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靜 子

“十一”假期將近,你是否也得疲於“趕場”赴婚宴?

近日,話題“國慶前女子收到21份結婚請帖”衝上微博熱搜榜單第一,引發網友廣泛熱議。據悉,廣西梧州的石女士近日陸續收到來自同學、同事等的喜帖,數量高達21份。而按照一場婚禮最低300元的份子錢計算,這就需要花費6300元。

遊玩“黃金週”變喜慶“婚禮周”,箇中原因不難被想見。假期相對較長、親朋好友更易聚首、家國同慶話美好……當有閒的人們遇上扎堆的婚宴,總有一種物件格外乾癟,那便是錢包。隨着近年各地禮金水漲船高,這一趨勢更是愈演愈烈。由此,一些網友把結婚請帖戲稱爲“紅色罰單”“紅色炸彈”。

聯想此前被曝光的“新娘收完禮金拉黑未婚好友”“伴娘胸前掛二維碼收禮金”等新聞,不少人在爲滿檔的婚宴掏盡錢包時,也由衷感嘆份子錢“變了味”“偏了軌”。留心觀察,社會上確存在這樣一種傾向:以賓客的數量論面子的大小,以份子錢的多少論情誼的輕重。正如價格透露着商品的質量信息一般,似乎禮金也在起着衡量情感價值的作用。競相攀比下,步入婚姻的新人們暗自思忖着儀式的規格,來往的賓客們默默承受着一筆不小的甜蜜負擔。

人情社會,莫讓份子錢失了人情味!在關於份子錢的緣起中,“份子”又可寫作“分子”,本身就含有互濟互助、羣策羣力之意。儘管這層意味的減弱有歷史必然性——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這絕不是份子錢異化爲攀比手段、斂財工具的理由。正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呼喚份子錢重“情”不重“金”的美好寓意,讓婚禮迴歸純粹本質,才真正符合社會期待、人情事理。

廣東佛山有新人把紅包折角代表“心意已收”,廣東中山有喜宴主人反給賓客派紅包……近年各地出現的結婚新風俗堪稱一股清流,令人耳目一新。需要說明的是,公衆並非反對收份子錢這一富有特色的民間傳統,而只是反感隨禮攀比這一不正之風。禮金的數額能輕易被一對新人看見,但我們更希望背後寄託的美好祝福同樣也能受重視、被看見。

從中央多部門集中整治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到各地推進移風易俗、倡導社會新風等活動,再到年輕人主動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擁抱文明生活等,社會新氣象正逐漸顯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重排場輕人情、重面子輕祝福的份子錢攀比風必休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