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養殖基地一景。趙文文供圖

中新網寧波8月15日電(林波 孫勇)不到50米的路,灰頂白牆的雞舍一字排開,掩映在林海松濤中。將雞舍裏的成年雞裝車後,賴兆新將地上厚厚的一層“地毯”仔細打包,殺菌消毒,迎接下一批雞苗的到來。

賴兆新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的農戶,同時也是喜德縣艮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員工,“70歲的我靠着‘致富雞’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這個養殖基地,是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援建項目“喜德艮田禽類養殖產業園”,全部建成後將成爲攀西地區規模最大的養殖基地,預計佔地68畝,成年雞出欄量超300萬羽,可帶動3000餘名村民致富。

“以往,養一隻雞隻需要算一筆賬。”在喜德縣艮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紹波看來,當地海拔高、光照好、紫外線強且周邊沒有居民,距離西昌僅1個小時的車程,在環境和物流上有優勢,“現在不僅出售肉雞,還發展科學利用雞糞還田、陽光換錢的高效生態農業,養一隻雞可以算‘三筆賬’。”

“每個雞舍佔地1畝,年產7萬隻活雞,按照批發均價每斤10元來算,1個雞舍每年畝均產出超過500萬元。”在王紹波看來,賣雞換錢只是“三筆賬”裏最基礎的一筆賬。

養殖基地一景。趙文文供圖

王紹波表示,還有一筆生態賬。

“這裏和普通雞舍的差別,用鼻子就可以聞出來。”王紹波解釋說,雞舍幾乎沒有異味,祕訣在於一層“地毯”。

“地毯”,學名叫生物發酵牀,是按一定比例混合穀皮、稻殼或農副產品秸稈粉作爲雞舍的墊料,並將菌種接種於墊料上。

“過去清理雞舍最令人頭疼的就是每天總有大量的雞糞,不僅雞舍味道不好聞,還到處溼漉漉的。”王紹波表示,這些墊料,可以直接作爲生物基質出售,用於當地特色果蔬育苗種植,通過雞糞還田實現墊料成本的回收,每噸基質能增收1000多元。

“致富雞”養殖現場。趙文文供圖

孵化、防疫、繁育……肉雞養殖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能源。

如何獲取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這個問題困擾了王紹波許久。

在每個養雞棚的屋頂鋪設太陽能光伏板,這是該養殖基地正在踐行的方式。

“這樣一來,每個雞舍相當於一個小‘發電站’,還爲大規模自動化設備的進駐提供了能源保障。”王紹波計算了一筆“能耗帳”,該產業園建成後不僅能在電能方面自給自足,每年輸出的電費就超過1100萬元。

一個養雞場的背後是代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市場,更是促進當地村民勤勞就業的富民大產業。

作爲海曙區東西部協作項目之一,喜德縣的禽類養殖產業園可享受到900萬元的協作專項資金。

“這筆資金投入項目後,將按照每年5%至8%的比例給北山鄉的脫貧戶、邊緣戶以及監測戶進行分紅,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收入。”喜德縣委常委、副縣長、寧波市海曙區駐喜德工作組組長曹磊表示,今年以來,海曙已投入3210萬元資金用於禽畜養殖、農產品加工等6個產業項目,“未來,海曙區將兼顧‘所需+所能’,真正急喜德所需、盡海曙所能,奮力譜寫海曙與喜德共同富裕新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