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邊境戰爭,從1979年2月17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989年1月21日正式結束。在這場長達10年的戰爭中,越南搭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人民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巧妙將這場戰爭背後的矛盾關係轉化爲促進民族偉大復興的推動力,從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回顧這場戰爭的前前後後,人們很難相信越南的黎筍集團爲了實現自己稱王稱霸的野心而用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做賭注。若從當時的國際背景去分析,則不難發現這其實是國際資本階級與勞動階級之間的剝削與反剝削而引發的一場局部戰爭。

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廣大越南民衆被目光短淺的黎筍給欺騙了,不僅將槍口對準了周邊的同志加兄弟,還因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導致越南至今都只能淪爲國際資本的“韭菜”。

20世紀60年代的主要國際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迅速進入東、西方兩大陣營對抗的“冷戰”時代。在以非武力對抗爲主的交鋒中,油氣資源開發與利用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進步。

到20世紀60年代,強調個人利益至上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充分刺激了技術領域的發展,在油氣能源開發與利用方面比東方陣營更勝一籌,使得美國陣營國家爲了控制國際市場,不斷通過武力在全球各地攻城略地。

在整個60年代,作爲東方陣營老大哥的蘇聯,每年能源總產量和能源利用率只達到美國每年能源總產量和利用率的50%至60%之間。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落後就要捱打

爲了避免國家和民族任人宰割,東方陣營國家不得不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展開全面對抗。

隨着時間的推移,過於追求個人利益的資本主義世界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後,利潤高的領域已經進入白熱化競爭狀態,低利潤高風險的領域無人問津,低端產業開始從資本主義經濟強國逐漸向用工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亞洲四小龍”正是在此背景下得以崛起。

此時,資本主義經濟強國逐漸成爲世界的剝削者。以美國爲例,國內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巨大,但通過在二戰結束後建立的剝削機制,可以不用本國自己開發也能隨時獲得價格低廉的油氣資源。

據統計,1973年之前一桶優質原油的售價不到3美元,在當時的技術背景下美、蘇這些國家自己發開和提煉,每桶原油的價格超過3美元。作爲世界超級大國,美、蘇兩國的本土能源開發產業於60年代末期開始走下坡路,各國主要依賴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

兩大陣營都希望將中東地區當成自家的能源庫,在明爭暗鬥當中導致中國地區就像一個火藥桶一樣,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

而能源消費大國並不希望與強敵之間爆發全面戰爭,使得列強心照不宣地滿世界勘探。到60年代末,美國陣營國家的專家發現,原本被認爲是貧油國的中國居然也存在儲量巨大的海上油田,尤其是在南沙羣島和西沙羣島一帶,至少分佈着50塊油氣田。

這一重大發現,使得東南亞各國紛紛盯上中國的領海,加緊了勘探、開採工作。而新中國當時仍舊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度,面對外敵侵犯疆土拿不出實際性的手段應對。越南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盯上中國的油氣資源。

美英陣營害人害己

二戰結束後,以美國和英國爲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爲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以色列宣佈成立。因爲能源、水資源和文化爭奪問題,引發了中東戰爭;而美國爲了加強自身對中東地區能源的控制,重點扶持以色列,並與之結成盟友。

70年代初,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因窮兵黷武導致經濟衰退,在二戰結束後建立的剝削體系難以繼續維持下去,原本處於被剝削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地區人民反剝削的情緒高漲。各國爲了自身的利益,需要一個新興大國出來充當國際矛盾調和人。在此背景下,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仍舊爲以色列撐腰,中東產油國家爲了報復,抱團控制石油產量,宣佈對美國陣營實施石油禁運,一時間,美國陣營出現能源短缺的問題,國際油價由此飆升,石油價格從原來每桶不足3美元直接漲至12美元。

石油價格越來越貴,美國陣營國家四處攻城略地的成本越來越高,使得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減少對外用兵的問題,因此美英18國聯軍在1973年與北越開始簽訂停戰協議,開始着手將軍隊撤出南越地區的工作。

沒有外國軍隊的撐腰,南越自然不是北越的對手。在這個問題上,北越黎筍政府通過武力吞併了南越。在弱肉強食的時代槍炮纔是丈量國土的工具,所以世界各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爲在南北統一的戰爭中嚐到了甜頭,使得黎筍集團更加無視國際法,爲了越南的未來,再次鋌而走險。

越南是一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小國,黎筍這些人深知北越南越兩個國家即便是統一後,若是安於現狀,也擺脫不了列強剝削的命運,因此早早制定出了軍事擴張的計劃。在黎筍集團的軍事擴張計劃中,侵佔中國南沙羣島和西沙羣島只是其中的部分內容。

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末的時候,中國南沙羣島和西沙羣島地區還是一片不毛之地,時任北越總理的范文同以北越代表的名義公開承認了中越兩國疆界劃分問題。此時,越南要是再打中國疆土的主意,不論是在法理上還是在道義上都說不過去,沒法在國際社會面前做出一個合法合理的交代。

只是,黎筍集團通過撕毀《1954年日內瓦法越協議》、《1973年美越停戰協議》的方式,在軍事、外交各領域都嚐到了使用武力的甜頭後,開始深深迷上了武力,認爲只要越南繼續使用武力就能跟中國平起平坐,就可以將中國疆土納入越南的版圖內。

一開始,黎筍集團沒有膽量對中國使用武力的,1974年許世友指揮解放軍海軍部隊收復被南越軍隊侵佔的西沙島嶼時,越南只是敢通過篡改地面和越南黎筍文獻的方式,給中國人民發來一份電報稱:感謝解放軍兄弟替越南從叛軍手中光復了失地。

黎筍集團的無理行爲遭周恩來總理批評後,未做過多狡辯,也有所收斂。此後,黎筍開始向毛主席等人兜售其印支聯邦計劃,並要求中國繼續加大力度援助越南,但黎筍隱瞞了越南想侵佔中國南沙羣島和西沙羣島的意圖。

在黎筍看來,越南吞併老撾和柬埔寨後,綜合國力必然得到進一步壯大,到時候,越南以東南亞軍事大國的身份直接派兵入侵南沙羣島和西沙羣島,中國海軍因不具備遠海作戰能力,就水到渠成了。

黎筍的計劃得不到中國的支持後,隨即開始在陸地邊境地區實施各種武裝挑釁,目的就是想激怒中國,以便日後找到靠山,一起瓜分東南亞地區的利益。

將國際主要矛盾化爲中國復興的推動力

1976年,黎筍集團將反華寫入了越南憲章中,開始頻繁派武裝人員越界對中國實施各種武裝挑釁。

朱德、周恩來、毛澤東三偉人相繼逝世後,鄧小平給足了黎筍集團機會,畢竟中越兩國有着一衣帶水的關係,兩國之間要是發生戰爭,戰敗的一方日後必然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這是廣大人民羣衆不願意看到的。

黎筍集團油鹽不進,鄧小平不得不展現出其非凡的外交能力和軍事能力,在短短數月內完成了必要的外交工作和擴軍備戰工作,於1979年2月17日命令數十萬人民子弟兵出境懲罰越南。

戰後,黎筍集團仍舊是油鹽不進,甚至不惜與世界人民作對,拒絕執行聯合國安理會作出的相關撤軍決議。

鄧小平一邊領導中國人民拿起武器保衛邊疆,一邊領導各族羣衆搞經濟建設,在對待鄰國製造的利益糾紛問題上,鄧小平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放”的外交方針。

此時,要是黎筍集團接受這個提議,越南或許還有機會翻身。可惜,這麼偉大的建議沒能讓黎筍及其心腹動心,越軍對中國的武裝挑釁一直沒有停止。

倒是此前極度仇視中國的敵對勢力看到了中國人民言出必行的性格,紛紛拋開仇恨不斷與中國在經濟、文化、技術等領域展開更深入的交流,中國進入發展的高速列車,爲今日之繁榮與穩定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越南因爲黎筍集團數次出爾反爾,不惜與世界人民作對,整個國家在國際上毫無信譽可言。黎筍病逝後,作爲黎筍得力干將的范文同、武元甲、黎德英這些人仍舊牢牢控制着越南的決策權,使得各國對越南的態度沒有太大的改變。

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得到進一步加深,背靠中國的越南本來有巨大機會發展經濟,只可惜,其國家信譽修復不徹底,沒人願意幫他們一把。

時至今日,越南雖然承接了國際工業體系中的一些低端產業,讓人覺得越南開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實際上,任何沒有信譽基礎的國家,都不可能在經濟、技術等領域有所作爲。現階段,越南的能源一直被他國卡着脖子,只能給國際資本充當韭菜。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