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杜宇

據央視新聞官方微博10月20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利用中國天眼(FAST)進行成像觀測,在緻密星系羣——“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發現了1個尺度約爲200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

據新華社官方微博消息,這個巨大原子氣體結構,尺度比銀河系大20倍。這是迄今爲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結構。

FAST探測到的在著名緻密星系羣“斯蒂芬五重星系”周圍天區中的原子氣體分佈(用紅色光暈顯示:光暈越薄表示氣體柱密度越低)。圖中背景爲用光學望遠鏡得到的彩色光學圖像,“斯蒂芬五重星系”位於圖像中間。嵌入圖是韋布空間望遠鏡最近發佈的紅外波段彩圖:藍光和白光代表在近紅外波段的恆星輻射,橙色光和紅光代表在中紅外波段的氣體和塵埃輻射(圖源:NASA、ESA、CSA、STScI)。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該項天文重大發現及研究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0月19日夜間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據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徐聰研究員介紹說,觀測宇宙中的氣體是天體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宇宙中所有天體的起源都離不開原子氣體,例如星系主要的演化過程就是不斷從宇宙空間吸收原子氣體然後將其轉化爲恆星的過程。射電天文波段能夠對宇宙中的原子氣體進行直接觀測,中國天眼是當今世界上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能夠探測到遠離星系中心的極其稀薄的彌散原子氣體所發出的闇弱輻射,從而爲研究宇宙中天體的起源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窗口。

中國天眼最新發現20倍銀河系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揭示了在遠離緻密星系羣“斯蒂芬五重星系”中心的外圍空間存在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氣體結構。這些氣體結構的形成很可能與“斯蒂芬五重星系”早期形成時,星系間相互作用的歷史有關,已經存在了大約10億年

徐聰表示,這項發現對研究星系及其氣體在宇宙中的演化提出了挑戰,因爲現有理論很難解釋爲什麼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裏,這些稀薄的原子氣體仍沒有被宇宙空間中的紫外背景輻射電離。中國天眼的這項觀測成果預示着宇宙中可能存在更多這樣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氣體結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官方微博、新華社官方微博,中國新聞網

封面圖片來源: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