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佟鼕鼕

奶茶界頂流,非雪王莫屬。但誰也說不清,這蜜雪冰城的頂流之路,到底還能走多久。

提到蜜雪冰城,人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便宜”。

的確,3塊錢一個大聖代、4塊錢一大杯冰鮮檸檬水、6塊錢一杯桃桃搖搖奶昔……這家奶茶頂流,可謂擊穿了現製茶飲價格的底線。

很多人產生過這樣的疑惑:一杯幾塊錢的奶茶,刨去租金、人力和原材料之後,真的還能賺錢嗎?而蜜雪冰城前段時間發佈的上市招股書,則身體力行地回答了上面的問題:不僅能賺錢,甚至還能賺不少。

9月底,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獲受理,擬登陸深交所主板,計劃募集資金64.96億元,估值超600億元。而一年前頂着“新式茶飲第一股”在港上市的奈雪,估值也纔在300億元上下。

不過,現在遠不是新式茶飲最風光的時候。

這邊的奈雪股價“跌跌不休”,另一邊喜茶忙着裁員、降價,就連開一家火一家的茶顏悅色也宣佈暫停入駐新城市的擴張計劃。

然而,在頭部奶茶品牌慘淡度日的時候,主打下沉市場的蜜雪冰城反而實現了收入和門店數量的逆勢增長。

人們難免產生疑惑,急速擴張的蜜雪冰城,到底憑什麼?

蜜雪冰城,賣的不是奶茶

當人們還在好奇蜜雪冰城賣一杯奶茶能賺多少錢的時候,它卻在招股說明書表明,自己不靠這個賺錢。

事實上,根據招股書,蜜雪冰城超過96%的主營業務收入,都來源於向加盟商銷售各種原材料,以及收取的固定加盟費、管理費。

和喜茶、奈雪只開直營店不同,蜜雪冰城的主要商業模式是加盟,超過2.2萬家蜜雪冰城門店中,直營店還不到40家。這些直營店鋪更多是起個打板示範的作用,並不肩負業績重任。

換言之,與其說蜜雪冰城在經營奶茶店,不如說它做的是供應鏈生意,做中間商賣原材料賺差價。乳製品、植脂末等核心原材料由自建工廠生產,杯子、吸管等包裝材料則是直接從第三方採購,再加價賣給加盟商。

蜜雪冰城和加盟商關係相對獨立,品牌不會抽成,加盟商也是盈虧自負。這與楊國福麻辣燙是同一類賺錢思路——建立起品牌、打響名氣後,通過給加盟商供貨賺錢,並不直接參與具體門店的經營。

目前來看,這一經營模式效果還不錯。2019—2021年,蜜雪冰城的營業收入從25.66億攀升至103.51億元,歸母淨利潤從4.4億元上漲至19.1億元,短短3年上漲了3.34倍。2021年,蜜雪冰城毛利率爲31.73%,剔除損益、稅費影響後,每賣一杯奶茶,品牌平均淨賺0.54元。

與此同時,蜜雪冰城門店數量也迅速增長。截至2022年3月底,蜜雪冰城(含咖啡子品牌“幸運咖”、冰淇淋子品牌“極拉圖”)在全球擁有共計22276家門店,數量比肩麥當勞星巴克這樣的餐飲巨擘,是2019年時的3倍。

沒錯,除了紮根國內三四線城市外,蜜雪冰城也將目光瞄準了海外,在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開設了超過500家門店。

更高的門店數量,自然帶來了更廣的客戶羣和更多的銷售額,而也意味着,蜜雪冰城在面對供應商時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和更低的成本。這樣,兩頭佔便宜的蜜雪冰城,利潤也就會更高,從而實現正向循環。

悶聲發大財之下,蜜雪冰城的利潤雪球越滾越大,當其他餐飲企業面臨資金鍊斷裂危機而哭爹喊孃的時候,蜜雪冰城賬上甚至還躺着30億元現金。對於謀求上市的品牌來說,比起講故事,還是充裕的現金流更能體現誠意——這意味着上市目的在於擴大經營版圖,而非等米下鍋。

儘管不差錢,上市對於蜜雪冰城來說仍然意義非凡。除了能實打實融到一筆錢用於擴大生產外,上市企業的金字招牌也能招徠更多加盟商,也正是他們,成就了蜜雪冰城的龐大奶茶王國。

蜜雪冰城的萬店頂流之路

高端茶飲品牌一向熱衷於販賣概念,比如奈雪強調爲都市裏的年輕白領女性帶來一份美妙享受,喜茶則聲稱要開闢中國茶飲新時代。

而走親民路線的蜜雪冰城,並沒有什麼花裏胡哨的品牌故事。

從1997年至今二十幾年的發展中,既沒有千載難逢的良機,也沒遭遇歷史性打擊,其發展過程也和品牌調性相差無幾,樸實又接地氣。

1997年,幾次創業失敗的河南青年張紅超在鄭州賣起了刨冰。這種生意在夏天很火爆,冬天卻門可羅雀,總體難以盈利,以至於他中間一度準備轉行。在輾轉幾處後,張紅超又回到鄭州,租了間60多平方米的門面,一邊賣小喫,一邊賣冷飲。2007年,張紅超開出第二家店,在百貨公司擔任經理的弟弟張紅甫也加入其中。

2014年,蜜雪冰城開放了加盟制度,在幾年時間裏開出幾千家門店。一般來說,故事講到這裏就結束了,蜜雪冰城會止步於一個小有名氣的區域性加盟品牌。

轉折發生在2018年,蜜雪冰城採納了華與華的營銷方案,爲日後在互聯網世界出圈埋下偶然卻又註定的種子。

在部分同行眼中,華與華簡直是廣告界的泥石流——不講究鏡頭和節奏,只用上頭洗腦的旋律,配上通俗易懂還常常押韻的廣告詞,在一遍遍的重複中,強行佔領用戶心智。

只是土味可恥卻有用,不少電視時代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了”“曬足180天,廚邦醬油美味鮮”“胃痛?光榮!肯定是忙工作忙出來的”,都出自華與華的手筆。

《武林外傳》裏還致敬了這一段胃藥廣告。

更何況,華與華的營銷打法和蜜雪冰城自身的氣質也十分相配。在華與華的幫助下,蜜雪冰城統一了門店風格,確定了白加紅的基礎配色,創造了濃眉大眼、憨厚十足的雪王IP,更重要的是,還推出了日後大爆的品牌主題曲。

這首改編自美國經典民謠《哦!蘇珊娜》的主題曲,在線下門店循環播放了一年後,厚積薄發在互聯網上出圈,“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幾乎統治了2021年的夏天,並在各類鬼畜和二創視頻中,得到了進一步廣泛傳播。

病毒式傳播中,這個原先被嫌棄土味的品牌,搖身一變成了新潮又好笑的網絡流行梗。除了讓原有的客戶人羣樂此不疲外,蜜雪冰城也通過互聯網觸達了更廣闊的消費羣體,人們在玩梗的同時,也出於或獵奇或嚐鮮的心理,被轉化成了雪王的忠實用戶。

這是一張有聲音的動圖。

幾乎是肉眼可見地,雪王在不斷進化,做起網絡營銷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今年夏天,有網友發現外賣平臺蜜雪冰城門店頭像全部“黑化”,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而蜜雪冰城在輿論充分發酵的第二天才揭曉最終答案——雪王是去採摘桑葚曬黑了,還趁着人多宣傳了一波新品“芝芝桑葚”和“桑葚莓莓”。

一波波互動往來中,蜜雪全網粉絲迅速攀升至3000多萬,在短視頻平臺上,“蜜雪冰城”“雪王”“蜜雪冰城主題曲”等相關內容播放量總計超過200億次。

一時間,奶茶界頂流,非雪王莫屬。但誰也說不清,這蜜雪冰城的頂流之路,到底還能走多久。

四字頂流,還能甜蜜多久?

蜜雪冰城如今的勢頭,既有自身的努力,也靠同行的襯托。

曾幾何時,奈雪與喜茶還是尊貴的代名詞,對標奶茶界的愛馬仕,共同開創了茶飲30元時代。由純牛奶、新鮮水果外加茶葉泡的茶底的新式茶飲,對於植脂末衝調的老式速溶奶茶,簡直是降維打擊。

可這種風光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品牌們就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原因倒也不難理解,當消費者選擇捂緊錢袋子時,又貴又非必要的高價奶茶,自然是首當其衝。

相比之下,走低價路線的蜜雪冰城,就顯得濃眉大眼了許多。然而,光鮮亮麗的報表數字後,也隱藏着品牌最窘迫的困境。

如果說,開放加盟帶給蜜雪冰城的是品牌快速擴張,那麼硬幣的另一面則是難以管理的龐雜羣體。

在黑貓平臺上搜索“蜜雪冰城”,有超過4000條投訴,大多是關於門店服務和飲品衛生,常見問題是喝出頭髮、蟲子等各種異物,部分門店更是被媒體曝光存在使用過期原材料、不清洗水果、徒手抓珍珠等問題。

難能可貴卻又十分弔詭的是,消費者們對蜜雪冰城彷彿擁有特別的耐心和寬容,每一次蜜雪冰城被曝負面新聞後,網友們最多是輕描淡寫地表示“把XX產品重新上架我就原諒你”。

價格自然是重要考量因素,如今確實很難找到比蜜雪冰城還便宜的奶茶了,再加上其品牌IP雪王自帶的忠厚老實氣息,成就了其他品牌難以望其項背的路人緣。

只是,當蜜雪冰城上市,雪王“登基”,逐漸褪去那層憨厚外衣,人們還會對其持有一以貫之的寬容嗎?恐怕每一次事件都會反映在波動的股價中。

“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上市一年,市值已經跌去70%。

更何況,蜜雪冰城的最大底盤——加盟門店,也並非穩如磐石。

據懂加盟平臺測算,如今開一家蜜雪冰城前期投入在35萬元左右,因爲品牌客單價低,利潤稀薄,回款週期長。更何況,在瘋狂擴張的路上,蜜雪冰城還取消了本來就近乎形同虛設的500米保護政策,同一檔口會有兩家甚至好幾家蜜雪冰城“打架”,極大地分散了客流。

頻繁的裝修和罰款支出,更是雪上加霜,讓不少加盟商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成敗皆蕭何,如果加盟商不再賺錢,加盟門店數量不再增長,雪王的百億王國也將搖搖欲墜。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未來2—3年新式茶飲市場增速將放緩至10%—15%。在一定人口密度內,蜜雪冰城必然會觸及門店數量天花板,無法保持高增速似乎是一種必然,到時候,資本市場勢必需要新的增長點、新的故事。

然而,蜜雪冰城的轉型之路並不算太順利。

對於大多數從下沉市場發家的品牌來說,尋求品牌升級和高客單價消費者的聯結似乎是一種必然。

早在2018年,蜜雪冰城就嘗試進軍高端茶飲,孵化了主打鮮泡茶和特調牛乳的“M+”,幾乎無人問津,最終慘淡收場;此外,蜜雪冰城又入局現磨咖啡賽道,推出咖啡連鎖品牌“幸運咖”,兩年多開了600多家門店,尚不成氣候;現製冰淇淋品牌“極拉圖”,更是隻開出了21家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最近,蜜雪冰城又在嘗試橫向擴張,計劃推出飲料、啤酒、速食等新品類,進一步深耕下沉市場。然而,想要在本就競爭激烈的行業裏分一杯羹,難度不亞於虎口奪食。

上市後的蜜雪冰城,將迎來資本市場的檢驗。

然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持續提供便宜大碗、質量尚可的產品,而這纔是品牌日子能否繼續“甜蜜蜜”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