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认知第一个是:性格能够以类型来区分。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性格测试中,人们的性格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别。有的是十六类,有的是九类,还有的是六类、四类。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溯源的话,会发现,其实大多性格类型测试并没有科学依据。

比如,拿最有名的性格类型测试之一,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来举例。再说另一个很有名的,九型人格测试。

好,说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很清晰地感受到了,相比于一门“学说”,这个九型人格更像是一门玄学。而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些以外,我们能在市面上见到的各种性格测试,几乎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很多学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的性格不能用简单的分类来概括。它会受环境、文化、行为等上千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因人而异的状态;甚至对于同一个人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角色的变化、一些事件的发生,他的性格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作者认为,以特定性格类型来区分人群,一个主要的弊端就是,它会让你用一种局限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比如,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某些事,就放弃了到眼前的机会;也可能遇到一点挫折就想着“我这种性格本来就不适合这种事,还是放弃吧”;又或者,在跟伴侣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去努力解决,只是想着“可能我们就是性格不合吧”,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在把性格类型当作逃避的借口。

而一个不用特定性格类型来定义自己的人,他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会更开放、更积极,也会因此解锁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第二个错误认知,那就是:性格是稳定持久的。

我们先来看一项调查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研究者对1208名来自苏格兰的14岁少年进行了问卷测试。他们给每个少年发了六张问卷,分别用来测评自信心、坚韧性、情绪稳定性、尽责性、创造性和求知欲这六项性格特质。

后来,过了63年之后,研究机构找到了当年参与测试的1208名少年中的674个,让他们再做一次测试——这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是少年,而是77岁的老人了。这次测试用的六张问卷,跟63年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老人们给出的答案,却跟63年前几乎没有重合。研究者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性格不是稳定持久的,而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如果你观察的时间足够长,它甚至会变得面目全非。

如果不是63年,而是在更短的时间周期里,性格是否有确定性呢?哈佛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博士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即使是在十年间,一个人的性格,包括兴趣、目标和价值观,等等,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位学者还进一步发现,即使一个人能轻松意识到,自己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显著的性格变化,但如果你问他,你觉得自己的性格在未来十年里会有变化吗?他还是大概率会说不会,或者只会有微小的变化。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叫作“历史终结错觉”,指的是,人们经常会认为,自己从过去到现在已经成长了许多,当下的自己已经是一个“进化好”的“成品”了,未来不会再有显著的变化。

但事实是,人类有很强的适应性,我们总会不自觉地为了适应环境、适应目标而改变自己。就像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说的:“人们总是误以为自己已是成品,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半成品。”

总之,这里,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性格是流动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三个错误认知:性格是由过往经历塑造的。

在现实中,人们经常倾向于认为,凡是现在存在或发生的事物,都是由先前的一些事件导致的,这是咱们很熟悉的“因果决定论”。

作者说,在性格这件事上,也是这样。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当下的性格,是由过往经历塑造的。比如,一个在学校经常受捉弄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敏感、自闭;一个认为自己遭受过背叛的人,可能会变得多疑;一个认为自己不受父母重视的孩子,可能会更争强好胜、想要证明自己,等等。

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原本在学校经常受捉弄的孩子,可能在多年之后,再谈起那段经历,发现其实都只是一些小事,而自己已经根本不在意了;一个认为自己遭受过背叛的人,可能后来发现对方也是情有可原,最终主动和解,打开了心结;一个认为自己不受父母重视的孩子,可能有一天终于发现,父母并不是不重视自己,只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其实为他默默付出了很多。

我们在这些例子里能发现,客观来说,这些人的经历都没有变,变的只是他们对过往经历的看法;所以,事实上,不是他们的经历本身影响了性格,而是他们对经历的看法影响了性格

塑造当下的你的,并不是你的过往经历,而是你怎么看待你的过往经历。一些人的性格之所以很难改变,是因为他们对世界、对自己的看法一直没有改变。

比如,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面对童年的创伤,有的人可能会一直心怀怨念,而这些怨念会逐渐堆积,在他的性格中形成一片难以磨灭的阴影;而也有一些人,会选择与自己的过往经历和解,那么随之而来的是,他性格中的阴影也会被消解

总之,作者希望我们记住的是:虽然你无法改变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的是,如何看待过去;造就你当下性格的,不是过往的经历,而是你对经历的看法。

好,讲完了这些关于性格的误解,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作者认为的,关于性格的真相,那就是:性格是动态的、灵活的、可塑的;你可以自己定义并塑造自己的性格,不需要被所谓的性格类型所束缚。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党逊,邀你一起用科学扮靓生活!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美有美的法则,靓有靓的科学,欢迎关注我们一起科学扮靓~!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