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牀墊”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數十萬甚至百萬的天價牀墊,讓部分網友感到出乎意料。在這背後,有不少牀墊品牌藉着熱度開始宣傳。很多讀者也感到市場上牀墊從幾千到數百萬不等的價格“撲朔迷離”。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現象

“黑科技”助推牀墊價格上漲

在一些消費者看來,購買品牌牀墊產品就是爲了買個好的睡眠質量,因此在這方面非常捨得花錢。商家似乎也非常瞭解目標客戶想要“花錢買舒心”的心理,除了早些年的“負離子”“遠紅外”等概念外,近些年一些宣稱爲“智能牀墊”的產品紛紛亮相。

在品牌的宣傳中,所售牀墊不僅能監測睡眠質量,甚至還具有“科技助眠”功能。這類牀墊不僅帶有數據監測、分區升降、自動調節軟硬度等功能,甚至可以用手機操控。用上這樣的牀墊是否能得到更好的睡眠尚沒有來自權威機構的證實,但卻讓牀墊的價格上去了。

北青報記者走訪市場中瞭解到,慕思推出了黑科技AI助眠乳膠牀墊,售價3.1萬元左右;喜臨門推出了卡農智能牀+墊,售價2萬元左右;夢百合推出了Power Cool酷爾零壓風力智能牀墊,售價3.9萬元左右。

調查

部分牀墊售價超出廠價5倍

這些黑科技真的物有所值嗎?不妨看看剛剛上市不久的慕思的招股書。在2021年,其牀墊產品在平均單價2041.97元的水平上,單位成本僅爲873.43元,毛利率高達57.23%。其他主要牀墊品牌企業的整體毛利也在30%左右。

“都是用彈簧、乳膠和棕,1萬元的和1000元的區別在哪?”在業內人士看來,牀墊行業本身就是高利潤行業,因爲原料和技術的不透明,對於消費者來說,很難通過感官來辨別牀墊的優劣,只能靠信息和價格來區分,因此牀墊品牌會加大對營銷的投入。“雖然貴价可能會比便宜的質量好些,但是貴价產品可能更多支付的是品牌溢價。”行業人士表示,有的牀墊實際售價是出廠價的5倍以上,前幾年這個利潤空間更大。

業內

中國牀墊行業處於發展階段

觀研天下數據顯示,2021年牀墊需求達到5355.5萬張。市場巨大,一些牀墊企業也順勢而起。如慕思、喜臨門等均已登陸資本市場。在上述品牌的官方旗艦店中,售價5000餘元的乳膠牀墊成了慕思網店的銷冠,而售價3000多元的彈簧牀墊則在喜臨門的網店中近一個月銷售了1萬餘單。

浙商證券研究所在一份研報中指出,中國牀墊行業起步較晚,仍處於發展階段,且行業門檻較低,因此呈現小、散、亂的競爭格局。

有行業人士表示,牀墊產品同質化嚴重,與其相信貴价品牌的“高端術語”的宣傳,不如選擇性價比高的牀墊,提高替換的頻率。

提示

不同人羣選不同類型牀墊

據《健康時報》,老年人多有骨質疏鬆症,這意味着他們對壓力的承受力在下降,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所以隨着年紀的增長,偏硬一些的牀墊會對骨骼有更好的承託力。

嬰幼兒和青少年骨骼比較軟,不要選擇過軟的牀墊。挑選時可以讓孩子躺在上面,如果身體隨着牀往下塌陷就不要選擇了。

體重較輕的人在接觸牀墊時,接觸面積不如體重大者廣泛,而且保護骨骼的脂肪較少,偏硬的牀墊容易讓他們產生疼痛感。因此,體重輕的人適合睡較軟的牀墊,讓臀部稍微陷入牀墊,腰部可以得到支撐。相反,體重較重的人羣,偏硬的牀墊會有更良好的承託。另外,有腰椎或骨科疾病的人士要根據醫生建議選擇牀墊。

對於如何看牀墊的軟硬度是否合適,主要看牀墊的支撐力:可以平躺在牀上,手掌向下,將手放在下背部曲線和牀墊之間,如果背部與牀墊間沒有空隙,那麼這個牀墊是合適的。如果有明顯的間隙,牀墊可能太硬了;如果把手伸進去都很費勁,那牀墊就太軟了。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鑫  統籌/餘美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