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4日,以“世界大變局:共生與重構”爲主題的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在中國廣州南沙舉行。12月3日晚,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暨《中美綠色金融工作組白皮書》發佈會上,與會專家及業界人士就白皮書中的綠色技術、綠色金融、綠色政策及綠色計量等議題展開討論。

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會上稱,儘管中美雙邊關係目前面臨比較嚴重的困難,但是在氣侯變化這一關係到全球共同利益的問題上,中美雙方應當攜手合作。這不僅對推動氣侯變化多邊進程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同時也有利於爲改善兩國關係營造積極氛圍。中美綠色金融工作組也是中美雙方能夠開展合作一個的例證。

目前,各國已經按照巴黎協定提出各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對於資金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如何通過有效的機制來推動資金流向綠色低碳發展的領域,流向氣侯韌性的領域,不僅具有全球的意義,對各個國家來講也非常重要。”李高稱,從這個意義來講,中美綠色金融工作組開展相關研究並發表白皮書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作。

加速全球氣候轉型

12月3日,2022年《中美綠色金融工作組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佈。《白皮書》稱,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所需的近一半減排依賴於清潔發電能力。但在世界許多地方,無法大規模獲得廉價、可靠的清潔能源。交通、建築和工業領域的減排,除了需要清潔能源供應外,還需要構建一個創新性低碳技術的複雜生態系統。

圍繞全球向低碳經濟加速轉型,《白皮書》提出六點建議。

首先,在創新上繼續投入,以降低成本曲線,從而推動減排方面的努力。可通過發展私營部門合作和長期承購協議,以及利用規模經濟降低新技術和系統(例如可再生能源、氫、碳捕獲和儲存、回收工藝和循環)成本來實現。

其次,要實現淨零目標,大幅提高綠色和轉型融資項目資本支出承諾。可支持非傳統、創新形式的資本解決方案,例如融合融資、慈善資本、綠色債券、紅樹林修復債券、藍色債券和轉型債券,以幫助增加資本支出,解決轉型項目中的融資缺口,並支持生物多樣性目標,促進碳減排,加速推進綠色金融項目。

再者,通過財政手段(例如稅收、補貼和公共採購)、行業政策(市場準入)和金融政策(貨幣和監管)等政策組合,進一步激勵金融機構,鼓勵其實踐綠色金融。

第四,探索金融機制,在促進以廉價、可靠能源爲優先考慮的公正轉型的同時,降低對火力發電廠和其他高碳排資產的依賴,包括以負責任的方式淘汰高排放資產,並開發創造性的轉型金融工具。

第五,加強全球碳定價系統。可通過採納碳排放交易系統來實現。就中國而言,還可修改相關要求,以鼓勵各方廣泛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例如,爲新行業設定減排基準,擴大可參與行業的數量,推動碳衍生品交易以激勵更多機構參與,強化透明和披露機制以提高交易系統的可信度。

第六,鼓勵企業利用前後一致、可比、有助於決策的指標體系,來評估實體經濟取得的減排進展。這些指標可包括衡量能源轉型影響的綠色資本支出、綠色收入、碳排放強度和避免排放等指標。

對於《白皮書》完善建議

李高在會上稱,《白皮書》強調在創新上的持續投入,大幅度提高綠色和轉型金融項目資本支出的承諾,通過組合爲金融機構提供額外激勵等,同時對許多國內外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這爲開展好金融投融資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同時,李高指出,報告將來還可再關注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強調建設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的重要性。完善綠色金融的標準可以充分發揮氣侯友好型項目的導向型作用,引導和激勵更多的資金投入氣侯變化領域。同時,就中國而言,“兩高一低”項目和落後產能也可以進行有效限制。

二是可以再強調多方參與綠色金融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的重要性。推動這些綠色金融氣侯投融資需要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氛圍,需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資本市場、融資主體的積極性。

(作者:舒曉婷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