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我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接連幾件人生大事都圓滿完成。談戀愛、結婚、買房子、生小孩,每一件事都讓我感覺很幸福,當然買車也一樣。剛結婚的時候沒感覺私家車有多麼重要,但當媳婦懷孕後,經常要去醫院做檢查,這時才發現坐公交車多有不便,尤其是夜晚碰到突發狀況,還是有個私家車比較方便,於是買車這件事就被逐漸提上日程。

結婚後和媳婦也攢了一些錢,再加上父母贊助的一點,我們買個10萬級別的家轎還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我和媳婦的意見很統一,有多少錢就買什麼價位的車,沒必要爲了面子交一個首付,買個相對昂貴的車型。背上沉重的貸款,反而讓自己壓力很大,得不償失。

正巧5月份我們當地有車展,在網上做好功課後,就和媳婦去看車了。我們主要關注的車型有日產軒逸、大衆寶來、朗逸、卡羅拉,國產車型有長安逸動PLUS和新帝豪,用了近乎一上午的時間把所有車型都看完,對比後感觸還是很深的。如今國產車的做工和顏值合資品牌根本沒法比,這方面毋庸置疑。再就是國產車的價格更有優勢,同樣的價格買國產車可以選到頂配,合資車卻只能買到自動擋低配或手動擋。

這時候我的內心已經更傾向於國產車了,媳婦更是如此,因爲她本身就是個顏值控。之後問了幾個開國產車的朋友,他們都表示國產車現在的三大件也沒啥問題,10萬預算也就買個1.5L的合資車,沒啥意思。買長安逸動 PLUS這種國產車卻能選到1.4T版本,動力表現相當好。尤其是一個開長安CS75 PLUS的朋友,強烈和我推薦長安品牌,說絕對物超所值。

之後我有點猶豫買新帝豪還是長安逸動PLUS,正巧趕上2022款逸動PLUS更新上市,新車增加了貫穿式尾燈、透明底盤、自動駐車等功能,還換上了電子擋把,旁邊的杯架區域設計的也更好看。再加上帝豪只有1.5L版本,所以最終我敲定入手逸動PLUS。

分享一下購車價格吧,我買的是1.4T尊貴版,全款買最終現金優惠7000塊錢,所有的費用加起來落地價9.4萬,4S店贈送了一年的劃痕險,還送了兩年4次基礎保養,這是我能爭取到的最低價了,不知道買貴了沒有。

買新車和娶新娘一樣,都是讓人高興的一件事。但我卻遭到一位鄰居的質疑,從他的言語中明顯感覺到瞧不起國產車的意思。看到我提新車回家,他問我多少錢買的,我如實告知。他卻說9萬多都花了,怎麼不稍微加點錢買個朗逸寶來呢?現在新款的是稍微貴點,但是可以買經典款,實在不行貸款買也划算啊。當時1.5L的朗逸自動擋低配我還真看了,給我的感覺就是從內到外的寒酸,10萬左右的裸車價啥功能都沒有,內飾和出租車差不多,實在下不去手,不知道買它何來優越感。

這位鄰居買的就是1.4T的寶來,當時落地價好像14萬多,還是貸款買的。現在一個月還要還款2000多,經濟形勢目前不景氣,如今出門都很少見他開車了,把每個月的還款額換成油費,難道不香嗎?於是我就和他說,我買車是爲了享受車型而不是享受車標,寒暄幾句就走了。

6月初提車,至今也開了三個月,分享一下我的用車感受吧。首先越開我越感覺自己買對了,現在我的長安逸動PLUS和那些同級合資車停在一起,總感覺自己的更大氣優雅。長安逸動PLUS的長寬高分別爲4730×1820×1505毫米,軸距是2700毫米,而像寶來這種車長度還不足4.7米,所以長安逸動PLUS車身顯得更加修長,內部空間也更加寬敞。新車的造型格外精緻,前後均配備貫穿式燈組,夜晚跑在路上辨識度也相當高,很上檔次。

當年長安CS75 PLUS剛問世的時候,我就特別迷戀它那套內飾,如今買了長安逸動PLUS,也算是圓自己的一個夢吧。這車內飾的做工和用料都很對我的胃口,車機系統反應也比較快,語音識別系統是真的好用。開車的時候不用分心操作,語音就可以控制天窗空調等設備,以前感覺語音控制雞肋,現在卻感覺很實用呀。而且這車還配備360度全景影像和透明底盤功能,雖然有點炫技的感覺,但實用性也是槓槓的,尤其是對於我和媳婦這種新手司機來說,真的是爲我們避免了多次刮擦事故,而且攝像頭的清晰度相當好,20萬的合資車很少有這麼清晰的影像。

我感覺1.4T的長安逸動PLUS動力表現並不輸1.4T的寶來,參數上這款1.4T藍鯨發動機可輸出160匹最大馬力和260N·m峯值扭矩,賬面數據也更好看。而且逸動PLUS匹配的是溼式雙離合變速箱,還能加92號汽油,在加上三四萬的差價,怎麼比都感覺自己買到寶了。

當然實話實說,這車缺點也是客觀存在的。首先油耗表現只能說是一般,我生活在三線小城市,路況不是特別堵,目前3000km的平均油耗是7.6升,這方面的表現確實不如合資車。再就是底盤的質感稍微差一點,不是四輪獨立懸掛,所以過顛簸路段的時候舒適性一般。但綜合來看長安逸動PLUS性價比很好,絕對值得購買。#長安逸動PLUS#

喜提長安逸動PLUS,卻被開寶來的瞧不起,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吧,況且我現在也真的感覺合資車並不顯高檔,這只是人們的傳統思維而已。如今的10萬級國產車真的很香,至少長安逸動PLUS是這樣的。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