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嘉玲 北京報道

當前中國期貨業正處於“加速跑”階段,風險管理業務已然成爲重要引擎之一。

近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公開表示,推進期現融合深化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鼓勵期貨經營機構設立風險管理子公司,創新開展倉單融通、基差報價、合作套保、場外衍生品等風險管理業務,特別是在服務中小微企業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13年期貨公司以風險管理子公司形式服務實體經濟模式開啓以來,我國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公司數量和備案業務的公司數量逐年遞增,風險管理相關業務規模倍速增長,且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長幅度超過60倍。與此同時,從期貨經營機構的上半年業績情況來看,風險管理業務逐漸成爲各家公司拉開差距、拓展收入增長點的重要方向。

風險管理業務佔比提升

從半年報來看,今年上半年,期貨行業整體實現淨利潤同比下降4.59%,其中部分期貨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如永安期貨(600927.SH)淨利潤同比下滑將近六成。

具體而言,多家期貨公司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以4家A股上市的期貨公司爲例,永安期貨上半年營收195.51億元,同比增長17.1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6億元,同比下降57.27%。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瑞達期貨(002961.SZ)身上,其實現營業收入約11.98億元,同比增長12.7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7億元,同比下降21.32%。南華期貨(603093.SH)和弘業期貨(001236.SZ)則營收淨利雙降。

本報記者注意到,營收與淨利潤增速的巨大鴻溝,問題或是出在風險管理業務上。通常來說,期貨風險管理業務主要由經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備案設立的風險管理子公司開展,包括基差貿易、做市業務、場外衍生品、合作套保和倉單服務等。子公司通過開展上述服務賺取倉單管理費、風險管理費、投資收益及相關收入。

近年來,隨着期貨公司重點發力風險管理等創新業務,上述期貨公司的營業總收入構成中,風險管理業務收入佔比最大,普遍超過60%。

並且,風險管理子公司往往是影響期貨公司業績表現的重要因素。今年上半年,南華期貨營收淨利同比分別下降19.61%和12.95%,其風險管理子公司浙江南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05億元,同比下滑23.21%;淨利潤虧損590.92萬元,同比大幅下滑128.62%。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爲期貨公司營收“大頭”的風險管理業務,對淨利潤的貢獻卻並不高。根據弘業期貨半年報披露,其大宗商品交易及風險管理業務的營業收入爲5.78億元,佔公司總營業收入7.55億元的比重爲76.56%;淨利潤爲776.39萬元,佔公司淨利潤3525.49萬元的比重僅爲22.02%。

有受訪期貨業內人士坦言,“現階段,期貨風險管理能做大公司流水,卻難增厚利潤。”從半年報數據來看,風險管理業務雖極大拉動了期貨公司營收,但同時也帶來了高昂的成本負擔。其中,瑞達期貨這項業務的成本支出更是大於收入。2022年上半年,瑞達期貨風險管理業務實現營業總收入7.62億元,營業總支出7.77億元,營業利潤率爲-1.92%;其風險管理子公司瑞達新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達新控”)的淨利潤虧損593.66萬元。

而根據2021年年報披露,永安期貨風險管理業務的毛利率僅爲1.21%,同比增加0.61個百分點;南華期貨的毛利率是1.01%,同比增加0.98個百分點。

毛利率低系會計原因

某券商系期貨公司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期貨公司增收不增利的根源在風險管理業務下的配套貿易。當前期貨風險管理業務主要包括場外衍生品、基差貿易和做市業務三部分,配套貿易屬於基差貿易的範疇。

“配套貿易通常是由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爲貿易商提供服務,不牽扯其中的貨物,但又全程參與貿易。”上述期貨公司人士進一步表示,產業鏈上下游的貿易商缺少流動性,就由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先行墊付貨款,子公司收取相應的保證金和利息。當貿易商與下游進行交易時,期貨公司就再做一次業務。這其中墊付貨款產生了大量的成本,交付貨物又帶來了大量的營收。

據瞭解,在上述業務開展過程中,如果貿易商擔心商品價格大幅波動,風險管理子公司則可以通過提供場外期權等服務,爲其進行風險管理,產生更多的收益。“但這部分收入與配套貿易產生的流水無法相提並論。”

“導致公司風險管理業務毛利極低表象是因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只反映現貨類的貿易業務營收,現貨貿易毛利率低是市場共同的特點。”今年5月24日,瑞達期貨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對於“公司風險管理業務毛利率極低”作出回應。

瑞達期貨方面還表示,從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實際業務上看,與現貨相關的期貨對沖套保、做市商業務和場外衍生品等主營業務的收益,都體現在“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實際上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利潤率和收益率水平並不低。隨着公司引入的做市業務和場外衍生品專業團隊的到崗,可以預期,未來風險管理的利潤率和收益率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浙商期貨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衍生品相對專業,且風險管理子公司近十年纔剛成立,很多業務也比較複雜。期貨公司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同時涉及金融衍生品和實體經濟,所以傳統的財務模型較難對期貨公司的數據作出客觀公允的分析與評價。”

前述浙商期貨負責人還表示,“要知道基差貿易本身的利潤來源是基差,而基差相對貨值是很小的比例。如果允許用淨額法的形式,把銷售收入減去採購成本的差作爲基數計算收入,相對是更公允的處理。同時這種處理對合並報表以後的收入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未來將成利潤爆發點

“雖然風險管理業務毛利率極低,但相關業務不僅有助於期貨公司更好地與產業客戶、專業機構客戶建立業務聯繫和進行資源整合,還可通過配套貿易瞭解相應大宗商品的庫存情況,樹立其在部分大宗商品領域的價格話語權。”某期貨公司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各類投資者對風險管理和投資的需求不斷凸顯,風險管理業務更是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中期協黨委書記、會長洪磊9月6日公開演講表示:“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作爲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綜合實力、業務模式、服務水平均得到較大提升。風險管理公司通過開展基差貿易、倉單服務等期現結合類業務積累經驗與客源,並逐步向場外業務過渡,探索含權貿易等新模式,多種方式服務實體經濟。”

據瞭解,2013年2月1日,期貨公司以風險管理子公司形式服務實體經濟模式正式開閘。至今,中國的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已發展了9年多的時間。根據中期協發佈的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數據概覽,近十年間,風險管理公司設立備案的公司數量和備案業務的公司數量均增加了4.5倍,截至2022年6月份數量分別爲99家、94家;總資產、淨資產和業績也不斷呈增勢。

其中,自2013年至2021年,風險管理公司的總資產和淨資產均不斷增長,分別由25.16億元、16.45億元增至1245.02億元、322.24億元。同時,風險管理公司的業務收入不斷遞增,由34.48億元增至2628.59億元;淨利潤在2018年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後繼續上漲,2021年風險管理公司淨利潤達20.79億元,較2013年的0.33億元增長63倍。

在前述浙商期貨負責人看來,風險管理子公司兼顧了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服務商的職能,相對傳統經紀業務而言是非常超前的,經過這幾年的摸索也初見雛形,很多制度相信會逐漸完善。在金融服務實體的大背景下,風險管理業務對期貨公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期貨公司也將會迎來更快的發展。

受訪業內人士還指出,這幾年很多期貨公司都對子公司增資,側面反映了風險管理業務對期貨公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據瞭解,今年上半年,永安期貨向永安資本增資8億元;瑞達期貨向瑞達新控增資1.5億元。

瑞達期貨6月21日向券商基金等調研機構表示:“對公司業務有一定的貢獻且未來還有很大成長空間的風險管理業務的利潤爆發點還是在未來,預計近兩年會逐步有所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