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張淑寶,今年40歲。

24年前,錄取通知書郵寄到手,他卻因爲湊不齊學費錢而無奈放棄;

16歲,他被迫走出家門開始輾轉打工的生活;

20歲,他在生鐵鍛造的崗位上,手指被切掉一塊肉……

命運總開無情玩笑,他卻從未甘於擺佈。

堅信“改變命運,還得靠書本”,他開始每天在工地宿舍裏掛着小檯燈看書。

終通過自學,他在11年內陸續考取山東大學新聞學自考本科證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證書、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等12本證書。

初中畢業輟學打工,爲何而立之年開始自學考證?8年拿下3個本科、11年考取12本證書,他有哪些獨特的學習心法?堅持學習多年,最終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澎湃問吧邀請

農民工張淑寶

☞一起聊聊關於終身學習的那些事☜

考證的意義?

@薄荷蛋殼:想問問您爲什麼要考3個本科?一般人都是考一個本科就夠了吧。會不會陷入不斷考證來自我證明的循環?

張淑寶:對我來說,雖然我拿文憑起步較晚(31歲大專畢業),但是讀書學習是貫穿我從小學到現在,並且一定會延伸到未來直到終老的一件事情,所謂“終身學習”是也。當我找到了一條既可以提高能力又可以取得文憑的路徑的時候,我又怎麼能輕言放棄呢?而且,這三個本科專業(新聞,漢語言,廣告)彼此聯繫,互有相通,能夠全面地提高我的寫作能力、感知能力、觀察能力、推廣能力、思維能力,所以三個一起學是很自然的事情。

另外,對於我來說:學習是根,文憑是葉,或者說學習是因,文憑是果,文憑只不過是檢驗我學習效果的一紙證明罷了。況且學無止境,我只會去學習更多的知識,至於陷入考證的循環是不存在的。

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講,能力是一個方面,文憑證書也是一個方面,能力是裏子,需要文憑的面子來包裹,但是面子的花裏胡哨並不能增加里子的深度和質量,我的考證是用來檢驗我的學習效果的。現在,我有時候也自我反省:我考了這許多本證書,恰似產品的過度包裝,裏三層外三層,反而讓一些清醒的人們覺得裏面的產品華而不實,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很受用的,呵呵。

未來,我還會用考證來檢驗我的學習,並且致力於學以致用,用事實來證明我不是一個死讀書、讀死書的人,我會去努力爭取這個機會,爭取不到我就自己創造學以致用的機會。

@熊:12本證書,每一本對你都是有用的嗎?或者說,有些僅僅是,考試過程是有用的?

張淑寶:我以漢語言文學本科動廣告學和新聞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的核心競爭力,廣告學是我走出去的推手和助力,新聞學是漢語言文學不苟言笑的孿生姐妹,所以她們三個密不可分。

我想以我的經歷和感悟去影響更多的人,就去考了語文教師資格證,辦理語文教師資格證必須要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於是我跟着康輝學了一段時間普通話(當然是在電視機前),我喜歡歷史就順手先考了個歷史教師資格證練練手……我的證書絕大部分都與文學和教育有關,這是我以後安身立命的關鍵所在。

所以,我以美好的夢想爲指引,以慘淡的現實做鞭策,以夢爲馬砥礪前行!

農民工or大學生?

@澎湃網友MfiUbq:你已經是個大學生,不再是農民工了。

張淑寶:我不介意我被叫做農民工,也不否認我是大學生。大學生與農民工是兩張標籤,一張攥在我手心裏,一張貼在我腦門子上。

當人們第一眼看見我的時候,他們會看到一個穿着油污工裝的農民工,當他轉身離去,我將以一個農民工的形象印刻在他的刻板印象中。

如果,他願意坐下來與我交流,願意傾聽我的聲音,願意與我一起討論人生,探討文學或者其他,他會發現,這個人一定是讀過書的人。

誠然,在我的生活中,許多人看我一眼就匆匆離去了,或者,他們根本不會讓目光爲我停留;願意跟我坐下來的人,多半是跟我一起喝酒的工友,他們願意聽我講故事,願意聽我談古論今,酒滿意足之後,他們可能會覺得:這個人挺能白嚯的。所有的這一切,我都不介意,面子是我,裏子也是我,我就是我。

農民工是我的面子,我將以這個面子被定義,被標註,被圈出。大學生或許是我的裏子吧,這世界上有興趣去深入瞭解一個人裏子的人不多,大部分人會根據第一印象去做出判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

無論是農民工還是大學生,我首先把他們當成一個“人”,一個生物學上的高級哺乳動物,具有動物的本能;一個社會學上的有語言能力、會思考、能夠製造工具參加勞動的人,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人情練達的本領;一個法學上的完全民事行爲能力人,能夠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基於誠信原則待人接物,這樣看來,做一個人纔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難的。

無論是大學生還是農民工都是人格平等的主體,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誠然,在某些人眼裏農民工是弱勢羣體,他們學歷不高,工作辛苦,還可能被拖欠工資;他們背井離鄉,四處奔波,居無定所;他們沒有話語權,只會點頭感恩。我就是要讓人們去改變這種固有的呆板印象,讓人們知道:農民工也有思想,我們可以放聲歌唱,我們可以大聲演講,我們可以寫詩,歌頌愛情和正義,我們可以造潛艇和飛機搞發明創造……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也可以目光如炬,腰身挺直,走路帶風,充滿活力……

我想讓人們重新定義農民工。

現狀與未來

@子非魚啊:請問您現在是否還依然在工廠打工呢?既然考上了本科,之後的職業規劃會有怎麼樣的變化呢?

張淑寶:目前,我還在工廠裏打工。我始終認爲: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如果只是一味地追逐所謂“夢想”,而忽略了家人,委屈了家人,那這樣的“夢想”無異於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也消解了奮鬥的意義。而且,現實和理想之間是有距離的,即所謂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年齡在我眼中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我也從來不服老,不認命,但是,在職場,年齡卻是橫亙在我眼前的一道鴻溝,我自認爲:30歲以前(那時沒考文憑,只有初中學歷)我有能力卻因爲沒有學歷而無法展示;我考了文憑之後,卻因爲生理性的指標(年齡)而與好工作漸行漸遠,年齡大了機會就少了,社會就是如此現實。所以,我還在這家工廠裏工作着,努力着,蓄勢待發,尋找機會,用我的汗水滋養我的夢想之花。

在工廠裏工作雖然辛苦,但是能夠提供給我一份穩定的收入,我靠着這份收入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銷,我在業餘時間讀書、學習、寫作,日子過得也很充實,算是實現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而這些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保障。而且艱苦的生活能夠磨鍊人的意志,激發人的能量,這對我思考人生書寫人生也有益處。

未來,其實也是我現在業餘時間一直在做的,一是做勵志勸學方面的演講和講座,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每一個好學上進的年輕人,我的經驗和教訓,我的心得和體會,讓他們少走彎路,少走邪路;二是寫作,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把我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寫下來,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我也希望通過這兩件事情,實現人生夢想。

總之一句話: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白狐狸1900:然後呢?實現階層跨越了嗎?月薪幾萬呢?

張淑寶: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個世界上的成功開始用金錢來衡量,向來如此,還是最近幾十年纔有,我不甚明瞭,但我不贊成這種衡量的標準。

在我看來,所謂階層跨越也並不重要,人人生而平等,我在人格上不低於任何人。階層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存在,我回家時是農民,在外時是農民工,我掙的錢不多,但是,我從來沒有覺得低人一等,我憑力氣掙錢,憑本事喫飯,誰也不能瞧不起我,我也不會去仰視別人,正所謂:我不是億萬富豪,但是我的錢來得光明正大,我可以在媒體上發聲,我也沒有借錢不還,我更沒有在深夜裏惴惴不安。

我努力追求的所謂改變命運其實就是自由,財務的自由,擇業的自由,說不的自由,不低頭的自由。雖然,現在我還沒有達到這一目標,但我堅信:會有那麼一天的。

至於,月薪幾萬,我現在沒有,以後或許會有吧,我也不強求。只要我能把孩子培養成才,未來,有幾畝地,有幾箱書,讀書耕田,種菜養雞,吟詩作賦,夫復何求!

@GTOTS8:精神上富足了就已經比大部分人強了。人們追求物質還不是爲了精神上的滿足,也就是所謂的幸福,一味追求物質還達不到,不是本末倒置自尋煩惱嗎?貧苦就更應該多看書學習,學點哲學和美學,至少不再自卑。

@浮光掠影~:多學知識可以讓你的眼光不侷限在某一事物上,比如金錢。從高空俯瞰大地你可以看到很多東西,從井裏看天空只能看到偶爾飛過的鳥。不一定你學的東西都有用,至少遇到了你懂。知識多了,串聯起來一通百通。

@ruta:有思想,不迷失,活得明白,比很多所謂的破階層強很多,不要在乎那些說幾萬不幾萬,認真的過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祝你好運!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