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探索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

長江沿線將探索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加大項目融資模式創新力度,發揮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作用,推進長江保護修復。

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19日公佈。

《行動方案》明確,各級財政積極支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持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流域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林業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等重點工作。

同時,加大項目融資模式創新力度,探索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發揮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作用。完善污水處理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大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對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支持力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能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起來,促進長江修復項目的可持續性。“以往那些光有投入無產出的做法,難以持續。”他說。

常紀文解釋說,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是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爲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爲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爲載體,採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是一種創新性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

《行動方案》還明確,完善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支持長江流域上下游加快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對機制建設進展快、成果好、積極探索創新的省份給予傾斜。鼓勵生態產品供給地和受益地按照自願協商原則,綜合考慮生態產品價值覈算結果、生態產品實物量及質量等因素,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

《行動方案》涉及長江經濟帶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11省(市),以及長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區域所涉及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相關縣級行政區域。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今天下午在解讀《行動方案》時表示,儘管近年來長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但部分地區環境基礎設施欠賬較多,黑臭水體整治、工業污染治理等污染物減排成效仍需鞏固提升。

這位負責人表示,與“十三五”期間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相比,《行動方案》明確將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深入實施工業污染治理,以及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村污染治理;鼓勵指導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力爭在水生態環境保護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

根據《行動方案》,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還將開展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探索建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集聚化發展模式,培育一批環保裝備製造規範企業,組織開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質量評價,推動沿江企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升級。

常紀文表示,《行動方案》的落地實施,有助於長江經濟帶注重保護與發展的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以高水平保護引導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