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青 針對近日關於公司最快將於11月赴港上市的傳聞,美股上市公司陸金所控股在10月9日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不評論任何市場傳言,關於香港上市暫時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實際上,早前就有市場傳聞稱,爲了對沖美國市場有關風險,陸金所控股計劃在2022年下半年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今年5月9日,陸金所控股等11家中概股公司被美SEC納入“預摘牌”名單。後續,陸金所控股高管層表示,迫使美國存託憑證從美國交易所退市不僅會影響公司,還會影響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自上市以來,公司嚴格遵守兩國相關法規並履行了披露義務。同時,公司也在探索可能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途徑,並與相關監管部門進行了初步溝通。

資料顯示,陸金所控股於2020年10月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旗下主要有兩大業務板塊,分別是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對應的運營主體爲平安普惠和“小陸金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陸金所控股高管團隊也在經歷一系列變動。

今年8月初,在陸金所控股發佈半年報時披露,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冀光恆不再兼任陸金所控股董事長一職,由原平安普惠董事長兼CEO趙容奭接任陸金所控股董事長併兼任CEO。

同時,原平安普惠負責零售貸款業務全面風險管理的林允禎,被任命爲陸金所控股首席風控官;原平安普惠首席財務官蔡國強,則被任命爲陸金所控股首席財務官。

9月25日,“小陸金所” 經營主體——上海陸金所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其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均由冀光恆變更爲陸金所控股總經理陳東起。

陳東起於1996年加盟中國平安,在平安普惠主要負責管理平安普惠各事業部銷售、新渠道拓展等工作,曾任平安普惠常務副總經理、首席銷售官等。

至此,隨着趙容奭、陳東起、林允禎、蔡國強相繼進入陸金所控股管理層,平安普惠對陸金所控股的話語權正在逐步提升。

實際上,隨着近年來網貸監管不斷加碼行業逐步清退,曾以投資理財爲主的“小陸金所”發展境況已大不如前。

根據陸金所控股發佈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總營收326.04億元,同比增長8.4%,淨利潤82億元,同比下降15.2%。其中,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實現營收152.9億元,同比增長3.1%;同期實現淨利潤爲29.09億元,同比下降39.06%,這也是陸金所控股最近6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同期,陸金所發佈的業績指引也顯示,預計2022年下半年總營收將同比減少8% -13%,在277億元 - 291億元之間;淨利潤同比減少26% - 33%,在47億元-52億元之間。

各業務板塊營收方面,報告期內,零售撮合信貸營收、財富管理營收、純利息收入分別爲156.12億元、10.6億元以及99.9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儘管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平安普惠對陸金所控股總營收的貢獻度仍佔比近一半,其業務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此同時,曾經風光無限的“小陸金所”業務發展逐漸式微,目前基本上已經處於“停擺”狀態。這兩個因素,最終致使平安普惠在陸金所控股內部成功“上位”。

在經歷高管變更、衝擊港股上市的同時,陸金所控股的美股表現卻着實有點“慘”。

截至10月7日,陸金所控股當日報收2.24美元,較發行價時的每股13.5美元已跌去83.4%;總市值僅剩下約51.20億美元,相較於上市時超300億美元的總市值已跌去近八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