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長三角五城市有了行動指南。

11月21日,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以推進五城市科創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創新力度。

十大亮點內容一覽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評估借款人財務能力和還款來源,綜合考慮項目現金流、抵質押物等情況,給予試驗區內重大科技創新及研發項目信貸資金支持。

——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等貸款產品,進一步豐富信用貸款產品種類,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提升面向科創企業的首貸比。

——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用再貸款、再貼現資金加大對符合要求的科創企業信貸投放力度。

——支持境外發起的私募基金試點通過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投資境內科創企業股權,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內機構試點通過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等參與境外科創企業併購。

——鼓勵科創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及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鼓勵更多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優質企業在國內上市。

——推動試驗區內相關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發行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雙創孵化專項企業債券、雙創專項債券、長三角集合債券、雙創金融債券、創新創業公司債和私募可轉債等。

——支持二手份額轉讓基金(S基金)發展,促進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與退出。

——推動試驗區以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爲代表的“萬物互聯”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在上海浦東新區設立國家金融科技研發機構,搭建金融信息技術創新平臺,加速成果轉化。

——依託試驗區內上海技術交易所、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等搭建長三角技術轉移服務平臺。

打造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五城市目標定位各有側重

如何以金融支持長三角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總體方案》提出總體目標:通過5年左右時間,將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打造成爲科創金融合作示範區、產品業務創新集聚區、改革政策先行先試區、金融生態建設樣板區、產城深度融合領先區。

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再上新臺階,深入推進南京市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杭州市建設國內現代科創金融體系的實踐窗口和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示範基地,合肥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帶動嘉興市爭創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科創金融一體化服務基地。

爲此,《總體方案》從6個方面提出19項具體政策措施。分別是:健全科創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推動科創金融產品創新、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科技賦能金融、夯實科創金融基礎、紮實推進金融風險防控。

業內人士認爲,《總體方案》的出臺,有利於進一步協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推動形成金融供給和需求結構平衡、金融風險有效防範的良好生態,打造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研發生產新高地。

“《總體方案》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試點政策,標誌着長三角五個城市將正式啓動科創金融改革試點,這是長三角一體化走向深度的一個標誌性成果。”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教授、博導,復旦大學中國風險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張陸洋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他分析說,一方面,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推進至今,長三角產業發展、科技資源等資源稟賦突出,而其進一步發展必須依賴科技創新創業引領,則亟需科創金融的支持。另一方面,科創金融其服務對象不再侷限於有形資產,很多是科創領域的無形資產,特別是科技知識產權轉移創新創業創造新經濟價值。所以,科創金融是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和金融生態,需更完善的組織形式、更豐富的金融工具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等要素協同發力,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說:“這份文件對促進長三角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兩大資源的整合,特別是下一步如何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工具和服務,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促進長三角成爲中國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的示範區,推動長三角成爲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要求的科創企業信貸投放力度

《總體方案》的一大重點內容是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科創企業信貸投放力度。

其中明確,優化科創金融產品供給。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評估借款人財務能力和還款來源,綜合考慮項目現金流、抵質押物等情況,給予試驗區內重大科技創新及研發項目信貸資金支持。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等貸款產品,進一步豐富信用貸款產品種類,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提升面向科創企業的首貸比,有效發揮保險公司、擔保機構等風險分擔和增信作用,擴大信貸產品覆蓋面。優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合作,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標準化票據、供應鏈票據、保理等業務。

聚焦推動科創金融業務創新,《總體方案》提出,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用再貸款、再貼現資金加大對符合要求的科創企業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強化與創業投資機構、股權投資機構合作,創新多樣化科創金融服務模式。推動科技類保險創新發展。

同時,鼓勵跨境投融資創新。在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前提下,支持境外發起的私募基金試點通過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投資境內科創企業股權,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內機構試點通過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等參與境外科創企業併購。 

助力長三角科創企業實現“知產”變“資產”

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本就是創投十分活躍的地區,科創板上市公司較多,受訪的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在《總體方案》發佈的背景下,可以預見的是,長三角地區的創投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

“《總體方案》最大的亮點是依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從金融供給側發力,爲科創企業發展提供多層次的金融支持。”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投資學系副主任翁辰分析說,具體措施上,《總體方案》提出推動科創金融產品創新,助力科創企業實現“知產”變“資產”。

翁辰說,科創企業具有“輕資產”特點,近年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較好地緩解了科創企業因缺少抵押品而面臨的融資難問題,但目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仍面臨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難”和“風控難”等問題。針對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難”,《總體方案》提出支持金融機構創新軟件、大數據等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支持有內部評估能力的商業銀行將知識產權評估結果作爲知識產權質押授信的決策依據。

針對“風控難”,《總體方案》提出一方面創新技術類無形資產交易融資的擔保方式和風險管理技術,另一方面推動科技類保險創新發展,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專利綜合保險等產品。“無形資產‘評估難’和‘風控難’問題的解決突破,將進一步暢通科創企業貨幣市場融資渠道,實現‘知產’變‘資產’。”翁辰說。

《總體方案》還提出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助力科創企業實現“知本”變“資本”。《總體方案》從上市融資、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方面鼓勵科創企業擁抱資本市場。近年來,科創企業資本市場融資需求增加,上市融資方面,目前科創企業大多在新三板和科創板上市,《總體方案》提出“支持試驗區內科創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引導更多優質中介機構爲科創企業提供專業服務”,這將進一步暢通科創企業上市融資渠道。

此外,《總體方案》還從創新發行債券產品、暢通發行債券註冊服務、完善債券融資增信機制等方面支持試驗區內企業債券融資,從加大科創類基金配套支持力度、推動產業投資基金領域合作、放寬政府投資基金單個投資項目投資限額等方面強化股權投資基金培育引導。

“這意味着,發展區域性債券市場,也是今後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楊成長說。

爲何長三角5城市率先試點?

翁辰認爲,長三角的金融業高度集中在上海,而科創資源和產業則廣泛分佈於蘇南、浙北和皖中地區。在長三角建立科創金融試點,可以通過發揮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引領作用,以及南京、杭州等次中心城市的二級輻射作用,帶動長三角區域城市科技交流密度和金融交互水平的提升。長三角科創金融試點的開展,將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關鍵創新要素向試點地區集聚,通過區域合作、強強聯合,有助於提升地區優勢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研發新高地。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榮譽院長趙曉菊教授對記者表示,《總體方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規劃,其中明確了四條基本原則:政府、市場雙向發力;金融與科技相輔相成;協同創新,互利共享;合規推進,安全可控;這是實現《總體方案》的四大支柱。“五個城市的目標不是各自獨立完成,而是充分發揮五大城市之間的協同作用,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加強協同合作,共享優勢資源,合作共贏。”趙曉菊說。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