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觀察】借殼傳聞“煽風點火”,投機遊戲風險較大

轉自:證券時報·e公司

近期,受榮耀借殼上市傳聞影響,包括深振業A深深房A等部分公司股價異動,相繼對重組傳聞進行澄清或回應。ST曙光也因爲市場傳言第一大股東股權轉讓可能涉及華爲、小米等公司,8月以來股價走出最高3倍行情;12月6日晚間,ST曙光明確,華爲及小米公司從未與公司進行過任何形式的接觸,贛鋒鋰業與公司也僅有業務合作,相關市場傳聞完全爲不實信息。

傳聞對A股市場的影響由來已久。僅僅今年,就出現“中國四大名酒”中唯一沒有上市的西鳳酒借殼上市傳聞、股權變更動作頻頻的習酒借殼傳聞等多起案例。尤其今年3季度,包括長春高新、愛美客、邁瑞醫療等多家白馬上市公司都曾此遭遇股價單日大跌,成爲傳聞影響下的驚弓之鳥。截至目前,彼時傳聞均未落地。

隨着傳播渠道的變遷,朋友圈、微博、自媒體、股吧等各種渠道真真假假的消息無孔不入。壓垮股價的利空傳聞也好,拉抬股價的借殼傳聞也罷,雖然股價指向不同,但都改變了市場原本的認知邏輯和預期,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侵害了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權益。尤其對於數量龐雜的中小投資者而言,無中生有、添油加醋的傳聞,極容易引發他們追漲殺跌,踏入“市場陷阱”。

在所有傳聞中,借殼和重組傳聞堪稱對公司估值影響之冠,因爲它最能影響市場對於一家公司的預期判斷。

數年前,從三六零借殼江南嘉捷、巨人網絡借殼世紀遊輪等案例來看,都曾一度都帶動賣殼公司估值的數倍飆升。在一輪輪借殼傳聞中,由於優質資產估值較高,而“緋聞賣殼方”相對都是小總市值公司,預想中巨大的造富效應,也必然能夠牽動資金的亢奮神經。這也是一有借殼傳聞的風吹草動,就能吸引多路資金擁躉買入的核心原因。

審視近期的借殼傳聞,多屬於市場自發的主觀推衍。例如,在習酒借殼傳聞中,市場資金瞄向貴州屬地上市公司;而榮耀借殼傳聞中,資金又搶籌深圳國資中的通信和信創類A股公司。可見,市場資金並非進行精準的“靶向”炒作,而是對於一衆標的“混沌式”的火力全開。由此,A股市場才每每上演“上市未見影,概念股狂歡”的投機大戲。

在當下的A股市場中,既有價值投資這種長期穩健的盈利方式,也會有投機的“莊家”和跟風者。在前述模式下,對於投機資金來說,是否真的借殼已經並不重要,煽風點火纔是頭等大事。一旦把火點燃,市場炒作熱情烘熱,標的股只要有人跟風炒作,股價異常波動,就爲先期資金帶來了投機盈利空間,同時也爲高位湧入資金埋好了“站崗陷阱”。

理性分析下,優質資產借殼上市的邏輯本身就值得推敲。當下,借殼上市監管趨嚴,與IPO等同審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12月5日再度發文明確,推進註冊制改革,突出把選擇權交給市場。雖然榮耀等優質資產也不能排除借殼上市的可能性,但是憑藉這些公司的產業賽道、股東背景和業績表現,獨立IPO上市並非難事,而且還省去給殼公司老股東“抬轎”的成本。這也是最近幾年A股借殼案例銳減的重要原因。

監管對於傳聞和謠言的打擊力度,近些年保持高壓態勢。此前,證券監管部門就曾多次公佈以多種手段編造虛假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的案件,以警示投資者。更何況,借殼等敏感信息本身就屬於內幕信息,據此交易,必然會爲觸碰法律紅線埋雷。

此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上市公司對於借殼傳聞的反應。以本輪榮耀借殼傳聞爲例,部分公司闢謠乾脆(比如回應“重組的傳聞不實”),部分公司回應模棱兩可(比如某公司回應“與榮耀公司當前未有業務往來及合作”),也有個別標的暫無回應。對於身處市場傳聞中的公司而言,一方面需要具有定力,紮根主業,做強實體,這纔是公司發展的正途;另一方面,處理謠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見光,對待市場傳聞的態度,也將體現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係管理水平與市場責任擔當。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