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如何實現體面養老?看這一篇就夠了!

聰明投資者

最近個人養老金的消息鋪天蓋地,各位讀者朋友肯定也收到了很多相關推送,或許還經受了‘開戶返現送雞蛋、開戶送馬克杯、開戶領微信立減金’的花式誘惑。

與上一代老年人的“養兒防老”、“多子多福”、“退休靠國家”等觀念不同,這屆年輕人早就知道養老要自力更生。

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廣州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啓動實施。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發佈公告,宣佈公司旗下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名錄的養老目標基金已於上個月開始開放Y類份額申購。

聰投一直在跟蹤個人養老金政策的落地,也注意到很多讀者對個人養老金的討論非常熱烈,包括開戶以及費率和稅收優惠等。其中大家討論最多、也是最疑惑的核心問題是:

我到底要不要參與?

如果參與,我要買什麼?

市面上那麼多產品,我要選擇哪家?

正好聰投最近聽了一場華夏內部交流,華夏基金養老金管理部總監孫博和華夏基金資產配置部總監許利明兩人,圍繞近期大家討論比較多的養老政策,做了些解讀。

孫博還擔任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副祕書長,在養老相關政策的把握和解讀方面如數家珍。

許利明24年的證券從業年限中,有8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此前還有多年企業年金管理經驗,目前做養老目標基金,對公募基金和對養老屬性非常熟悉。

他自己就在管理養老FOF基金,而他管理的4只基金也都入選了首批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

聽了這場內部訪談,聰投也是受益頗多。就着上面三個核心問題,也跟大家做個分享,幫大家把個人養老金捋透。

優秀的資產配置產品,考量的是整體團隊從需求挖掘,到產品設計,到多元資產配置,到風險控制,到基金經理篩選,到投後溝通等一系列流暢的運轉。

去年11月底,聰投跟擔任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兼資產配置部負責人的孫彬有過一次專訪,他就對以上問題進行了非常詳實的解答。訪談原文點擊查看用FOF理念管理規模已達3000億,華夏基金孫彬談資產配置:要結硬寨,但不打“呆仗”》

還有很多大家關心的個人養老金的問題,以問答形式附在文末。

要不要參與?

爲什麼大家都這麼關注個人養老金的落地?我們自己到底要不要參與?

先來看看我們當前面臨的三個重要指標:

1、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

按世衛組織的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超過7%的社會即爲老齡化社會、達14%爲老齡社會、達20%爲超老齡社會。

2021年我國正式步入老齡社會。

隨着平均壽命的不斷提升,據經合組織(OECD)預測,中國將於2035年步入超老齡社會,2045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到25%。

超65歲的老年人口比例越來越大。

人口老齡化加速,撫養比持續提升,養老逐漸成爲社會的沉重負擔。

按照2019年社科院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在保留現在財政補貼機制的情況下,2028年養老金當期收支出現缺口,累計結餘到2027年將到達頂點,到2035年累計結餘將耗盡。

而且,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社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近十年首次超過收入,養老金結餘消耗進程加快。

2、我國養老金替代率

養老金替代率是衡量退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指的是“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計算公式爲:養老金替代率=退休時的養老金/退休前工資收入*100%。

比如你月薪2萬,退休後養老金每月1萬,那你的養老金替代率=1萬/2萬*100%=50%。

根據世界銀行組織建議,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金替代率要大於70%;如果達到60%-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低於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發佈的《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55%是養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線。

如圖,從2007年以來,我們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都低於50%,低於國際勞工組織數據警戒線,且呈現不斷下降趨勢。

當然,這裏計算的只是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我國每年還會對基本養老金進行上萬億規模的財政補貼,除此之外還有3萬億規模的全國社保基金,將來如果出現養老金不足,可做調劑補充。

因此動態計算的真實替代率將比這個稍高,但仍有必要儘早建設第三支柱。

3、我們現有的養老金資產積累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都採用國際主流的三大支柱養老體系,比如美英德日,不同國家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養老金制度的發展速度,三大支柱佔比不同。

同樣,我國的養老體系由第一二三支柱和儲備支柱全國社保基金共同構成:

我國養老金體系基本架構

國家幫你養老(強制):兩端的第一支柱和儲備支柱運行平穩,基本養老保險已實現全覆蓋;

企業幫你養老(強制):第二支柱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共同組成,發展快但覆蓋率低。截至2021年底,全國企業年金規模2.64萬億元,建立企業約11.75萬個,參與職工約2875萬人;而職業年金參保人數4300萬,積累基金1.86萬億。兩者加起來仍不到全部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10%

個人自己養老(自願):關鍵就是第三支柱。先來看看養老金系統成型較早的美國:

數據來源於ICI、Social Security、人社部等,截至2021年末

從上圖對比中清晰可見:

中度老齡化:

2021年,中國達到中度老齡化,對應的基本養老金佔GDP7.74%。

1994年,日本達到中度老齡化,對應的基本養老金佔GDP18.6%。

2013年,美國達到中度老齡化,對應的基本養老金佔GDP81.4%。

按照目前的數據推算:

2023年,中國達到重度老齡化,基本養老金佔GDP不到10%。

2005年,日本達到重度老齡化,基本養老金佔GDP是21.9%。

2028年,美國達到重度老齡化,基本養老金佔GDP是240%。

也就是說,在同等老齡化水平下,我們的養老金積累極其不足。

美國養老金體系結構

美國以二、三支柱構成的補充養老金爲主,勞動者通過第一支柱公共養老和二三支柱補充養老金,退休後能達到較高的替代率水平。

數據來源於ICI、Social Security、人社部等,截至2021年末

總量上,美國三支柱養老金儲備規模巨大,合計佔GDP比重超180%,而我國僅佔9%左右,即便加上全國社保基金也差不多僅佔GDP11%左右。

結構上,美國養老金主要依靠二三支柱,佔比超90%;而我國二三支柱佔比僅有41%,主要靠政府兜底的第一支柱。

所以,個人養老金是“應運而生”。要實現我們個人退休後的體面養老水平,我們急需發展第三支柱。

要不要參與,答案非常明顯。

不過從從稅收優惠角度而言,參與人羣要注意一點:

因爲個人養老金採用的是遞延納稅,也就是投資時不納稅,領取時按優惠費率3%納稅,因爲個稅是5000元的起徵點,

年收入6萬以下的人本來就免徵個人所得稅,繳存個人養老金後再提取時還要繳納3%的個稅,參與意義不大;

年收入在6萬-9.6萬之間的人,個人所得稅和個人養老金繳存後都是3%稅率,沒啥差別,目前的稅收優惠吸引力不大;

年收入在9.6萬以上的人羣,個人所得稅稅率在10%以上,但是你存到個人養老金賬戶,只需要3%稅率,而且收入越高節稅效果越明顯。附一張圖淺看下你自己在哪個區間:

當然每年最多隻能向養老金賬戶裏存1.2萬元。對標美國的IRA(個人退休賬戶)的繳費上限從2022年的6000刀上漲到2023年的6500刀。業內人士推測,1.2萬的額度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放開。

如果參與,我要買什麼?

我們只能選一家銀行,開唯一一個個人養老金賬戶。這就決定了各大銀行必須使出渾身解數來爭奪客源,就出現了開頭提到的花式誘惑。

到底選擇哪家銀行其實區別不大,但因爲個人養老金能買的產品就是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這四大類金融產品,所以大銀行的代銷範圍會更大,供我們選擇的空間更大。

所以建議還是不要被小優惠矇蔽,伴隨一生的養老賬戶,最好選擇你比較熟悉的幾個國有或者股份制大行。

開好賬戶以後,就要思考到底買什麼?

個人養老金產品

我們來一一對比下個人養老金能購買的這四種產品:保險、儲蓄、理財和養老目標基金。

這幾類養老金金融產品都有短期波動的可能,保險-儲蓄-理財-基金,風險依次增加。長期增值能力也是反過來的,波動大的長期增值能力強。

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每年3.5%的利息,以保本和保收益的產品爲主,投資增值能力一般,但是費率很高。

初始費2%、管理費1%、轉換費0.5%,合計費用3.5%以上,而且稅延養老保險不允許退保,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要退保手續費很高,這是它不受歡迎的一個因素。

養老儲蓄,11月20日開始在幾個城市的特定養老儲蓄試點一年,優點是明確本息有保障,缺點是週期很長,流動性一般。

養老理財,2021年12月首批試點4只:工銀頤享安泰、招銀頤養睿遠、光大頤享陽光、建信安享。截至2022年中,共發售27只產品,累計認購超600億元,2022年上半年累計收益中位數爲2.32%,以此折算年化收益爲4.67%左右,有點像典型的固收+,今年做得還不錯。

它有非標優勢、收益平滑機制,可進行收益演示。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

第一,不像公募基金定期信息披露,透明性比較差;

第二,主動權益投資能力弱,也沒有明確的投資經理。

重點說下最後一類:養老目標基金

個人養老金賬戶配置完成後,完全由公民個人來自由選擇產品配置。但是個人投資者往往缺乏足夠精力和專業儲備來應對市場的機遇風險,權益、固定收益等資產配置往往與自身期望收益不匹配,實現長期養老目標難度較大。

相對應的,機構的養老目標基金的制度要求更爲嚴格:

(1)投資形式:FOF,追求長期穩健,投資風險分散。比如華夏基金第一批進入養老目標備選池的華夏養老2040和2045,因爲進取型跟普通公募基金差異太小,所以華夏只佈局了均衡型、穩健型和保守型

(2)持有期限:最短持有期限不小於1 年

(3)投資標的:主動管理子基金運作期限不少於2年,最近2年平均季末基金淨資產不低於 2 億元

(4)基金經理:要有5年以上金融行業從事證券投資或研究分析經驗,其中至少2年爲證券投資經驗;或者具備5年以上養老金或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經驗

(5)基金管理人:必須成立滿兩年,最近3年平均非貨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在200億元以上,或者管理的FOF業績波動較低、規模較大

(6)費率更低:針對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機構應設置專門份額,且該份額類別不收銷售服務費

養老目標基金的優勢是長期收益能力突出;透明度比較高,底層資產清晰;具備一站式配置功能。

劣勢也很明顯:短期風險和波動比較大,另外不能投非標;產品複雜度比較高,理解起來有點難度。

總結來看,養老目標基金短期波動較大,流動性弱,但長期收益比較明顯。因爲公募養老基金的權益配置比例相對較高,對於投資期限較長的個人養老金來說,是較爲理想的投資標的,更有希望跑贏通脹及醫療價格上漲。

順便一提,美國第三支柱資金也是越來越多地流向公募基金。截至到2021年底,美國第三支柱IRA計劃資產共計13.9萬億美元,投向共同基金規模達到6.2萬億美元,佔44.6%:

此前,首批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已經確定,40家公募旗下129只養老FOF入圍,入選基金均經過各方面嚴格考覈。

值得一提的是,這裏面華夏基金首批入圍的養老目標基金就有9只,在全市場可比的公募基金公司中,入圍數量位居行業第一。

這9只產品,截至9月末,成立一年以上的7只產品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4.99%;代表作“華夏養老2040三年持有”成立於2018年9月13日,是國內首隻養老目標日期基金,成立以來獲得回報43.33%,近2年同類排名冠軍,其他成立滿三年的華夏養老2050五年、華夏養老2045三年,成立以來年化均超過9%。

養老目標基金包括兩大類:

目標日期基金(TDF):以你的退休年齡作爲目標日期,逐年減少權益資產配置比例。

“目標日期”是指你的退休日期。比如,以‘XXX養老目標2035’命名的產品,就是爲 2035 年左右退休的人(現在差不多 47 歲)設計的。

年輕的時候風險承受能力更高,多配置一些權益資產,爭取一個更高的收益。等快退休的時候,主要配置的就是一些低風險資產了。例如華夏的以下滑曲線模型爲核心的投資策略:

它比較適合於一個對投資沒有太多理解,也不清楚自己風險偏好的人,只要依據自己的退休年齡,對應選擇TDF就好了。

目標風險基金(TRF):根據組合風險暴露程度,分爲“穩健”(權益資產0-30%)、“平衡”(權益資產30%-60%)、“積極”的不同風險等級的基金。這就需要持有人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相關的市場風險水平要有最基本的認知。

這樣我們才能知道,不同年齡階段我們放在高風險和低風險產品中的資產分配比例。

現在美國的養老目標基金髮展過程中,TDF也是大頭,TRF佔比相對要小。

那麼多產品,要怎麼選擇?

既然是養老,肯定希望退休的時候能取得一個像樣的增值。那麼我們個人如何選擇養老基金?

個人養老投資的第一目標是長期收益率,第二目標是收益確定性,所以長期業績表現纔是更重要的。所以,我們要關注基金的長期考察:

公司層面,通常來說,成立時間較久、行業排名靠前、資產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投研能力相對較強,在FOF的管理上也更有優勢,產品風險控制能力、穩健性相對更高。

這點在養老金管理上有20多年經驗的華夏基金,倒是頗符合領頭羊的角色:

2001年,全國社保基金唯一臨時投資管理人

2002年,首批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

2005年,獲得首批企業年金管理資格

2016年,獲批首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

2018年,首批職業年金管理人首批養老目標基金

……

截至2021年底,華夏基金管理的各項養老金規模超3500億元。

此外,華夏早年前就開始探路,與全球領先的知名養老金領域研究機構在公募養老基金的投資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將海外經驗本土化,首創華夏TDF。

2007-2021年末,公司管理的企業年金整體累計加權收益率達266.01%,遠高於全行業水平的182.40%,且每年實現了整體正收益。

產品設計理念清晰且成熟;投資全面覆蓋三大支柱,產品線完善;業績良好,綜合實力較爲優秀。

基金經理層面,相對於普通基金強調對單一資產的投資能力,養老目標基金更強調大類資產的配置。所以在挑選時,儘量挑選有FOF實際管理經驗,且相關產品歷史表現還不錯的基金經理。

我們關注到華夏基金資產配置部總監許利明在產品管理不僅滿足以上條件,他的從業經歷在業內還具有不可多得性:

許利明爲國內首批公募養老FOF經理之一,不僅有多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此前有多年企業年金管理經驗。個人管理路徑可以簡單概括爲“養老金—公募—FOF”, 這樣的經歷目前業內極少。

在有效發揮華夏基金資產配置優勢的同時,又能充分利用底層公募基金的專業投資能力。

代表產品“華夏養老2045三年A”自2019年4月9日成立以來截至2022年12月6日,有54.60%的回報,年化收益12.67%,超越基準回報47.51%。

數據來源於Wind,截至2022年12月6日

“華夏養老2040三年A”成立於2018年9月13日,目前產品定位爲進取配置策略產品,追求中長期較高收益。截至12月6日,產品成立以來收益率46.38%,年化收益9.44%,超越基準回報23.34%。

數據來源於Wind,截至2022年12月6日

此外,還可以看看基金公司對自己養老產品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量大不大。

同時,也可以看看養老FOF的規模,規模大的基本上也都是受重視的品種。或許對很多公募基金來說,規模是業績的敵人,但是FOF產品規模跟業績之間,相關度要小很多。

關於個人購買公募養老基金,我們也篩選了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

個人購買公募養老目標基金流程

1.2萬每年都需要繳納嗎?

 答 1.2萬是上限,也就是最多交1.2萬,交多少,分幾次交,交不交,自己定。

收到的工資已經由公司代扣代繳個稅了,養老金賬戶提取時還要再繳3%的稅,不是交了兩遍稅嗎?

 答  只交一遍,每年都有個稅彙算清繳,往養老金賬戶轉賬後,我們可以在個稅APP申請,申請後次年退回,和目前贍養老人、撫養子女退稅的過程是一樣的。

存到裏面的錢什麼時候可以取?

 答 三種情況,一是到達領取養老金年齡;二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三是出國/出境定居。如果不幸身故,可以作爲遺產繼承。

退休後這筆錢不是轉入個人賬戶,而是社保賬戶。

所有人都能參與嗎?

 答 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暫時還是試點,只有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的人才可以參與,應該很快會全國普及。

另外,如果你已退休,已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沒必要再參加個人養老金。

在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充值就能省稅嗎?

 答 只要往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充值,並進行報稅操作,就可省稅。

今年買,年底即可辦理抵稅。當年的繳納額度必須當年使用,要想獲得今年的稅收優惠,別忘了在年底 12月31日前,完成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並存入資金啊!

還有,申購時間爲交易日的9點-15點,今年12月31日爲週六,不能申購,感興趣的話要及早操作。

賬戶裏的錢不投資只單純放着,有利息嗎?

 答 未進行投資的資金按照商業銀行與個人約定的存款利率及計息方式計算利息。

賬戶裏買的基金能換嗎?

 答 養老金賬戶的錢達不到領取條件不能取出,但是在裏面投資本身是自由的,可以在基金之間更換或者換其他的品種都可以。

但如果你買的是持有期基金,那就受到基金本身的限制,必須持有期滿後才能贖回。

其他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提問,我們知無不言。

尾聲

這代年輕人面臨愈加複雜的養老困境:社會老齡化、家庭少子化、自身未來保障焦慮……他們早就開始了養老的盤算。

養老投資並不是老了才做,要趁年輕,越早越好。即使是巴菲特,他的財富積累曲線也並非線性,而是呈現拋物線式的增長。因爲巴菲特的財富是按複利在增長。

所以,只要投資品種的收益長期以來爲正,那麼在複利作用下,就算最初的投資額非常小,拉長足夠的時間,最終也能有可觀回報。

約翰·鄧普頓說:“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積累財富,是因爲他們做不到約束自己,保持自律,每個月都把固定比例的一部分收入儲蓄起來。”

而存入個人養老金帳戶的錢,一般情況下只有到退休時才能提現,其實這是一種最好的“強制儲蓄”方式,國家幫你管住贖回的手。

養老不僅是個人話題,更是社會性的宏大議題。對於我們大部分人而言,提前爲養老做好充分規劃、保持身體健康,是確保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實現體面養老的不二法門。

投資趁早,積極養老。

編輯:週週

責編:艾暄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