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核能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優質能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近年來,我國核電快速發展,已經成爲全球第三大核電國家和最大在建市場。

核安全是核事業的生命線,覈保險是核事業的安全線。覈保險是專門爲涉核風險提供保險服務的特殊風險保險,是分散重大核事故風險的有效手段。作爲核能風險管理體系中的一環,由中再集團擔任主席單位的中國核共體集合保險行業力量,每年提供超過130億元的風險保障,並提供風險檢驗和防災防損服務,爲核能事業保駕護航。

支持核能實體發展

今年冬季,遼寧省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範項目正式投運供熱。這是東北地區首個核能供暖項目,取代了紅沿河鎮原有的12個燃煤鍋爐房,爲當地近兩萬居民提供冬季取暖保障。紅沿河核電站是我國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年發電量可達480億千瓦時,約佔遼寧省全社會用電量的20%;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等效於減少標煤消耗約1452萬噸。

紅沿河核能供暖項目並不是國內首次實現核能供暖。早在去年冬季,山東省海陽市“暖核一號”與浙江省海鹽縣秦山核能供暖項目就已先後正式投運供熱,其中,秦山項目有望助力長江以南的羣衆實現冬季集中供暖的願望。

在“雙碳”目標、助穩經濟大盤、能源安全等多重背景下,我國核電已進入新的發展週期。“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後兩次覈准了5個核電項目共10臺機組,創下2008年以來年度覈准機組的數量之最。”在日前召開的2022年中國核共體年會上,中國覈保險共同體主席和春雷表示,國內核電發展的積極信號對核共體來說是利好,更是挑戰。

多年來,全球均主要依靠試驗堆生產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在某些特定疾病診療領域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的碳-14同位素供應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價格昂貴且供應得不到保障,供應緊缺嚴重製約相關產業發展。今年5月份,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輻照生產靶件在中核集團秦山核電三廠2號重水堆機組入堆,開始商用堆生產碳-14同位素,預計2024年開始向市場供貨,屆時產量可充分滿足國內需求。中國核共體通過各類覈保險爲本次重大技改提供保險保障。

當前,中國核共體的各類覈保險產品覆蓋了境內所有運營核電機組,承保了田灣、三門、大亞灣等17個核電廠54臺核電機組的核物質損失險、核第三者損害責任險、相關核僱主責任險,併爲其他有關核設施、核活動提供了乏燃料貯存責任險、核材料運輸責任險等核損害責任險保障。

其中,核物質損失險主流保單的每一危險單位保險限額爲20億美元,是國際覈保險市場上保障範圍最全面、保險限額最高的保單品種之一,目前爲價值超9000億元的境內核財產提供保障,有力地支持了國家核電運營與發展。同時,中國核共體爲核電行業兩萬多名一線員工提供累計高達130億元保額的商業保障,爲高技術人員解決後顧之憂。

和春雷表示,核共體將在完善現有險種條款的基礎上,加強核能供熱、海水淡化、制氫等核電廠核能綜合利用領域的保險產品創新,積極探索核電全壽期的保險保障,促進覈保險與核工業的深度捆綁。同時將創新保險產品和模式,爲我國正攻關的快堆、浮動堆、小型堆等先進核電技術的落地保駕護航。

強化保險服務能力

有效利用核能,需要牢牢守住核安全這條生命線,覈保險共同體正是保險業服務核安全的重要力量。目前,國際上基本都採用共同體的方式專業化經營覈保險。我國於1999年成立了中國覈保險共同體,專門開辦覈保險業務。中國銀保監會財險部主任李有祥認爲,覈保險是核能產業同生共長的重要配套體系,是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核安全,服務政府核安全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市場化機制,也是綠色保險支持低碳能源發展的範例。

“從美國覈保險制度的運營情況看,1979年三里島核事故發生後,耗盡了美國核共體自1957年成立以來的所有保費積累;目前,我們成立23年以來所收取的全部保費還不足以覆蓋最大保險責任的一半,淨自留口徑的總保費差距更大,在落實核巨災準備金管理要求、鼓勵成員公司應提盡提的力度還不夠大。”和春雷表示,核能的生命週期可達百年,重大核事故一旦發生損失極大,而我國核巨災準備金累積仍不夠充足。

核能行業安全水平高,事故概率低,而覈保險的整體規模小,賠付責任大,因此需要將不出險年份的承保盈餘提留爲準備金留存。2020年10月份,銀保監會、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佈《覈保險巨災責任準備金管理辦法》,確認了覈保險經營不以商業盈利爲目的,要求覈保險巨災準備金按覈保險承保盈利的75%計提,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覈保險承保盈餘獲得有效積累,提高覈保險巨災準備金的積累速度。同時,要求覈保險巨災準備金永久留存,以形成適應核能全壽期風險的長期保障能力。

各項新的核安全制度安排漸次鋪開,爲覈保險深度參與核安全管理創造了條件。2022年中國核共體大會審議通過《核事故損害賠償評估指引》,進一步完善我國覈保險應急與賠償體系。這是中國核共體首次就重大核事故可能造成的核損害應如何評估進行的一次創新性探索,有助於加強保險業對核事故和核損害的認識和準備。

《評估指引》的通過還標誌着以“四個一”爲支撐的重大核事故覈保險應急與賠償機制基本建成。中國核共體的核保險應急與賠償機制除《評估指引》外,還包括:一個系統平臺,即核損害賠償應急響應平臺,通過地圖可視化、數據空間化等技術,對核電廠發生重大核事故造成的損害進行模擬評估和賠償應對;一個整體預案,即《覈保險應急與賠償預案》,從組織體系、響應方式、資源保障、培訓演習等方面對核共體覈保險應急與賠償響應做出規定;一個操作手冊,即《核事故損害賠償應急手冊》,細化各成員公司參與應急與賠償工作的標準、流程,組成了覆蓋面廣、專業能力突出的重大核事故損害賠償處置力量。

李有祥表示,中國核共體要始終以護航實體經濟爲核心,着力構建覆蓋核能全產業鏈、全壽期的保障體系,不僅要鞏固好核共體現有“險前”預警、“險後”補償的優勢,更要補足“險中”響應的短板,發揮核共體的組織優勢和團隊優勢,加大對風險的減量管理和應急支持。

共建核安全共同體

中國核共體的誕生,不僅支持了民族核工業的快速發展,也使得中國覈保險擺脫了嚴重依賴境外再保險市場的局面。在覈共體成立當年,我國首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續保保費較上一年下降36.7%,保障範圍極大擴展,由列明風險擴大爲一切險。2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核共體成員公司已從成立時的5家擴大至31家,包括了國內主要的財產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發展成爲保險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護航核工業發展、服務國家核風險管理的重要平臺。

隨着中國核共體的成立及發展壯大,中國覈保險在國際覈保險領域的自主權和話語權不斷提升。中國核共體參與的境外核保險業務涉及26個核電國家和地區的350餘座核反應堆及其他民用核設施,境內外風險組合進一步優化;已成爲境外核保險市場的重要再保險人。

中國核共體全面參與國際核共體體系的各項公共管理事務,在總目標委員會、工程分委會、理賠分委會中都擁有席位。中國核共體在覈保險承保、理賠、風控等領域的自主權和主導權持續加強,爲我國核工業企業提供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保障服務和費率水平。例如,針對“二代加”成熟核電機組實施獨創性的多年期保險合作方案,針對全新的第三代核電機組樹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費率標杆,有力地維護了民族核工業的利益。

在瞭解掌握國際核電第一手風險信息方面,中國核共體參與境外現場風險檢驗的頻次和深度不斷提升,風險檢驗活動覆蓋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核電機組。在與境外核共體深度合作方面,中國核共體與英國核共體(國際核共體體系祕書長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借鑑國際核共體體系在覈風險管理領域的機制優勢,爲我國核工業發展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保險保障和專業服務。李有祥認爲,中國核共體要始終以堅持雙向開放爲重點,充分利用全球承保能力分散中國核風險,充分發揮國內先進核技術推動全球規則更新,充分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推進國內核保險持續發展。

和春雷表示,近年來,中國核共體已躋身全球核共體體系中心,這要求中國核共體堅持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彙集國際資源共建核安全命運共同體,不斷豐富國內核巨災風險生態圈。一方面充分發揮國內核電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創新優勢,堅持以我爲主,通過主導和參與相關規則、標準、導則的制定,將中國經驗和中國判斷融入國際準則,進一步提升在全球覈保險風險管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培養國際化的高端人才、打造全球服務能力,爲“一帶一路”沿線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核電產業提供承保能力和專業技術,助力核電及其裝備製造業“走出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