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抒穎 廣州報道

“金融16條”之後,金融機構對房企的支持被推上了高潮。

2022年11月24日,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印發後,大型銀行部立即督促指導,要求大型銀行加快貫徹落實。

其中,六家大型銀行認真履行國有大行擔當作爲,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圍繞“十六條”監管政策,專題研究細化措施。目前,大型銀行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近兩日,六家大型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紛紛爲房企開出大額授信。

受此消息推動,港股地產股24日股價飄紅,碧桂園回彈超20%,美的置業漲幅超過16%,龍湖也上漲逾12%。

以此可見,資本市場對這一消息的回應情緒樂觀。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銀行目前開出的僅是意向性授信額度,且受益的房企之中,國央企以及龍頭優質民營房企佔大多數。另外,大部分房企此前每年也均能夠拿到一定的額度,但最終使用與否,取決於基本面等因素。

因此,目前來看,意向性授信爲房企融資開了一個窗口,但假若銷售面回暖不及預期,融資面的暖流最終或許難以改變房企的經營面現狀。

大額授信 

11月24日,工商銀行宣佈,向12家全國性房地產企業提供意向性融資,總額達6550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這12家房企分別是:中海發展、保利發展、華潤置地、招商蛇口、華僑城、萬科集團、金地集團、綠城中國、龍湖集團、碧桂園集團、美的置業和金輝集團。

同日,建設銀行邀請88家房地產和住房租賃企業,召開了房地產市場形勢展望暨住房租賃基金交流會,並與8家房企簽署了合作協議。

建設銀行簽署合作協議的房企包括:中國交通建設集團、首開控股、越秀集團、萬科集團、龍湖集團、美的置業、合生創展和大華集團。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則分別與5家房企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提供意向性融資總額2800億元,共促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5家房企是:萬科集團、龍湖集團、綠城集團、碧桂園集團和美的置業。

在三家銀行集體行動的前一日,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已經先行一步。

2022年11月23日,農業銀行與5家房企舉行銀企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銀企各方將利用各自行業優勢,整合資源,深化全面合作,按照自願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圍繞商品房、保障房、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在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併購貸款、債券承銷與投資等業務方面,進一步加深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農業銀行選擇的5家房企是中海發展、華潤置地、萬科集團、龍湖集團和金地集團。

此外,中國銀行則爲萬科集團提供1000億元的意向性授信額度,且爲碧桂園、龍湖集團各提供600億元意向性授信額度;交通銀行則爲萬科集團提供1000億元的意向性授信額度,同時爲美的置業提供200億元的意向性授信額度。

從六家大型銀行開出的名單來看,目前優質房企受到的傾斜仍然明顯。

名單上高頻出現的房企中,有不少是頭部國央企,例如中海發展、保利發展和華潤置地,也有部分是腰部國央企,例如首開控股、越秀集團,這些房企本身與金融機構合作順暢,是銀行青睞的對象。

而混合所有制代表中,萬科集團、金地集團也是公認的穩健派;民營房企之中,則是此前被認爲是示範型房企的龍湖集團、美的置業和碧桂園集團刷了一波存在感。

涼熱自知

事實上,即便是銀行願意給出意向性授信額度的房企,金融機構的偏好依然十分明顯。

根據目前有公佈授信額度的結果來看,萬科無疑是最受歡迎的房企,其不僅與所有六家大型銀行均有合作,拿下了超過3000億元的授信,且尚有未公佈的額度;同樣屬於銷售額頭部的房企碧桂園集團,則通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三家拿到總共1500億元的意向性授信。

此外,美的置業也是金融機構備受青睞的民營房企,總共有4家大型銀行爲之提供意向性授信,但總的額度並未披露。

一位商業銀行的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對合作房企的要求主要看本身的銷售規模、城市佈局以及房企本身的股東結構,還有資金鍊的穩健程度,“這樣一對比,也能夠一定程度反映出來幾家大行的風險偏好。”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這些意向性授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爲房企的資金面提供支撐,但最終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提振行業發展,仍需後續觀察。

一位房企資金部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銀行給的是意向性額度,它未必最終能夠貸出來,而且房企本身也都有充足授信的。”

可供對比的數據是,截至2021年底,碧桂園未使用授信額度約2615億元,且在今年3月,碧桂園還分別獲得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共計450億元的授信額度,理論上而言,碧桂園的可動用授信額度是相對充足的,目前所拿到的額度或許起到的更多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一位不願具名的地產分析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銀行和房企的合作主要是開發貸和按揭貸,開發貸是跟住宅開發項目捆綁得多,這塊審覈是很嚴格的,房企目前開發強度不是很高;按揭貸目前放款都是沒什麼問題的,但這塊主要是要看銷售。”

在業界人士的視角中,目前融資面的扶持已經“火力全開”,市場更加關注的是銷售面的表現。

“如果銷售弱,房企就沒有回款,但回款是佔了起碼50%的現金流的。另外,工程支出、運營支出這些也不能停,也要繼續,那房企的壓力還是會比較大。”上述地產分析師認爲。

不過,目前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企穩的勢頭。

中信證券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指出,預計2023年商品房銷售額、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同比下降1.6%和9.7%,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5%,竣工面積預計同比持平,一二線城市房價基本走穩。

中信證券預計,信用高、銷售尚可的企業通過拿地換牌,有望逐步穩住盈利能力,擴大市場份額。而無力融資拿地的企業則可能理性縮表。在此背景之下,有能力“換牌”的企業仍佔據絕對的競爭優勢,市佔率和盈利能力都有希望穩步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