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洪曉文 廣州報道

2022年11月3-4日,“2022年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在海南三亞拉開帷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發表視頻致辭時就“統籌海洋發展與安全,推進海洋合作與治理”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共護海洋安全。要以和平方式解決海上矛盾,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領土主權和權益糾紛。二是共促海洋發展。要推進海上互聯互通,確保海上運輸和產業鏈暢通。三是共商海洋治理。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不斷完善以聯合國爲核心的治理體系。

據瞭解,本屆論壇由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華陽海洋研究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和中國南海研究院聯合主辦,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中美研究中心(美國)等單位協辦。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前政要、外國駐華使館高級官員、國際組織及涉海部門代表以線下和雲端相結合的方式出席論壇。

“共促海洋發展”

圍繞“共促海洋發展”,王毅倡議,“推進海上互聯互通,確保海上運輸和產業鏈暢通。高質量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積極發展藍色經濟夥伴關係。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爲契機,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統籌海洋開發與保護,做好共同開發。大力推進生態環保、防災減災務實合作,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挑戰。”

當前,百年變局、世紀疫情和俄烏衝突交織疊加,全球性風險和挑戰層出不窮,國際海洋治理格局面臨深刻調整與變革。國家管轄範圍外海域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深海採礦、北極公海漁業等新規加緊磋商,藍色經濟、藍色碳匯、海洋限塑、漁業限捕和公海保護區等治理進程加速推進,適應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海洋秩序調整正處在重要窗口期。同時,污染排放、過度捕撈、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海洋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一系列突出問題也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巨大壓力。 

對此,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致辭時表示,在這些危機面前,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能獨善其身,需要我們加強團結合作,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一步完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努力實現海洋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王宏表示,中國願與世界各國進一步深化合作,增進互信,共同應對海洋挑戰,彌合海洋發展鴻溝,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爲地區和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海洋公共服務產品,爲完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國際和區域海洋合作與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中國駐東盟特命全權大使鄧錫軍介紹,“國際上,聯合國海洋大會時隔五年再次舉行,開啓了全球‘海洋行動新篇章’;國家管轄外海域生物多樣性(BBNJ)等國際協議談判穩步推進,凸顯全球海洋治理和海洋立法的新發展。” 

中國-東盟國家海洋合作的探索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海洋合作從20世紀90年代的初期探索發展到現在,合作領域越來越豐富,合作形式越來越多樣。應對氣候變化、海洋資源管理及利用、海洋公園/保護區的規劃與設立、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瀕危物種的保護等方面是我國與東盟國家開展海洋合作的重要工作內容。

在這方面,中國-東盟國家近年來不斷探索建立了各項長效合作機制。例如,中國設立了“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國—印尼海上合作基金”,積極支持中國和東盟國家各類海上合作項目;中國—東盟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成立,爲加強雙方涉海科技創新合作和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平臺。

在務實合作方面,根據鄧錫軍的介紹,中國和東盟國家積極落實《關於未來十年南海海岸和海洋環保的領導人宣言(2017-2027),合作開展“海洋減塑行動”“紅樹林保護計劃”等海洋生態環境修復項目;積極參與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對非法捕撈行爲實行“零容忍”,並積極研究加入《關於預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報告、不管制捕魚港口國措施協議》。

對於此次論壇的舉辦地,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光輝表示,海南是典型的島嶼經濟體,海洋是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2021年,海南海洋經濟生產總值達到1989.6億元,佔海南省GDP的30.7%。他認爲,海南作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深化對外交往與合作,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旅遊、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漁業、海上搜救等領域合作,是海南探索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重要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