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蒙特利爾12月8日電 “爲了使衡水湖生態得到進一步保護,我們開展了一系列自然體驗活動,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意識漸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公衆成爲志願者,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來。”河北省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星在COP15第二階段會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邊會上表示。

河北省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星在邊會案例分享上發言。尹靈攝

當地時間12月7日,COP15第二階段會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邊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邊會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承辦。

衡水湖位於中國河北,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湖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保護網絡成員。留美博士、生態研究學者武大勇曾在衡水湖發現了幾隻青頭潛鴨。

張星介紹,2012年,全球青頭潛鴨數量不足1000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爲極危物種,譽爲“鳥中大熊貓”。2017年3月8日,武大勇和國內外專家學者在衡水湖考察,一次性觀測到青頭潛鴨308只,這是當時全球發現的最大種羣。2018年3月,衡水湖被認定爲“青頭潛鴨重要棲息地”。

“青頭潛鴨僅僅是衡水湖衆多珍貴生物的縮影。近10年來,隨着衡水湖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沼澤、水域、灘塗、草甸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張星表示,爲了使衡水湖生態得到進一步保護,我們藉助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溼地日、世界環境日開展了一系列自然體驗活動,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意識漸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公衆成爲志願者,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來。

“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徐徐展開,吸引了國際目光。” 張星表介紹,中德兩國實施了財政合作衡水湖溼地保護與恢復項目,通過減少人工干預、營造自然生境的“近自然”模式進行生態修復;建設了生態館、水上教室、自然體驗島等可持續發展教育設施;開展了溼地體驗、地心漫遊、樹道天橋等可持續發展活動,讓青少年在自然活動中,接受可持續發展教育。(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