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頸後,發展空間會更大。

“在國際國內疫情環境如此複雜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平安取得的成績,我認爲表現還是比較強勁的,管理層對這個業績應該說還是滿意的。”近日,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8月23日晚間,中國平安披露了中期業績,2022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2.73億元,同比增長3.9%;而去年同期,這一增速爲15.5%。

謝永林自1994年加入平安集團,從基層業務員做起,可以說是平安的“老人”。採訪中,他回顧了平安的發展歷程並表示,當下的中國平安,正在面臨着來自於內外部的3大挑戰。

三大挑戰

謝永林表示,中國平安正身處於第四個十年。第一個十年,平安建立了現代保險機制;第二個十年,着力發展綜合金融;第三個十年,用綜合金融+科技引領發展;第四個十年,則是綜合金融+醫療健康。

同時,中國平安也面臨着新的挑戰。

謝永林認爲,第一個挑戰來自於行業,中國壽險業發展到現階段,面臨着深度調整的切實需要。傳統的代理人、產品模式與現在的經濟形勢並不匹配,“正是因爲這樣,我們重新梳理了壽險的發展戰略,就是爲了應對現在壽險深度調整的格局。”他說。

在他看來,保險行業的空間依舊很大,只不過行業發展到現在面臨了一些瓶頸,但突破瓶頸後,發展空間會更大。

第二個挑戰是宏觀環境,在目前的經濟環境週期下,加之近三年的疫情,“讓有些事推動起來不是那麼的容易”。

第三個挑戰來自於內部,“我們要做‘有溫度的金融’,金融+健康,金融+居家養老,金融+高端醫療,體系搭建出來,必須要有精細的規劃,強力的執行和迭代打磨;另外,利差收窄,整個利率環境降息,險資資產配置要穿越週期,銀行要守住風險底線,還要擴展收入的來源。實現這些既需要商業模式的改變,也需要管理團隊精準把握趨勢、掌握動態、咬定目標、設計好策略、強力執行才能把事情做好。”他說。

2016年,謝永林從平安證券回到平安銀行,成爲平安銀行的一把手,與此同時,他開啓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平安銀行調轉船頭,重新向着零售業務進發。

“6年來,平安銀行零售戰略從未改變,策略上不斷迭代升級。”謝永林說,目前,平安銀行正在持續推進以開放銀行、AI銀行、遠程銀行、線下銀行、綜合化銀行相互銜接並有機融合的“五位一體”零售業務模式。

根據中國平安的中期業績顯示,銀行業務對於集團的利潤貢獻度在持續提升,去年上半年佔比爲17.57%,今年上半年佔比爲21.24%。

“我對平安銀行接下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無論利潤貢獻、資產規模貢獻,還是銀行本身功能的發揮等方面,平安銀行都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集團內部,團體綜合金融、個人綜合金融的‘根據地’都放在銀行。”謝永林說。

險資配置關注持有型物業

另外,今年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也給金融機構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平安銀行的半年報也專門介紹了關於房地產的風險管理。

財報顯示:平安銀行承擔信用風險的涉房業務主要是對公房地產貸款餘額2980.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0.97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1057.51億元,全部落實有效抵押,平均抵押率 43.4%,97%分佈在一、二線城市城區及大灣區、長三角區域;經營性物業貸、併購貸款及其他合計1922.69億元,平均抵押率45.8%,96%分佈在一、二線城市城區及大灣區、長三角區域。2022年6月末,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0.77%。

“平安銀行關於表內外的地產敞口披露得非常的清楚,風險控制良好。”謝永林說,整體來講,平安銀行房地產開發貸的風險表現在行業裏是比較健康的,一手樓按揭、房貸等也比較少。

“就保險資金來說,平安投資的商業物業都在長三角、珠三角,一二線城市,基本屬於優質資產,平安的險資中,不動產配置比例並不高,同時我們也把方向調整爲持有型不動產物業,作爲低利率環境下險資配置的壓艙石。”謝永林說。

在謝永林看來,房地產行業因其體量大、產業鏈長,仍然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長期來看,改善性、保障性的住房需求還是會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