充報告,將中國2022年經濟增速預測值調整爲4.0%,較4月份調降1.0%。我們覺得上述機構有可能低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潛能,即使2022年全年中國GDP實現了4%以上的增長,那麼相對於發達國家的增速優勢仍相當明顯。

物價走勢方面,這篇文章預計下半年CPI會在較小範圍內上下波動,全年漲幅在2. 0%左右;下半年PPI可能繼續逐步回落,但回落速度可能會受到國際地緣衝突演變態勢的影響。下半年,一方面因疫情形勢總體好轉,服務消費價格上漲的約束緩解,另一方面前期工業品價格上漲的壓力會逐步向下游工業消費品傳導;同時,豬肉價格在下半年可能有所抬升,但快速上漲的可能性仍然不大。綜合判斷2022年全年CPI漲幅會超過上年,但仍處在相對溫和的區間。隨着海外實物消費增速的減弱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已處於高位等因素影響,疊加國內保供穩價政策的持續,下半年PPI將繼續逐步回落,但回落速度可能會受到國際地緣衝突演變態勢的影響。

文章還提到,今年上半年這波疫情過後,市場對我國經濟反彈的力度存在一些質疑,認爲當前的經濟反彈力度明顯弱於2020年,主要體現在居民消費增長、房地產銷售、出口增速等方面。對此,需要全面客觀地加以認識:一是居民收入增長預期改變可能會主導消費增長和房地產銷售。二是在全球外貿增速回落疊加我國外貿出口佔比已處高位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增速難以再次快速提升。

另外,今年上半年個別月份我國居民新增貸款爲負,引發市場對居民部門縮表和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的討論,擔心私人部門不斷通過減少支出來增加儲蓄,帶來持續的總需求缺口和經濟下行壓力,甚至出現像日本進入90年代那樣,經濟長期緩慢增長。

文章提醒,在我國潛在增長率逐年緩慢下行的過程中,近年來我國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國際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也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一些影響,經濟增速放緩,投資回報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居民收入增速減慢。以往基於經濟高速、中高速增長的資產高估值確實面臨下調的風險,如果這種調整最終發生,可能會對經濟形成較大沖擊,甚至有釀成系統性風險的可能。

這篇文章在最後談到,在經歷兩年的疫情影響之後,今年上半年我國又遭受了烏克蘭危機和2020年二季度以來最爲嚴重的疫情衝擊;產業鏈下游企業利潤受到擠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放緩、失業率階段性上升,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減弱。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及時高效推出了一系列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政策措施,在爬坡過坎中,二季度經濟仍實現了正增長。下半年,在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相對疲軟的情況下,繼續實施適度需求擴張政策,穩定內需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仍十分必要。

爲此,課題組建議,要發揮財政政策有效彌補社會需要不足的作用,持續發揮投資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的關鍵性作用,同時帶動實體企業投資預期收益率上升和居民收入增長,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微觀主體預期較弱的情況下,寬鬆貨幣政策釋放的貨幣被實體經濟部門吸收、形成有效投資和消費面臨一些困難,貨幣政策操作可能更容易影響資產價格。因此,此時的貨幣政策不僅要配合政府債券發行,適時調控流動性狀況,而且要關注資產價格,防止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目前情況下,應該認識到微觀主體預期的扭轉需要一個過程,難以一蹴而就,微觀主體存在於觀念中的對未來發展態勢的預期,最終要到現實中去驗證,從而更新原有認識形成新的預期。目前出臺的政策關鍵在落實並讓微觀主體真正感受到投資收益率或收入的持續改善,從而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進而根本扭轉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局面。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