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自己每次做血常規檢查時,醫生抽血後都會順手搖一下管子。其實這不是因爲“好玩”,而是爲了防止血液凝固之後無法完成樣本檢驗。近日,在樹蘭醫院,檢驗科就收到一份“特別”的血液樣本,明明按照正常流程送檢,但血液還是凝了……

檢驗科經驗豐富的老師一看標本狀態——紅細胞細沙樣的掛在管壁上,立馬覺得蹊蹺,懷疑這管血液的主人患有冷凝集素病。

原來,這份樣本是來自一位65歲的患者蕭大伯,據蕭大伯自述,年輕的時候就常常遇冷,感到身體不舒服,但是暖和一會,不適症狀就消失了,因此蕭大伯平時注意保暖,也就沒到醫院看過。

“我不僅冬天過得嚴實,夏天也不敢太涼快,要穿厚一點”,蕭大伯說自己在空調房裏還要穿毛衣,結果一直這麼拖了多年,前不久不知道怎麼了,人沒力氣了一個月,突然有一天昏倒失去意識。

“大概昏迷有幾十秒,但是人醒了以後,反應特別遲鈍!”家人感覺蕭大伯人不對,於是趕緊送他到了醫院。

隨後,蕭大伯被收治在血液科,血液科曹利紅副主任醫師問診得知,患者多年來反覆貧血,並結合檢驗科結根據初步判斷,再查冷凝集試驗結果爲陽性,確診冷凝集素病。

什麼是冷凝集素病?曹利紅副主任醫師介紹,這是一種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引起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又叫“冷血凝集素病”或“冷凝集素病”。

冷血凝集素病的特點是在較低的溫度下,這種抗體能作用於患者自己的紅細胞,在體內發生凝集,阻塞末梢微循環,發生手足紫紺症或溶血。

2020年一項研究證實,冷凝集素病在寒冷地區的發病率和患病率是溫熱地區的4倍。在北歐,這種病主要發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爲67歲,但也有30歲人羣,患病率爲16‰,我國發病率較低。

在蕭大伯的檢驗報告中,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紅細胞數量,只有1.03*10^12,而正常成年男性紅細胞,一般在(4.30-5.80)*10^12/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超標了一倍還不止。

血液科曹利紅副主任醫師介紹,蕭大伯確診病情後,立即爲其配輸洗滌紅細胞,同時藥物控制異常免疫。大約一週後,蕭大伯的血色素逐漸穩定,意識情況也有所好轉,血紅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標有了較高的提升,目前蕭大伯每月複診,病情控制穩定下來了。

健康提醒

原發性冷凝集素綜合徵病因不詳。繼發性冷凝集素綜合徵分爲三種情況:

①急性型:可能是感染因素刺激淋巴細胞克隆生長,產生特殊的冷凝集素,見於某些病毒性疾患,如肺炎支原體感染、風疹、心包炎等。

②亞急性型:見於某些淋巴網狀系統惡性腫瘤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③特髮型:病因不明,見於年長者,表現爲肢端青紫、溶血性貧血和血尿三聯徵。

醫生建議,如有以上症狀,建議及早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