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財經

世界盃期間,“中國元素”大放光彩,各企業也發力重點宣傳,以期在國內外提高品牌度,提振產品銷量。

近日,賽場畫面顯示,此前因廣告語“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引發爭議的世界盃官方贊助商之一海信換上了新的廣告語:“中國製造,一起努力”。

對此,海信方面回應時間財經稱:“沒有替換一說,只是新增了一條廣告語”。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對時間財經表示,嚴格來講,海信此前在卡塔爾世界盃上的廣告語“中國第一,世界第二”,是有爭議的,不過,從長遠看,對海信仍持樂觀期待,近年來海信在電視之外的賽道積極佈局,並有所突破,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排不上世界第二?

海信方面給出的數據顯示,11月15日,奧維睿沃(AVC Revo)發佈2022年1-10月全球電視品牌監測數據:海信電視全球出貨量達1960萬臺,同比增長18%,躍居世界第二,這也是中國電視品牌年累出貨量首次進入全球第二。

並表示,從歐美到日韓,從日韓到中國,世界家電產業正走進屬於中國企業的時代。過去12年間,海信電視出貨量已經從不足全球的5%,增長至今年的超過12%。海信所繪出的這條上揚曲線,就是中國彩電企業在世界舞臺競爭力全面提升最直接的展現。

有意思的是,另一彩電頭部廠商TCL於11月24日晚在投資者關係公衆號發文宣稱,據Omdia的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TCL智屏銷量市場份額逆勢提升0.6個百分點至11.7%,排名穩居全球前三,中國品牌第一。

對此,劉步塵表示,海信電視在國內、海外市場的真實地位,應該是這樣的:國內市場,按銷量排名,第一位,高於TCL電視;海外市場,海信電視銷量多年位居TCL之後,二者差距大約在800萬臺左右。如果把國內、海外兩個市場銷量加在一起,海信電視年銷量約爲1700萬臺,TCL電視國內、海外兩個市場銷量之和約爲2600萬臺,換言之,海信電視年總銷量,約落後TCL電視800萬臺。

按電視在全球市場總銷量講,TCL電視纔是中國第一,不過,TCL電視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不如海信大,海信講自己是“中國第一”也說得過去。劉步塵稱,但“世界第二”的說法,就有比較大的爭議了,“三星電視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第二名不是TCL就是LG,而海信與TCL、LG仍有明顯差距,海信電視不能用某個時間點的銷量上升到了第二,就說自己世界第二,銷量排名一般是按年銷量來說的。”

由此可見,海信自稱“世界第二”並非沒有數據支持,但是相對於行業的評判標準而言,海信仍需要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並非海信第一次在贊助國際賽事上用“第一”做廣告語。

2016年歐洲盃,海信作爲歐足聯第一家來自中國的贊助商,在場外圍擋廣告上使用標語“海信電視,中國第一”。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上,海信投入近1億美元,廣告側再打“中國電視,海信第一”廣告語。

積極出海、多元化

據報道,海信作爲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官方贊助商,贊助費約爲3500萬美元。

自2016年以來,海信連續贊助歐洲盃、世界盃等大型體育賽事,品牌形象在全球範圍內大幅提升。通過贊助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海信在中國的知名度提高了12%,在全球範圍內提高了6%。

通常贊助國際體育賽事一方面是鞏固國內市場,同時也是爲出海助力。劉步塵稱,過去十年,中國市場電視銷量從5500萬臺降至4000萬臺量級,電視賽道遠不如白電賽道那麼大,這是制約海信視像發展的一個重大因素,所以海信電視近年來在海外市場銷量確實有明顯提升,這是值得肯定的。

自2017年以來,海信在海外併購中邁出三大步,連續併購日本東芝電視、歐洲廚電巨頭gorenje,全球汽車空調Tier 1供應商日本三電控股。海信收購東芝電視之時,市場上並不看好,但海信僅用15個月就扭虧爲盈,結束了其連續8年虧損的歷史。海信2018年7月收購gorenje之後,用了18個月即實現扭虧爲盈;海信2021年5月完成對日本三電的收購,海信方面稱,目前三電經營情況逐步好轉,盈利在望。

此前,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在2021年海信開放日論壇上表示,海信集團海外收入最快3年就將反超國內。賈少謙又於今年6月在會議上稱,海信集團2021年海外收入達到725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41.3%,自主品牌佔比超過80%;預計2025年海外收入將達到1500億元。

從海信的收購看,也並非集中在其起家的白電領域,劉步塵表示,近年來海信在電視之外的賽道積極佈局,並有所突破,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據賈少謙稱,除了家電產品,海信集團的商業顯示、智能交通和精準醫療等B2B板塊的產品和服務,也不斷在海外落地,海信集團的智能交通產品在東南亞國家也得到應用,並開始在東歐國家佈局。(北京時間財經  陳世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