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告別軟銀,退出風投。投資鉅虧後,65歲的孫正義如此回應了時代的變局。曾經,他把握住了互聯網電商的第一波大潮,與阿里的“6分鐘神話”一舉成名,站在了世界投資之巔。但成也互聯網敗也互聯網,投資界沒有常勝將軍,那個古怪的、激進的、愛冒險的投資狂人決定再次遠走,屬於孫正義的投資時代結束了。

成敗互聯網

孫正義與軟銀的“分手”,或許稱不上體面。“這將是我最後一次在財務業績會上發言。”軟銀最新財季報告會上,孫正義宣佈:“以後不再出席軟銀財報會議,並將集團的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給CFO後藤芳光等高管。”

這距離他創辦軟銀,已經過去了41年。1981年,在日本騰飛的節點上,孫正義創立了軟銀,這家名爲“軟件銀行”的公司,起初就只是一個電腦軟件分銷商而已。在時代的大潮之下,孫正義與國運一起成長,最終成爲了日本最大的軟件分銷商。1994年,37歲的孫正義帶領軟銀上市,斬獲10億美元身價。

真正讓孫正義有了“投資”這個概念的,是雅虎。1995年,5個學生拿着雅虎PPT找到孫正義,請他指點迷津。30分鐘的會面,讓孫正義從口袋裏掏出了200萬美元,拿下33%股權,成爲雅虎最大股東。

一年後,雅虎在美國上市,蛻變爲全球知名互聯網公司。孫正義僅出售2%股份,就套現超4億美元,震動華爾街。

雅虎的成功,增強了孫正義風投造富的野心。他用十多年的時間帶領軟銀上市,換取10億美元身價,僅用一年就輕鬆套現超4億美元,夢幻般的經歷,讓孫正義自感,“他是天之驕子”。

其實,孫正義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只要是風口的企業,就不惜代價地重金投注,迅速將其打造爲獨角獸上市,最後套利變現。

多年來,孫正義瘋狂押注全球科技公司,使軟銀一度成爲世界上最大、最賺錢的科技投資公司之一。彼時,馬斯克還是個瀕臨破產的特斯拉製造商。

但如今,疫情疊加金融環境持續收緊,全球股市萎靡不振,科技股也節節敗退,軟銀成爲科技股下跌浪潮中受傷最嚴重的機構之一。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着軟銀的技術押注損失越來越大,孫正義個人欠軟銀近50億美元,這也使他在該集團第二隻願景基金中的股份價值變得一文不值。

天使投資人、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過去幾年中,軟銀集團在科技行業整體估值畸高、泡沫化嚴重的時期,投資了大量的科技企業。受多方面影響,去年以來,科技行業加速去泡沫,企業估值普遍出現大幅縮水,自然對以科技基金爲主產品的軟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虧損持續擴大,在短期內難以扭轉經營困境。

向來喜歡進攻的孫正義,也意識到自己不再適合軟銀,所以他選擇了退出。“我們內部進行了幾次激烈的討論,後來我自己也想通了。”孫正義在財報會上說,“結論是,我們將無法在此期間看到通貨膨脹的平息,軟銀必須處於防禦模式,並一直保持這個方向。”

難以複製的神話

在中國,多數人對孫正義的瞭解源於孫正義和馬雲的6分鐘神話。爲了尋找下一個雅虎,孫正義帶着他的鉅額資金來到了中國。軟銀和阿里相遇的節點,是孫正義命運的第二次轉折。

千禧年將近,中國的互聯網大潮席捲而來,衆多的互聯網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但是他們當時都面臨一個窘境——缺錢。

找錢無門的阿里也不例外。1999年10 月,馬雲在北京見到了摩根士丹利亞洲分公司資深分析師介紹的神祕投資人孫正義,結果講了不到6分鐘,孫正義就決定投資4000萬美元,最終馬雲只要了2000萬美元。

2004年,孫正義再度追加投資阿里6000萬美元。2014年,阿里上市,作爲當時美股最大的IPO,持股超過30%的軟銀成爲了最終的贏家。孫正義的財富淨值漲至166億美元。這一年,孫正義躋身日本首富。

2016年,孫正義邁出激進的一步,糾集各路大佬的資金,成立了規模1000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欲將再造阿里巴巴的投資神話。

在那以後,孫正義的軟銀帝國幾乎佔有美國75%的計算機產業和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半壁江山。比如人們熟悉的盛大網絡、新浪、網易、噹噹網、攜程旅遊網、263集團、人人網、PPTV等,背後都有孫正義的軟銀。

但現實是殘酷的,孫正義終究沒能等來下一個造富神話。最觸目驚心的案例,莫過於被稱作韓國版阿里巴巴的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

去年3月,Coupang在紐交所成功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0%。軟銀作爲Coupang的最大股東,一舉斬獲了245億美元的賬面回報。然而,Coupang的股價上市之後一路走低,今年一季度的跌幅高達驚人的40%,最新市值只有約340億美元。

還有共享辦公空間Wework,因無法解釋6個月虧損9億美元而導致IPO失敗,估值從470億美元跌落至80億美元,期間軟銀還數次出手注資。孫正義後來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向WeWork投資數十億美元之舉是愚蠢的”。

此外,孫正義佈局的滴滴暴跌90%、韓國電商Coupang暴跌80%、東南亞出行巨頭Grab暴跌80%。投資的幣圈公司FTX暴雷,致使軟銀投資的1億美元打水漂。當初的千億美元基金幾乎全部虧盡。

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看來,從大賺到大虧,一部分是由孫正義本身的投資風格導致,因爲他投資風格是比較激進的。認定有發展潛力的,就會重倉以及多線佈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趕上好的週期,比如互聯網行業的紅利,自然會大漲。

但是這種模式也有風險。王鵬表示,如果把自己之前成功的經驗,在其他地區做簡單的複製粘貼,結果也許並不能像想象的那麼理想。比如在中國能夠成型的投資邏輯,但在其他地區可能就無法成型。

最後一張底牌

當年,孫正義成全了阿里巴巴,如今,阿里巴巴也同樣拯救了負債累累的孫正義。軟銀集團上一財季大部分的收益,都來自於對阿里股票的拋售,其通過拋售阿里股票共計套現387億美元。

孫正義常說:“我看的不是30年後,而是300年後。我看的不是昨天,不是現在,而是未來。”

新財季中,軟銀幾乎已經停止了新的投資,轉而專注於解決資產負債狀況。而孫正義則把退休後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他的最後一張底牌——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身上。

2016年,軟銀以310億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了ARM。今年初,軟銀爲填補虧損一度希望出售ARM。但原本計劃以400億美元收購ARM的英偉達,因監管壓力未被批准交易,這項芯片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交易由此落空。

出售不成,軟銀開始謀求ARM的獨立上市。根據孫正義的預測,ARM的價值大概相當於谷歌、亞馬遜、Meta、蘋果這四大巨頭的水平——或者比賣給英偉達的價錢高出一個數量級。同時,孫正義還豪言,“ARM上市將是芯片業史上最重要的IPO”。

郭濤指出,近年來,隨着物聯網的普及和元宇宙的興起,ARM這類芯片設計公司有望迎來發展時期,但受到美國的“芯片法案”和中國主導的開源芯片架構RISC-V正在迅速崛起等因素影響,ARM也面臨較大的業績下滑的風險。

事實上,ARM雖然是芯片領域的巨頭,但營收並不樂觀。據其2021年財報顯示,ARM去年收入爲27億美元。華爾街普遍認爲,想要獲得600億美元的收購估值,難免有些虛高。

王鵬則認爲,孫正義再去聚焦芯片實體行業,也許可以使他在互聯網行業當中的經驗積累充分發揮。但是挑戰在於投資人是否還信任他,而他本人過於激進,可能會對未來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不利的影響。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