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隆平

近日,一份重磅文件的發佈讓浙江嘉興備受關注。

這份文件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八個國家委辦局印發。文件顯示:《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總體方案》提出,通過五年左右時間,將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打造成爲科創金融合作示範區、產品業務創新集聚區、改革政策先行先試區、金融生態建設樣板區、產城深度融合領先區。該方案將帶動嘉興市爭創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科創金融一體化服務基地。

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南京、杭州和合肥均是省會城市,把這幾個城市作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自然有其基礎和條件。嘉興爲何也能夠入列這一試驗區?

1

顯著的區位優勢

三山雲海幾千裏,十幅蒲帆掛煙水。

元朝詩人、畫家薩都剌這首《過嘉興》可以說對嘉興做了形象的描繪。嘉興,東臨杭州灣,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這些都是薩都剌當初看到“雲海”“蒲帆”的條件。

對現代都市而言,嘉興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可以說是區位優勢非常明顯。這種優勢反映到交通上,就是無論是從嘉興坐火車到上海,還是杭州,均在一個小時左右,乘坐高鐵的時間則不到一個小時,最短的不到半個小時;從嘉興去上海、杭州的三個機場也都在一個小時內車程。

這種區位優勢也讓嘉興享受到了周邊大都市的溢出成果。《浙江日報》報道稱,嘉興享有周邊大都市技術、資源等紅利溢出效應的獨特優勢,也是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和承接上海輻射的“門戶”。

不僅與上海、杭州,嘉興與蘇州、寧波的高鐵也已開工。據央視網報道,11月30日,通蘇嘉甬高鐵正式開工建設,計劃工期五年,共設蘇州北、蘇州南、嘉善北、嘉興南、慈溪、莊橋等10座車站。嘉興到蘇州和寧波的時間將縮短至半小時左右。

有觀點認爲,通蘇嘉甬高鐵是長三角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對推動長三角核心區要素資源高質量流動配置、加快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羣,以及賦能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大都市、新型城鎮和高科技創新園區等具有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的GDP是4.32萬億元,蘇州2.27萬億元,杭州1.81萬億元,而嘉興則僅有6335億元。從經濟規模上來說,相對於鄰近的上海、杭州、蘇州來說,嘉興的經濟規模是一個“窪地”。如果再擴大到寧波——2021年寧波GDP是1.46萬億元,在滬杭甬構成的三角圈中,嘉興則是一個深陷的“窪地”(紹興也是)。對嘉興來說,通過科創金融來提升嘉興的發展確實顯得更爲迫切。

從此次獲批覆建設的五個科創金融試驗區來看,從上海向西北方向到南京,再到合肥,實際上是構成了長三角城市羣的“北線”;上海向東南延伸,則是嘉興、杭州構成的“南線”。

在地圖上,這樣構成的“北線”“南線”就形成了一種合抱之勢,將長三角城市羣26個城市的過半數城市“抱一起”了,剩下的城市也在兩條“線”的近距離輻射範圍。

2

不容小覷的科創實力

嘉興作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自然不僅僅是因爲其區位優勢。

說起嘉興,繞不開一個世界性盛會,即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峯會(下稱“烏鎮峯會”)。

自2014年起,烏鎮峯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九年。會址坐落於嘉興正西方向約26公里的烏鎮,每年都會迎來約80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名代表來此參加一年一度的大會。

烏鎮峯會給嘉興,尤其是桐鄉市(隸屬嘉興)帶來了顯著的變化。

一個最直接的變化是,數字化的身影明顯增多。濮院鎮原本是京杭大運河旁邊的一個商貿小鎮,烏鎮峯會的永久落駐帶動了當地商貿從線下轉戰線上,數字化改革推動了市場和生產的轉型。例如,桐鄉市上線了毛衫智慧互聯網平臺,對大市場的交易指數、價格指數和時尚指數等數據悉數掌握手中,爲產業大數據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化的影響也延伸到了產業鏈各個環節。桐鄉市的企業大量使用智能技術,改變了毛衫產業傳統的生產模式,創新推出了智慧物流全新應用,實現了生產鏈、銷售鏈、流通鏈和配套鏈的閉環貫通。

更重要的是,烏鎮峯會還推動了桐鄉市的經濟支柱從傳統的“三根絲”轉變爲“三智一網”。桐鄉的傳統產業包括蠶絲、化纖絲和玻纖絲,可以說,“三根絲”是桐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盤”。但烏鎮峯會讓桐鄉變換到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一方面,互聯網催生了新動能,桐鄉市持續打造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緊盯智能汽車、智能計算、智能傳感和工業互聯網“三智一網”重點方向,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標誌性產業鏈;另一方面,互聯網還推動了桐鄉市傳統產業轉型變革,有三家企業入圍浙江省首批省級未來工廠。

這種轉變也帶來了經濟發展的成果。桐鄉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桐鄉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67.73億元,同比增長14.9%;是2014年的3.55倍。

這只是嘉興科創的一個縮影。

2003年,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落戶嘉興。近二十年來,長三院孵化了一批高新技術和企業。其官網介紹,長三院培育科技企業2700餘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00餘家,上市企業或併購50餘家,規模超百億企業20餘家,推動鹵化丁基橡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頻濾波器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等。

此後,嘉興陸續引進了南湖實驗室、南湖研究院、嘉善復旦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創新載體。這些研究機構爲嘉興的科創注入了強大動力。

嘉興也持續投入。嘉興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嘉興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最低的2016年也有10.3%。2021年R&D經費增長15%,達209.97億元,佔嘉興市全年GDP的3.3%(即R&D經費投入強度),這比全國的平均數值高出近一個百分點。

有投入也有產出。2021年,嘉興市累計擁有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2家,列全省第二位,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11.6件,列全省第二位。在全國2021科技創新百強市榜單中,嘉興市排名第30位、全省第三。省企業研究院、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分別從2015年的14家、254家增至2021年的242家(浙江省第二)、636家(浙江省第三)。

如今的嘉興,科創實力不容小覷。

3

嘉興較早謀劃科創金融

科創發展激活了金融,也離不開金融。而嘉興,很早就重視科創金融。

2014年3月,嘉興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關於印發<嘉興市創建省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通過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工具、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安排,形成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良性互動、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高效對接的體制機制,將嘉興建設成爲科技企業創業創新的活躍區、創業投資基金的集聚區、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的先行區、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示範區、長三角科技金融合作的前沿區,成爲全省科技金融發展高地。

隨後,《實施方案》獲得浙江省政府批覆同意。嘉興成爲浙江省唯一一個科技金融改革試驗區。

關於做好科創金融工作,嘉興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創新推出全國首個科技支行認定管理辦法,投貸聯動、私募可轉債、科創人才保證保險等一批創新型科創金融產品先後推出,逐漸探索出獨特的“嘉興模式”。

《浙江日報》報道,嘉興建立了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分層分類動態管理庫。截至目前,入庫企業總數已經達到了8390家,初創期、成長期企業佔比更是超過40%。

建設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其實嘉興也早有謀劃。2019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嘉興市時任市委書記建議,希望支持嘉興創建國家級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原因是,通過此前幾年的科創金融改革,嘉興已取得了初步成就。比如,截至2018年底,嘉興市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52.4%和39.7%,居浙江省前列,新產品產值率居浙江省第一。

再如,嘉興市成立銀行科技專營支行24家,數量居浙江省第一;累計支持科技企業3719家,科技金融貸款餘額749億、增長超過20%,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年均增長近10個百分點,其中專利權質押11.3億元,居浙江省首位。

2021年9月,嘉興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下稱“嘉興市金融辦”)發佈的《關於公開徵求<嘉興市深化科創金融改革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提出, “爭取通過五年的努力……將嘉興打造成爲長三角科創金融改革高地和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

嘉興市的科創金融成果也在不斷擴大。

嘉興市金融辦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9月,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家,居浙江省第二;截至9月末,嘉興市境內外上市公司80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59家,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五。其中,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7374.50億元,規模穩居全省第三。

11月11日,《總體方案》正式發佈,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5個成員中,嘉興是唯一一個地級市。

嘉興市金融辦認爲,《總體方案》的出臺,有利於進一步協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推動形成金融供給和需求結構平衡、金融風險有效防範的良好生態,打造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研發生產新高地。

撰稿丨新京智庫高級研究員 肖隆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