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韓一  北京報道

據深交所公告,9月30日福建僑龍應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僑龍應急”)將上會創業板,欲公開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募資5.82億元,佈局福建僑龍應急救援裝備改擴建、僑龍應急搶險服務中心建設、研發技術中心升級等項目,並補充流動資金。

僑龍應急主要從事應急搶險車、泵的生產和銷售,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公司銷售的主要產品爲大流量供排水搶險車。放眼A股市場,目前沒有一家上市公司與僑龍應急類似專業深耕供排水應急搶險裝備,公司闖關創業板如能成功,產生的“第一股效應”將給應急搶險裝備行業開創資本化範本。

細分領域市場侷限

公開資料顯示,報告期內,僑龍應急銷售的主要產品爲供排水應急搶險裝備,主要應用於抗洪排澇、消防滅火、市政管網維護等場景,實現快速高效的排水和供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僑龍應急瞭解到,上至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到2021 年河南鄭州特大暴雨等洪澇災害搶險現場均曾有僑龍應急供排水搶險裝備的身影,公司因在應急搶險救援領域作出的貢獻,榮獲了應急管理部頒發第五屆“全國 119 消防先進集體”。

具有較高社會效益的僑龍應急走向資本市場,公司市場化經營是否能經得起考覈?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6月,僑龍應急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98億元、1.59億元、3.70億元和1.53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爲5031.84萬元、3298.07萬元、1.05億元和4151.04萬元。2021年僑龍應急的業績實現了暴增,其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3.2%,淨利潤同比增長了219.41%。

僑龍應急回應報告期業績表現時認爲,公司下游客戶主要爲武警部隊、消防系統、水利及防汛系統、應急管理機構、市政管理及排水部門等使用財政資金的國家機構,對於應急裝備的購買需求較爲剛性,但其購買需求同時受到國家應急產業規劃佈局、防災備災需求、資金實力等因素的影響,具體購買的時間也受到政府部門機構設置變動、財政資金預算和安排的影響,從而客戶及訂單不夠穩定。

“當前公司所處細分領域市場空間相對較小,且細分領域的高增速可能受到客戶需求變化和資金安排的影響,新產品拓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下游客戶復購率較低,使得公司業績波動容易波動。”招股書中,僑龍應急主動提示公司可能面臨業績較大波動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僑龍應急通過公開招投標獲取的訂單額分別爲1.59億元、1.19億元、2.52億元和1.32億元,2022年上半年此類方式的訂單銷售額佔比已達86.2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下游政府機構等客戶採購招投標程序整體延期,直接導致僑龍應急經營業績同比下滑。2021年,受益於國家層面應急管理意識的進一步強化,公司的民用產品和專業搶險隊伍產品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應急裝備行業屬於特定領域,各細分行業多是政府、機構等主導市場需求,容易受到資金規劃,環境災害發生程度的影響。”北京昌平未來科技城某消防設備供應商黃姓負責人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透露,受制行業特性等原因,應急裝備行業缺少市場化,同時因爲屬於特殊採購行業,不能實現大衆化應用的應急裝備細分行業市場空間有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因爲市場運營限制,僑龍應急所處的具體細分領域甚至缺少公開披露的行業市場數據,更少有權威市場研究報告。

據僑龍應急查閱期刊公開研究報告、彙總公開採購信息和測算需求缺口等三種口徑分別測算所處領域市場空間,預計2022年公司所在行業的市場空間約爲 14.97億元至 15.45億元。但招股書中,僑龍應急表示,預測數值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市場空間測算存在不準確風險。

產品單一、研發動力不足

小衆特殊的行業背景下,僑龍應急甚至少有競爭對手,與公司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國際上主要是美國 MWI 公司、荷蘭海創公司等,國內主要是長沙迪沃機械、湖南華汛應急、捷達消防科技、明光浩淼等公司,其中明光浩淼爲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消化滅火裝備。

國內市場上,與僑龍應急業務最爲接近的同行業公司是長沙迪沃機械,目前長沙迪沃機械母公司湖南耐普泵業股份有限公司已披露招股書,正在上市審覈階段,但是耐普股份主要從事工業泵等領域,移動應急供排水裝備只是其小部分業務。

僑龍應急上會創業板如果順利,將成爲A股市場第一個實現上市的供排水應急搶險裝備公司,但缺乏競爭對手的僑龍應急能否帶給投資者期待仍需觀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公司多輪問詢函發現,深交所同樣對僑龍應急的經營穩定性、核心競爭力和研發實力等問題進行多次追問。

事實上,市場受限、缺少市場化競爭的僑龍應急在報告期內確實呈現了多項經營和研發問題。

僑龍應急定位爲應急裝備技術創新型企業,並表示除供排水應急搶險裝備以外,正在研發和開拓遠程供排水系統、坍塌建築物遠程氣力抽吸應急救援系統等新產品,並積極拓展應急服務業務。但報告期內,公司供排水應急搶險裝備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達93.07%、93.94%、97.86%和97.15%,其中大流量供排水搶險車產品貢獻各期營收額分別達1.79億元、1.40億元、3.50億元和1.45億元,各期佔公司營收比重均在90%左右。

報告期內的產品類型較爲集中、產品結構和業務形態較爲單一。”對此,僑龍應急解釋稱,公司正根據市場調研和客戶需求、政策導向等研發新產品,但新產品開發進度和市場接受度、應急服務業務拓展進度仍存在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僑龍應急表示,公司是國內較早採用液壓驅動水泵技術的供排水應急搶險裝備製造商,制定了我國現行有效唯一關於應急排水車輛的行業標準,填補了我國該項領域空白,但反映在研發投入上,公司的研發實力難樂觀。

報告期各期,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爲 1094.13萬元、1008.08萬元、2067.74萬元及1117.46萬元,其中委託外部研究開發費用的費用佔比就達10%左右規模,2022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24.50%。

“應急裝備等特定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較爲特殊,由於市場空間狹小,參與者不多,自願提高研發動力相對小。”東北證券分析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諮詢時表示,特殊領域下的企業實現資本化也難以實現市場化發展。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僑龍應急的營收規模增長不僅有客戶採購的剛性需求的影響,此外公司主要產品大流量排水搶險車持續大幅漲價,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報告期各期,公司大流量排水搶險車的平均單價分別爲180.95萬元/臺、206.33萬元/臺、215.85萬元/臺、230.05萬元/臺,毛利率分別爲58.79%、59.11%、56.33%、57.81%。這意味着公司不用提升多大技術實力,公司每臺產品的毛利就能輕鬆實現百萬元。

輕輕鬆鬆就可以實現高毛利的僑龍應急是否有着急切的上市需求,公司募資項目是否還有必要?就此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向公司採訪,但是均未獲得公司及時回應。

股份回購下的上市壓力

回溯僑龍應急報告期融資歷史不難發現,目前公司急於登陸資本市場,背後有着迫不得已的動力。

2017年12月,僑龍應急前身僑龍有限通過增資方式引入張勇、廖洪平、陳晉興3名外部投資者時,公司、公司控股股東環宇科技及公司實控人林志國、林立倫、林立珍就與其簽署對賭協議,就有關IPO申報時間、經營業績、股權退出等相關事項做了約定。

2018年5月,僑龍有限通過控股股東環宇科技股權轉讓方式再次引入外部投資者俞燁根(系代陳霞持有),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再次簽下對賭協議,約定IPO申報、經營業績、股權退出等相關事宜。同年8月,僑龍有限再次增資擴股引入新興投資、匯鑫投資、新羅投資三家外部投資者,同時簽署業績補償,股份回購等對賭協議,約定下IPO 受理和上市的具體日期。

公司是否已經完成了此前的對賭協議,招股書中僑龍應急並沒有詳細交代,但2019 年12月公司完成股改,在2021年6月就進行了縮股操作,將總股本由8000萬股縮減至 6000萬股,減少的股本金轉入資本公積,少見的縮股操作背後是否是迫於外部投資的對賭協議壓力,公開資料中,僑龍應急並沒有進行說明。

據招股書披露,在完成縮股之後,緊接着在2021年9月30日,僑龍應急控股股東環宇科技及實控人就分別與新興投資、匯鑫投資、新羅投資簽署股份回購協議,重新約定若公司未能在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新興投資、匯鑫投資、新羅投資有權要求公司對賭方回購其持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

該協議自公司交表被受理時終止,但若僑龍應急最終未能完成上市,則協議自動恢復法律效力,並自始具有約束力。

僑龍應急因此在招股書中提示稱,公司存在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的持股情況發生變化,進而對公司日常經營的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

帶着股份回購壓力衝擊上市,僑龍應急能否在上市之後獲得投資者認可同樣將是繞不開的話題。

(作者:韓一 編輯:李新江)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