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來,不要走。”據法國多家媒體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在總統府愛麗捨宮設宴,邀請衆多歐洲企業家,希望說服他們不要將產業線轉移至美國。據悉,馬克龍試圖向出席宴請的包括寶馬、聯合利華阿斯利康等企業高管傳遞一個信息:留在歐洲,並選擇法國作爲未來的投資國家。中國學者趙永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那些因爲生產成本承壓過重而外遷的企業,馬克龍的挽留效果不會太大,法國要抵擋住美國或其他經濟體的“攻勢”,關鍵得在能源價格和企業生產成本上下功夫。

企業界人心浮動

21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捨宮設宴招待一批歐美大企業家,法國媒體對此進行了密集報道,標題均強調了馬克龍的苦心:讓企業與投資留在歐盟,特別是留在法國。雖然媒體並沒有一一列出到場到底有多少企業家,隨後的總統府也沒有明確信息進一步展示晚宴的具體進程與內容,但法國當局的意圖還是相當清楚的:在歐洲俄烏衝突愈演愈烈、能源危機很難緩解之際,法國不希望企業投資者離開。

法國《回聲報》刊出法國達索航空集團總裁、法國冶金行業與工業聯盟主席特拉皮埃答記者問稱,不少企業家對前一時期做出的投資歐盟的決定感到後悔,他們主要是擔憂能源價格高漲嚴重影響產品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歐盟國家的媒體近期均大幅報道企業界人心浮動的情景,認爲美國當局推出的一系列對當地企業的優惠政策與低價能源,對國際企業界具有越來越大的誘惑。這些都是此次法國總統舉辦晚宴來挽留企業家的動因。

“馬克龍這種挽留做法在法國較爲普遍,甚至在歐洲其他國家也都存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全球創新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趙永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法國雖奉行自由經濟,但實際上,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依舊很大。

趙永升表示,歐洲企業選擇外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高度依賴能源的企業成本飆升,被迫選擇能源價格較低且供應有保障的地區;二是地緣衝突加劇國際運輸難度,使得原材料或銷售地主要集中在歐洲之外的企業,選擇遷往以美國爲代表的北美地區,或以中國爲代表的亞洲地區。

美國的誘惑

馬克龍的這一姿態也是針對美國一系列企業優惠政策。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於本週對美國進行罕見的國事訪問,目的是強調法美友誼,而不是(大西洋)兩岸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報道援引一位法國官員的話稱,對於那些開始考慮將生產外包或在歐洲以外進行投資的公司而言,法國並不佔優勢。歐洲目前高企的能源價格,推高天然氣和電力成本,加重了歐洲企業的負擔。

據法國《工廠》網站等介紹,剛剛讓人感到樂觀的歐盟電池生產企業,也在考慮外遷美國。如瑞典的NORTHVOLT就準備離開德國前往美國。這些壓力將迫使法國與歐盟當局認真考慮其企業戰略與競爭戰略。德國工業聯合會近日警告稱,由於通貨膨脹和能源成本飆升,1/4的德國公司正考慮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

法國新聞電臺稱,面對能源危機,歐盟許多企業均在考慮是否搬遷出歐洲。該文表示,企業界考慮的目的地有好幾個選擇,主要是能源價格穩定且便宜、航運方便的地方,特別是北非地區與北美地區。印太地區也是企業考慮的方面。目前海運價格的下跌,也更加促使企業下決心外遷。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所謂的美國“挖牆腳”,還是法國的相應對策,其實反映了美歐關係中“只顧自身利益”的實質,“在商言商,美歐之間一直不斷地有貿易摩擦,都是爲了各自利益在博弈”。丁純說,“馬克龍的宴請,讓歐洲企業看到挽留的真心誠意,接下來,政府大概率會推出相關的補貼減稅等政策,讓企業看到挽留的實際行動。”

法國的反擊

對於上述的一系列企業外遷壓力,法國政府正在各個方面做出應對:馬克龍呼籲歐盟緊急討論商定歐盟新的經濟對策,推出歐盟優惠本土企業的措施,同時要求政府加大對企業的能源補助。

法國財長勒梅爾在11月22日答記者問中進一步公佈政府對企業的支持措施,他表示將在歐盟立法框架內強化對歐盟與法國企業的補助,特別是對能源消耗大的企業補助。他還表示要進一步與德國合作交流以協調能源與企業政策。他強調,與德國企業競爭並不是法國的目標,真正的目標是與美國企業的競爭,因爲他們的能源價格是歐盟企業的1/10至1/5。

趙永升表示,從長期看,法國已經在能源供應的備選渠道上做了準備,不僅和中東國家簽署新的能源供應合同,還加大對新能源的研發。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法國來說,短期內可行的做法,就是繼續加大對企業的補貼和扶持的力度,藉此抵消甚至超越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競爭優勢。

據報道,馬克龍計劃明年訪華,有媒體猜測這可能意味着法國將在中國尋找商機,並轉變對華態度。趙永升認爲,在美國已經把中國確定是其“頭號競爭對手”的背景下,作爲盟友,包括法國在內的歐盟國家或許沒有太多別的選項。不過,中國對法國來說依舊是重要市場。“中法之間的關係有競爭也有合作,在常規領域上中國和法國還有不少合作,競爭與合作並不矛盾,兩者還能互補,”趙永升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