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諸未靜 郭美婷

編 輯丨李潤澤子

圖 源丨圖蟲

規範彈窗信息,官方有了最新規定。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規定》立足當前實際,緊盯彈窗新聞信息推送、彈窗信息內容導向、彈窗廣告等重點環節,着力解決利用彈窗違規推送新聞信息、彈窗廣告標識不明顯、廣告無法一鍵關閉、惡意炒作娛樂八卦、推送頻次過多過濫、推送信息內容比例不合理、誘導用戶點擊實施流量造假等問題。

多位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分析,相比於今年3月2日的徵求意見稿,本次《規定》在相關表述上做了更爲細緻、溫和,有助於相關平臺在原則性規定的指導下,自主調整。

例如,將此前的“確保彈窗信息推送必須經過‘人工審覈’”調整爲“‘加強’彈窗信息內容審覈”。又如將“不得‘惡意’對普通用戶和會員用戶進行差別頻次推送”調整爲“不得對普通用戶和會員用戶進行‘不合理地’差別推送”。

未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不得彈窗推送新聞信息

延續半年前的徵求意見稿,最受關注的依然是與新聞信息彈窗相關的要求。

《規定》第五條第二、三款提到,未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不得彈窗推送新聞信息,彈窗推送信息涉及其他互聯網信息服務,依法應當經有關主管部門審覈同意或者取得相關許可的,應當經有關主管部門審覈同意或者取得相關許可;彈窗推送新聞信息的,應當嚴格依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不得超範圍轉載,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保證新聞信息來源可追溯。

“強化了資質的要求,相當於把彈窗也當做內部的內容來管理。”艾媒諮詢CEO張毅向21記者分析,不具有新聞資質的資訊類APP,此前依靠標題黨等釋放內容的彈窗將受到抑制。

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姚志偉也在接受21記者採訪時表示,《規定》明確了對新聞信息的監管,也給其他非資訊類、新聞類APP劃定了界限。“主營業務不是資訊的APP,彈窗非新聞信息,只要其頻次合理、內容合規、在需要相關資質的時候獲得資質,也是沒有問題的。”他說。

21記者還注意到,在對彈窗信息內容審覈的要求上,《規定》與徵求意見稿也有一些調整。徵求意見稿提到,“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人工力量,健全彈窗信息推送內容管理規範,完善信息篩選、編輯、推送等工作流程,確保彈窗信息推送必須經過人工審覈。”而在最新《規定》中,要求“健全彈窗信息推送內容管理規範,完善信息篩選、編輯、推送等工作流程,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審覈力量,加強彈窗信息內容審覈”。

“實際上,目前我國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力已經較高,對於平臺而言,並非每一條都得經過人工審覈。”張毅對此解釋,在正式稿中,雖然並未強調必須經由人工審覈,但前提仍然是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監管要求,從更宏觀的層面。“把原則性的規定留給監管機構,把自主權留給平臺。”他說。

姚志偉也認爲,在算法“千人千面”的推送規則下,如果對所有彈窗採用普遍性的人工審覈,其成本太高,“表述上的調整,顯示了監管部門細緻、科學的監管思路。”

不得利用算法針對未成年人用戶進行畫像

針對算法的規制,也是新規的亮點之一。

《規定》第五條第七款提到,不得設置誘導用戶沉迷、過度消費等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倫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利用算法實施惡意屏蔽信息、過度推薦等行爲;不得利用算法針對未成年人用戶進行畫像,向其推送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信息。

姚志偉分析,這一規定與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相銜接。後者在第八條要求,不得設置誘導用戶沉迷、過度消費等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倫理道德的算法模型。第十八條中也有體現,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等。

此外,在保障用戶權益方面,新規的表述也有細微調整。此前徵求意見稿提到,充分考慮用戶體驗,科學規劃推送頻次,不得惡意對普通用戶和會員用戶進行差別頻次推送。而在本次新規中,後半句調整爲“不得對普通用戶和會員用戶進行不合理地差別推送”。

“這也是考慮到許多平臺在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如一些視頻平臺,其會員和非會員用戶,確實在內容和廣告上,需要有一定的區別運營。”姚志偉對此分析,新規爲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者和監管自身,都保留了調整的空間。

“《規定》的出臺,對新聞資訊類平臺和廣告市場的規範效應明顯。它將要求所有的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者更尊重用戶,對產業健康發展、公平競爭,會起到非常良性的引導作用。”張毅說。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