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組成。他們此行將完成中國空間站建設最後階段的任務,“空間站的建成將成爲中國近地軌道雄心的一個里程碑”,路透社稱。屆時,中國的“天宮”也將創下首次同時容納6名航天員的紀錄。今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進入第30年,而神舟十五號的發射,正好是我國搭載真人的航天飛船即將展開的第十次太空征程。美聯社28日感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功,強調這項工程 “始終有條不紊地進行,幾乎完全沒靠外部支持”。除了載人航天領域之外——前年,嫦娥五號將月球岩石帶回地球;去年,玉兔二號拍攝到月球背面的“神祕小屋”;今年,祝融號曬出在火星上與“冰墩墩”“雪容融”的合影——浩瀚太空近年來不斷地見證中國的航天雄心,也必將留下更多、更遠中國人探索和利用太空的光輝足跡。

28日,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費俊龍(中)、鄧清明(右)、張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

太空交接班,中國第一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11月29日23時08分,我國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此次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2022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其中航天員費俊龍擔任指令長,他曾參加過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鄧清明、張陸都是首次飛行。

神舟十五號發射的預報立刻引發國際熱議。俄新社28日報道稱,神舟十五號及3名航天員此行將赴中國空間站“天宮”進行人員輪換。中國空間站的總居住空間約爲110立方米,可同時容納6名航天員。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乘組將完成中國空間站首次在軌輪換,並駐守6個月。目前,“天宮”空間站內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已作好迎接神舟十五號乘組進駐各項準備工作。

路透社28日稱,2021年4月,中國開始建造由三個模塊組成的空間站,發射了航天員的主要生活艙天和艙。7月和11月,中國發射了剩下的兩個實驗艙——問天和夢天,將在那裏進行科學實驗。該空間站的設計壽命至少爲10年,它的建成將是中國近地軌道雄心的一個里程碑。

今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飛船發射入軌,目前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170余天。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神舟十五號任務亮點頗多,其中6名中國航天員將“同時在軌”無疑最引人關注,“這是中國航天員同時在天上人數最多的一次,具有歷史意義”。此外,神舟十五號乘組將完成15個科學實驗機櫃解鎖、安裝與測試。這也是中國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上安裝機櫃數量最多的一次。

美國“太空政策”網站28日稱,神舟十五號的發射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又向前邁進一步。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空間站的人員交接成爲例行公事,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也是如此,每隔4-6個月進行一次航天員的輪換。但對中國來說,這是第一次。

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棒

在11月28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季啓明介紹稱,作爲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任務主要目的爲:驗證空間站支持乘組輪換能力,實現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輪換;開展空間站艙內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與調試,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進行空間站日常的維護維修;驗證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常態化運行模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神舟十五號乘組人員還未啓動,他們的“行李”已經先一步由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快遞”到空間站。貨運飛船上裝載了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6個月的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韓聯社稱,按照規劃,未來中國每年將發射2艘載人飛船和2艘貨運飛船,對“天宮”的運行進行全方位支持。

美國太空網稱,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將在神舟十五號抵達“天宮”數天之後,即12月初返回地球。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計劃於明年5月返回東風着陸場。報道稱,中國還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候向外國航天員甚至遊客開放“天宮”。

據瞭解,從2021年4月起,中國載人航天在19個月內,密集實施11次發射、2次飛船返回、7次航天員出艙,4個飛行乘組12名航天員接續在軌工作,如期完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對於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內取得的這項歷史性成就,季啓明表示,成功首先靠的是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其次靠的是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再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始終堅持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突破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部組件和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楊宇光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空間站建設速度如此之快還得益於我們有一個非常合理的頂層設計,避免了在空間站建設過程中出現像蘇聯和美國那樣因爲技術路徑反覆更改“走彎路”的情況。

“天宮”歡迎各國航天員

《紐約時報》稱,天宮空間站三艙合一,建成空間站是北京在太空探索方面追趕並超越美國的最新一步,併爲中國的科學發展建立廣闊的知識基礎。

《今日印度報》稱,中國2003年將首位航天員送入軌道,使中國成爲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完成這一任務的國家。如今,中國在月球上着陸了機器人漫遊車,去年還在火星上發射了一個,中國還收回了月球樣本,並討論了可能的載人登月任務。

28日,季啓明在發佈會上表示,中國載人航天探索的腳步不會只停留在近地軌道,一定會飛得更穩、更遠,“相信中國人九天攬月的夢想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爲現實”。

“美國之音”稱,根據中國政府公佈的航天計劃,未來5年,他們計劃把人送入太空進行“長期駐留”,進行科學研究,完成火星上的發現,探索木星系統,並“持續完善國家的太空基礎設施”。“在太空領域,中國值得被認真對待。”市場分析公司蒂爾集團空間研究主管卡塞雷斯說。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羅伯茨稱,未來,中國的空間站與已經啓用的北斗系統整合起來,將會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神舟十五號即將發射的同時,另一些國家也在展示自己的太空雄心。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總統尹錫悅28日提出2032年登陸月球、2045年登陸火星的目標,承諾向子孫後代留下月球資源和火星家園。

美聯社28日稱,向中國空間站運送新的“航天三人組”的最後準備工作正在進行,而背景是中美日益激烈的太空競爭。中國的“天宮”可能有一天“會成爲太空中唯一運行的空間站”。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也表示,國際空間站不久前出現的故障,越來越提醒我們,其服務期正走向終結。國際空間站總價值超過1500億美元,這要比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航天局總預算都多。除非拜登政府決定替換國際空間站,否則,如果不能在老空間站淘汰前建起新空間站,那麼“天宮”或將成爲新的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引用季啓明28日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話說,中國歡迎其他國家的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季啓明稱,目前已有多國向中國提出選派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的需求,中方與相關方面正在開展對接協調,同時也在積極進行培訓國外航天員的相關準備工作。他說,國際合作是航天發展的趨勢潮流,“讓中國空間站的科學技術成果造福全人類”。

[環球時報記者 樊  巍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韓國特約記者 辛斌  劉海生 柳玉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