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爲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2022年優質水稻測產現場觀摩會。畢力格攝

興安盟9月26日電 (記者 張瑋)“這個米飯味道聞起來很清香,喫起來也很有嚼勁,不錯,不錯。”26日,在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2022年優質水稻測產現場觀摩會上,“水稻之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品嚐草原優質水稻時,不斷點贊。

當日,由來自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的7位水稻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對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兩塊優質水稻品種試驗田進行測產。

圖爲脫粒測產現場。畢力格 攝

專家組組長、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王小兵宣佈,本次測產了分別約3畝的“157”品種、“X56”品系優質水稻,經過田間現場測產,畝產分別達717.56公斤、702.5公斤。“表現出有效穗多、穗大粒重、優質高產等特點,豐產性突出,稻米品質優良。”

圖爲草原稻米顆顆飽滿。畢力格 攝

興安盟地處北緯46度生態圈,是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種植帶。2018年,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在這裏成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提出,力爭在3年內實現興安盟水稻每畝增產100公斤目標,爲內蒙古草原培育出真正獨具優勢的水稻好種子。

2021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興安盟分中心、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興安盟試驗基地落戶興安盟,袁定陽接過父親袁隆平的衣鉢承諾:“我們一定會給興安盟大米繁育工作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圖爲測產現場。畢力格 攝

“如今,我們紮根內蒙古草原4年,實現了袁老‘高產優質’、讓國人‘喫好飯’的目標。”測產結果讓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站長王世剛喜出望外,他說,“目前,市場上的優質大米畝產大概在500公斤左右,我們比這個成績超出200公斤,實屬不易。”

王小兵介紹,今天測產的兩個新品系正在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區域試驗,在未來1至2年,通過生產試驗,品種審定“考覈”合格後,將大面積示範推廣。

王世剛表示,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將持續培育水稻優良品種,在增產和提質兩方面共同發力,提高水稻產業附加值和“科技含金量”,推動興安盟從生產糧食向生產稻種的轉變,努力打造中國北方水稻種源生產基地和關鍵技術輸出基地。(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