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輛自行車、15年、23個省、100餘個城市,尋家十餘載……“我是誰?”這個最簡單的問題,卻讓“小偉”十餘年苦苦追尋。

今年10月,這位自稱“小偉”的男子在流浪至黑龍江佳木斯市期間被巡邏民警發現。11月27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黑龍江警方獲悉,佳木斯公安民警歷時近一個月,終於幫其找到失散的家人。

“我走丟了,丟了好多年”

一個月前某日深夜,佳木斯的一條高速路上,一名男子正低着頭推車前行。佳木斯市公安局前進分局民警見到他後,隨即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對方自稱“小偉”。“我走丟了,丟了好多年,您知不知道我的家在哪裏?能不能幫幫我?”聽到小偉這麼說,民警也是一愣。隨後將其接到了派出所,並給他端上來溫水和喫食,細細詢問。

民警在其講述過程中,對其身份進行了覈實,發現其並未在任何網逃名單或者懸賞公告內,並根據小偉提供的信息,與多地警方進行了覈實,發現他確實失憶、走失後,隨即將其安置在了救助站。

15年走了100餘個城市

北青報記者通過佳木斯市公安局民警,聯繫上了在救助站裏的小偉。

小偉的聲音低沉,每一句回應都比正常人慢一些,“我出過車禍,頭傷了。”小偉說,車禍的具體時間記不清了,他最早的記憶是在2007年左右,自己在街頭突然清醒,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身處何方。

“我問周圍的人,我怎麼了,他們就說我出了車禍。”小偉說,以前的事兒他完全不記得。“我的腦子糊塗了好久,慢慢的,纔想起來我要找家。”“我是誰?”這個問題自那時起便不斷縈繞在他的腦海裏。

2008年左右,他開始找地方打零工,幫人收莊稼、搬磚,“一天三十(元)、五十(元),夠我喫頓飯的就行。”小偉說,自己有了點錢,就買了個涼蓆和被子,大部分時間住在橋洞、公園裏。

小偉說,太久前的事他記得也不是很清晰,只記得自己攢了些錢,買了輛二手的自行車,從江蘇騎到浙江,又到安徽、廣西、廣東,然後又向北方找去。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找個零工養活自己,到處詢問自己的特徵是否符合當地走失的人員。他還到處問路人,“您聽我的口音,像哪裏人?”如果幾天之後沒有消息,他就攢點錢繼續上路。“我的樣子,估計也有四十多歲了吧。”小偉說,“我也想過放棄,但還是想再到下一個城市看看,也許下一個,就有希望了呢。”小偉說。

“終於知道你是誰了”

爲了能快速幫助小偉找到家人,佳木斯市公安局多警種聯動,刑偵部門依照“小偉”的信息情況在全國“團圓行動”數據庫進行分析比對,但結果均不甚理想。隨後刑偵聯合刑事技術部門又依次進行DNA及人像比對,不放過任何一點線索和可能性,經過20餘個日夜的連續奮戰、數十萬條數據的層層篩選對比和人工走訪覈實,終於發現“小偉”的DNA信息與一山東籍家族相似度極高。民警立即與該家族關聯人取得了聯繫,其表示確實有一名親屬在2007年與正在上大學的孩子失聯至今。隨後經過兩地DNA比對及多種手段反覆調查覈實,最終確定小偉正是山東籍走失男子“司源(化名)”。

警方從家屬口中瞭解到,司源曾是村裏第一個大學生,當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安徽一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有一天司源突然失聯,家裏也曾經來到安徽找過幾次,報過幾次警。可能問的問遍了,能找的也都找過了,仍沒有一點消息。

“小偉,我們找到了你的家人。”第二天一早,民警立刻帶着好消息找到了小偉。在得到反覆確認後,小偉跪地掩面而泣,“謝謝,謝謝,謝謝你們……”

當天下午,小偉的姐姐和父親乘車趕到了佳木斯。一見面,小偉的姐姐就一把摟住了小偉,抽泣着說,“小弟,我是你姐。這十幾年你跑哪去了,這是爸爸,你認得不?這是爸爸呀!”一旁的父親摩挲着小偉的臉痛哭流涕,又將其摟入懷中。

當天晚上,經過其與家人一夜共敘思念,小偉第二天再見到民警時,狀態已經好了許多,對這個家庭也有了一些歸屬感。

爲了讓這個家庭儘快團聚,佳木斯警方和救助站爲小偉開具了臨時身份證明,還聯繫了鐵路警方,幫他買好了車票。在佳木斯公安民警的傾力協助下,11月21日一早,小偉終於登上了回家的高鐵。

回家後,小偉的姐姐特意給佳木斯警方發來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家老小圍坐在桌子旁,終於喫上了久違的團圓飯。

文/本報記者 王浩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