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網站刊發的《疫情之下 內蒙古居民結婚對數創新低》介紹,2021年全區依法辦理結婚登記居民13.27萬對,創2004年以來全區居民登記結婚對數的新低。

內蒙古自治區全區登記結婚對數在2013年達到峯值(22.16萬對)。自治區統計局分析稱,由於內蒙古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登記結婚的生力軍—青年人口減少,還有適齡男女婚戀觀念轉變,獨居人口增加,無疑抑制了適齡人羣的婚姻需求。受教育年限延長,就業壓力增大,平均初婚年齡也隨之推遲,結果是2013年之後,全區登記結婚對數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平均每天辦理結婚登記607對,減少到2021年的364對。

同期,全區離婚居民對數呈現出先增後減的趨勢。2012年-2017年全區離婚居民對數逐年增加,到2017年達到10.09萬對的峯值。2017年以後,全區離婚居民對數減少,2021年全區離婚居民對數減少到5.55萬對(相當於2017年的55%)。

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指出,曾經一段時間,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步進入婚姻,磨合期間容易因一些生活瑣事而產生矛盾,且當時的離婚手續過於簡單,一些人衝動離婚;社會進步,一些人更加註重自身的生活品質,不能再容忍低質量的婚姻,而選擇離婚;不少人利用當時的住房政策,爭取住房最大化,選擇假離婚;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離婚現象更加包容,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我區居民離婚率上升。

“近幾年,國家住房政策的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佈實施,設置離婚冷靜期,讓很多家庭有了選擇思考時間,也讓很多衝動離婚的家庭放棄離婚。”分析稱,還有疫情影響,封閉、隔離等相關政策實施,人們出行受限,有網友調侃道:“要麼雙方的人在隔離,要麼一方在隔離,要麼民政局的人在隔離,湊不到一起。”疫情或多或少降低了全區的離婚率。疫情讓夫妻雙方有了更多的時間和對方交流,原本想離婚的夫妻家庭,需要共同應對疫情期間的生活物資匱乏以及突發事件,原本岌岌可危的婚姻出現轉機。

雖然某個年份或某些年份內蒙古登記結婚人口減少,或離婚人口增加,但相對於全區超過3/4的婚齡人口(15歲及以上)是已婚狀態,離婚人口、喪偶人口比重較低,1/3以上的未婚人口是不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年輕人,由此可見,內蒙古居民婚姻狀況正常,婚姻關係穩定。

另據微信公衆號“內蒙古統計微訊”11月23日分析文章,內蒙古自治區初婚年齡晚於全國平均水平,且近10年晚婚現象明顯突出。

內蒙古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全區平均初婚年齡爲29.31歲,男性爲29.94歲,女性爲28.65歲。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10年間,全區平均初婚年齡推後4.05歲,男性和女性分別推後3.78歲和4.32歲。“三十而婚”已經越來越普遍,女性“晚婚”趨勢更爲明顯。

“七人普”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平均初婚年齡爲28.67歲,其中,男性和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分別爲29.38歲和27.95歲。相比之下,內蒙古初婚年齡較全國平均水平晚0.64歲,男性和女性分別晚於全國平均水平0.56歲和0.7歲。

1980-2010年的30年間,內蒙古自治區常住人口平均初婚年齡基本保持在22-25歲之間。從2010年之後,全區平均初婚年齡明顯推遲,2015年突破27歲,2018年突破28歲,2020年突破29歲……分年齡段來看,2010年全區初婚人口中20-24歲人口占比爲48.9%,2020年下降至20.7%,2010年初婚人口中30-34歲的佔比僅爲6.8%,2020年則達到了18.3%。

文章稱,晚婚既是“內蒙古現象”,也是全國現象,既要正確認識也要積極應對。要切實降低結婚成本,整治天價彩禮等不合理婚俗,進一步優化升級婚育環境,擴大年輕人的交友圈,加強正向宣傳引導,讓結婚成爲更多年輕人水到渠成的選擇。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