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凱 於建平 北京報道

臨近年底,大部分車企開始對旗下產品售價進行調整,以衝刺年度目標。日前,特斯拉調整了國內Model 3和Model Y的售價,降價幅度超過1萬元。奔馳也對旗下車型價格進行了下調,降幅最高達到23萬元。而與上述車企不同的是,比亞迪選擇用漲價來應對這波售價的調整。

11月23日,比亞迪官方發佈公告稱,將對王朝網、海洋網和騰勢相關新能源車型進行售價調整,價格上漲幅度在2000元至6000元不等。對於價格上漲原因,比亞迪表示,主要是由於明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原因。

此外,比亞迪方面還表示,在2023年1月1日前付定金簽約的用戶將不受漲價影響。這也意味着,想要在漲價前購買車輛的用戶,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下單。

年內多次漲價

事實上,這已經是比亞迪今年第三次調整售價了。

今年1月份,比亞迪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了調整,上調幅度爲1000元至7000元不等。3月份,比亞迪對旗下新能源車型的售價再度上調了3000元至6000元不等。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比亞迪年內的三次漲價,均與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關。而按最低漲幅來算,三次漲價後比亞迪最低漲幅已達6000元。

的確,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上游原材料的價格仍處於高位。據行業研究機構AlixPartners發佈的數據,國際市場上每輛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原材料平均成本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經突破了8255美元,較2020年初的上漲幅度已高達144%。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曾表示:“動力電池價格的不斷上漲,讓電池成本在一輛車中的佔比超過40%甚至超過50%,電池成本上漲導致長安汽車單車成本增加5000元到3.5萬元,這些成本都要靠企業自身消化。”

此外,國家將從2023年1月1日起取消對30萬元內(除換電車型外)新能元車型的補貼。這意味着,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4800元/輛以及純電車型12600元/輛的補貼將徹底消失,這也會使車企的製造成本增加。

對此,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比亞迪此次漲價最大原因還是受明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在新能源補貼退出後,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很可能會出現新一輪漲價,比亞迪對旗下車型調價也是漲價趨勢下的正常體現。

雖然比亞迪方面在公告中沒有提到具體車型的漲價幅度,但《華夏時報》從比亞迪銷售人員處瞭解到,此次漲價將涉及全系車型,不過還沒有得到具體通知。“年前訂車還可以享受現在的價格,即便是明年提車價格也不會上漲,所以從昨天開始很多客戶都來諮詢下訂。”銷售人員表示。

由此來看,比亞迪此次價格調整更像是提前告知消費者。畢竟從比亞迪前10月累計139.28萬輛的銷售數據來看,已經完成年初訂下的120萬輛銷量目標,完全沒有再衝刺銷量的必要。對此,崔東樹表示,比亞迪提前一個多月宣佈漲價,也有利於積累訂單,有利於應對明年漲價後的銷量波動。

其他車企如何應對?

除比亞迪外,年底不少車企都對旗下車型售價進行了調整。包括,特斯拉、奔馳、福特電馬等。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以來,特斯拉已經有過多次降價和變相降價的操作。

9月份,特斯拉中國宣佈,9月16日起至9月30日期間交付的全新定製車輛、沒有上過牌的展車或運損的非全新國產Model 3及Model Y客戶,若選擇購買特斯拉店內保險,且投保險種包含交強險、車損險,將予以保險補貼8000元,補貼方式爲在交付尾款時直接減免車價8000元;10月24日,特斯拉宣佈國產Model 3和Model Y降價1.4萬-3.7萬元,Model Y後輪驅動版下調至28.89萬元,重回30萬元以下售價。

11月8日,特斯拉又推出了保險方面的政策。11月8日至11月30日,購買現車及合作保險機構車險組合並按期完成提車的車主,可享受8000元的保險補貼,12月份車主則可享受4000元的保險補貼。

一位特斯拉銷售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自特斯拉降價後,此前瞭解過的潛在客戶大部分都已下訂。”

從效果來看,比亞迪此次調整價格與特斯拉降價所產生的效果相差無幾,都在短時間內提高了訂單數量。那麼,其他車企是會選擇漲價還是降價?

11月23日,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趙昱輝表示:面對複雜的市場價格體系變化,極氪不會跟風做價格調整,作爲一家用戶型企業我們始終聚焦產品力和用戶價值,會持續關注提升產品價值與用戶體驗。

蔚來創始人李斌也曾公開表示:“特斯拉降價,蔚來不會降,因爲沒有什麼降價空間,我們目前都是負毛利。”

在經銷商層面,問界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只有購車贈送8000元保險的活動,車型售價方面並無調整。”

廣汽埃安銷售人員表示:“沒有降價調整,在2023年取消補貼後價格很有可能會上漲。”

對於車企是否跟進調整價格,崔東樹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雖好,但新勢力品牌的商超店正在面臨着商場客流下降的挑戰,在銷量方面大幅承壓。這些品牌需要採取集客和促銷措施,會推出小型優惠活動,但不會出現大範圍的降價行爲。反之,今年年末很可能會出現一輪漲價潮。因爲明年新能源“國補”即將退出,車企降價之後再提價,反而會處於被動位置,不利於銷售的開展。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於建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