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沫初】

多家外媒報道,石油輸出國聯盟歐佩克+(OPEC+)在當地時間12月4日的會議上決定維持其石油減產政策,此舉是在西方對俄羅斯石油限價每桶最高60美元的兩天後作出的。

路透社援引幾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幾個OPEC+成員國對西方限價俄油表示失望,稱這一反市場措施最終可能被西方用來對付任何生產商。

此前在2日,歐盟終於敲定了對俄油的限價令,限價最高60美元/桶。同日,美國也發佈了七國集團(G7)和澳大利亞的一份聯合聲明,宣佈同樣將俄油價上限定爲每桶60美元。這一限價令定於12月5日生效。

綜合《華爾街日報》、半島電視臺、路透社等外媒報道,歐佩克+在12月4日的會議上決定維持其石油減產政策。歐佩克+組織由以沙特爲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以俄羅斯爲首的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

據歐佩克官網,會議後,歐佩克+在聲明中寫道,“當時的減產決定純粹出於市場考量,是必要且正確的做法,以讓全球石油市場邁向穩定”,還稱“將堅持積極主動和先發制人的方針。與會國重申他們準備在任何時候舉行會議,並立即採取額外措施,以應對市場發展,在必要時支持石油市場的平衡和穩定。”

《金融時報》報道稱,歐佩克+原定於當日在歐佩克總部維也納舉行線下會議,但會議最終以線上方式舉行。前歐佩克官員豪爾赫·萊昂(Jorge León)分析稱,“這意味着他們已經作出了決定,許多人認爲組織不打算對政策進行任何大幅調整”。

此前在10月5日,歐佩克+決定自11月起減產石油200萬桶/日。這是自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石油減產措施,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2%左右。

此事當時引發了美國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一場激烈交鋒。沙特方面表示,減產是出於“經濟因素考量”,爲求穩定市場,並不含有政治因素。而美國方面則大爲惱火,堅稱沙特出於政治原因策劃了歐佩克+減產,此舉是在幫助俄羅斯增加外匯收入,以支持“入侵烏克蘭”。

歐佩克+本次會議決定維持原先的減產路線不變,但值得一提的是,該次會議舉辦在西方對俄油限價令生效的前一天。

此前在2日,歐盟終於敲定了對俄油的限價令,美國同日也發佈了七國集團(G7)和澳大利亞的一份聯合聲明,宣佈同樣將俄油價上限定爲每桶60美元。這一限價令定於12月5日生效。根據協議,G7將從12月5日起對俄原油實施限價,2023年2月5日起對俄精煉石油產品限價。

路透社援引幾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幾個OPEC+成員國對西方限價俄油表示失望,稱這一反市場措施最終可能被西方用來對付任何生產商。

而在10月中旬,印尼財長絲莉·穆利亞尼也提出過同樣看法。她當時表示,沙特和歐佩克決定大幅減產石油,是爲了阻止美國“將大宗商品價格用作地緣政治目標”。因爲一旦開創這個先例,將加劇全球經濟焦慮,且沒人知道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西方將俄羅斯石油限價上限定爲每桶60美元后,俄羅斯方面也作出了回應。俄駐美使館12月3日發表聲明回擊稱,美國及其夥伴國達成的限價協議將導致不確定性增加,實際上意味着自由市場的基本原則正在被重塑,但這無法消除市場對俄羅斯石油的需求。此外,據俄媒4日報道,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也發出警告,表態稱即使減產也不會接受對俄石油限價令。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