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爲《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爲《德經》,並分爲81章。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道經·第八章》

解釋: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德經·第六十四章》

解釋:合抱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3-

大方無隅;大器免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

解釋: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

-4-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德經·第六十四章》

解釋:做事情如果到結束時仍如開始時那麼慎重,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道經·第三十三章》

解釋:瞭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纔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6-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老子·道經·第五章》

解釋: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7-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

解釋: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

-8-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道經·第二十二章》

解釋:不自我表現,反而能顯明;不自以爲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誇耀,反而能得有功勞;不自我矜持驕傲,反而能長久。正因爲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9-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道經·第五章》

解釋: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裏。

-10-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老子·德經·第八十一章》

解釋:善良的人忠厚老實不會花言巧語,巧言善辯的人不一定善良。

-1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德經·第四十五章》

解釋:正直的人像屈服,靈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遲鈍,指有真才實學的人不顯露自己。

-12-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老子·道經·第三十六章》

解釋: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

-13-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

解釋: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14-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經·第二十五章》

解釋:人必須遵循地的規律特性,地的原則是服從於天,天以道作爲運行的依據,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1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老子·道經·第十二章》

解釋: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顏色,容易使人眼花繚亂;紛繁嘈雜的音調,容易使人耳朵受到傷害;香馥芬芳、濃郁可口的食物,容易敗壞人的口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容易使人行爲不軌。

-16-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德經·第五十八章》

解釋: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17-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老子·德經·第四十三章》

解釋: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可以驅使天下最堅硬的東西。

-18-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老子·德經·第六十七章》

解釋:我有三件法寶執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

-19-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不居其華。

——《老子·德經·第三十八章》

解釋: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於淺薄;存心樸實,不居於虛華。

-20-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老子·道經·第二章》

解釋:當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認爲這件事是美好的話,那麼它醜惡的一面就顯現出來了。當天下人都認爲這件事是善事的時候,那麼它不善的一面就會展現出來。

-21-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老子·道經·第十九章》

解釋: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2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老子·道經·第九章》

解釋: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

-23-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

解釋: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不以爲然。下士悟道了道,哈哈大笑。

-24-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德經·第四十四章》

解釋: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爲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纔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25-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德經·第七十九章》

解釋:上天的運動變化規律不分親疏,經常眷顧善於順應天道的人。

-26-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德經·第八十一章》

解釋:智者專精少數方面,知識不算廣博;而研究太多領域的人不可能達到智者的程度。

-27-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道經·第九章》

解釋: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28-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

——《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

解釋: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

-2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德經·第七十四章》

解釋:人民不畏懼死亡,爲什麼用死來嚇唬他們呢?

-30-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德經·第七十八章》

解釋:天下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任何東西也取代不了它。弱勝過強,柔勝過剛,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31-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老子·德經·第四十七章》

解釋:他經歷的越多,就越發能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越少。

-32-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恆也。

——《老子·道經·第二章》

解釋: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

-33-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道經·第十四章》

解釋: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

-34-

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

——《老子·德經·第六十六章》

解釋:江海所以能夠成爲百川河流所匯往的地方,乃是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爲百川之王。

-35-

致虛極;守靜篤。

——《老子·道經·第十六章》

解釋: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

-36-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德經·第七十一章》

解釋: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爲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聖人沒有缺點,因爲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爲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