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褲早已不只屬於瑜伽運動了。

飛盤、騎行等戶外運動的熱潮拓寬了瑜伽褲的適用運動場景。而在小紅書、微博等各類穿搭推薦中,瑜伽褲早已成爲“都市麗人”們日常必備的百搭單品。

對於瑜伽褲的需求也催生了不少電商白牌的出現。近期在抖音、微博等平臺上,部分商家爲了突出瑜伽褲產品的高彈力,還將行李箱、榴蓮、水桶等物品塞進褲腿中,讓試穿模特跑動。

還有模特會疊穿十多條瑜伽褲,或是兩位模特都將一條腿塞進同一個褲腿中,極盡誇張的方式來表現瑜伽褲的高彈力和強包裹性。

不少網友紛紛戲稱這條瑜伽褲“能把家塞進去”,簡直是“行走的行李箱”。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瑜伽褲賽道的“內卷”。

除了因瑜伽褲一炮而紅的lululemonNike、Adidas等頭部運動品牌也開始將瑜伽列爲單獨的品類系列來進行開發。還有不少瞄準瑜伽褲賽道的國產品牌應運而生。焦瑪、MAIA ACTIVE、cocofit、粒子狂熱都是近兩年成立並快速獲得融資的新品牌。

此外,新興內衣品牌NEIWAI、Ubras,以及主打防曬品類的蕉下都紛紛向以瑜伽褲爲代表的運動服品類拓展,並強調更細分的特點。

中泰證券近期發佈研報表示,當前我國輕運動品牌滲透率低,Lululemon具有較明顯的先發優勢,其他品牌尚在起步或成長的階段。2021年,Lululemon在整體運動的市佔率爲1.1%,中國市場零售端規模約爲41億元,其他新銳輕運動品牌銷售額約在3億元以下。

在功能性和版型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面料科技和設計版型的細節差異成爲國貨品牌希望能突圍的亮點。

比如,蕉下瑜伽褲強調內側配備Liquid Pull高彈液提拉科技,可以修飾腿型,同時針線工藝和縫製細節適合外穿;Ubras則將無尺碼、輕薄裸感的內衣概念也沿用至瑜伽褲的設計中,強調瑜伽褲也能被視爲打底褲的時尚屬性。

前述報告還分析,從定價和定位上來看,Lululemon穩居國內高端市場消費者心智,國內新銳品牌多定位於中端及中高端市場,即價格帶在300元到1000元之間,而低端市場則爲抖品牌以及供應商白牌所把控。

根據飛瓜數據,目前抖音平臺瑜伽品類(含瑜伽服、瑜伽用品等)平均客單價在60元左右,過半數商品價格在50元到100元間,客羣54%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實際上,瑜伽褲的興起與疫情居家以來消費者對健康運動生活的關注度提高不無關係。而且,運動風的盛行也影響着服飾時尚品類風向的改變。運動休閒風(athleisure)的出現模糊了運動服與休閒裝之間的邊界,李寧、安踏等運動品牌推出時尚休閒的跨界系列就是一個印證。

百度搜索指數顯示,瑜伽褲的全國搜索指數從2020年以來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上升趨勢早於低線城市,潮流呈現出由高線向低線傳導的趨勢,且高線城市的熱度持續高漲。

一定程度上,這意味着定價偏中低端的新興國產品牌在下沉市場可能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對瑜伽褲日常外穿的內容普及也將成爲品牌順勢介入營銷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