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額終身壽險,無疑是近期保險行業的焦點產品。一方面,銷售端,監管持續警示,點名其銷售環節易現的相關問題。在今年9月中國精算師協會警示後,近日,海南銀保監局再度提示消費者,警惕增額終身壽險誤導宣傳。所涉問題,包括混淆保額增長率與投資收益率概念、對加保或減保進行不當宣傳等。
  另一方面,產品端,12月5日前,根據監管的整改要求,部分定價激進產品已相繼下架,而期間,再現一場“炒停售”。從下架產品來看,主要集中於中小險企,據分析,或存在爲提高產品競爭優勢,提高保額複利設置、支持全額減保、費用大幅超支等問題。而監管爲防範險企利差損風險的原則之下,產品後續定價調整,將進一步聚焦於險企投資收益率表現。

作者|石雨

銷售誤導屢被點名:混淆概念、不當宣傳

近日,海南銀保監局發佈一份關於警惕增額終身壽險誤導宣傳的風險提示,對增額終身壽產品的主要風險點進行梳理,提醒保險消費者,正確認識增額終身壽險的產品特性,警惕“長期複利接近3.5%”“穩賺不賠”等銷售宣傳用語,完整理解產品保障內容和賠付標準,不盲目跟風,綜合考慮家庭保單情況、經濟收入情況等,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

近年來,憑藉“保額穩定增長”、“預定利率較高”等特點,增額終身壽險成爲行業最爲熱銷的保險產品之一。迅速走熱背後,產品的銷售環節面臨着概念混淆甚至刻意誤導等問題,引發行業聚焦。

核心問題之一,在於混淆保額增長率與投資收益率概念。

“終身壽險”是指以被保險人死亡爲給付保險金條件,且保險期間爲終身的人壽保險。終身壽險的保額是指在被保險人身故或全殘時,受益人可以領取到的保險金額。保額的設定可以是每年遞增、遞減或不變,“增額終身壽險”是將保額設計爲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增長的終身壽險。在保險費等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每年保額遞增的終身壽險首年保額較低,且遠低於每年保額不變的終身壽險。

今年9月,中國精算師協會即曾發佈風險提示,“增額終身壽險複利3.5%”中的“3.5%”,並不是投資收益率,而是保額增長率,兩者概念差別較大,不可混爲一談。

與此同時,部分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在宣傳時聲稱“可鎖定預定利率,且可靈活取現”,即投保後可以追加或減少保額,相對於定額壽險產品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增額終身壽險加減保額一般都有限制條件,如每次增加或減少的基本保險金額不得超過合同訂立時保險單載明的基本保險金額的20%、同一保單年度內只能增加或減少一次保險金額等。此外,“減保”相當於部分退保,領取的是保單的現金價值,不是已經繳納的保費,可能造成消費者的經濟損失。

在消費者視角,增額終身壽的吸引力,即體現在兼具保障與理財屬性,但在產品宣傳銷售的過程中,部分產品出現將其與銀行理財產品進行簡單對比,而忽略其保險保障功能,並誘導保險消費者中途退保,容易造成消費者經濟損失。

當保險消費者中途退保,退還的是保單的現金價值而非全部保費。而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一般在前5年低於累計繳納保費,之後纔可能逐漸超過累計繳納保費。根據中國精算師協會有關統計數據,若在投保後第一年退保,可能損失10%-60%的保費,前期退保損失較大。但此相關內容,在銷售環節通常不會向消費者做出詳細介紹。

應聲整改多家產品停售,個別新產品新上架利率微降

銷售端以外,在產品方面,增額終身壽險也正在經歷一場關鍵的迭代與“浮沉”。

11月18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涉及問題包括覈查發現的產品設計問題、產品條款表述問題、產品費率釐定及精算假設問題定進行,並點名24家人身險公司。

其中,重點強調了圍繞增額終身壽產品涉及的個別公司激進經營,行業惡性競爭現象的抬頭。包括弘康人壽、中華聯合人壽的2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定價假設的附加費用率較實際銷售費用顯著偏低。小康人壽2款增額終身壽險,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與經營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偏差。由此,監管約束要求上述險企停售相關產品。

同時,要求各保險公司開展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工作。排查重點包括但不限於:增額比例超過產品定價利率、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超過公司近5年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產品定價的附加費用率假設明顯低於實際銷售費用等。並要求各險企停售問題產品,並在12月5日前,報送排查報告。

隨即,產品應聲開始下架,直到12月4日晚間,仍有不少保險代理人在朋友圈着力宣傳即將下架的產品,增額終身壽出現一場“炒停售”的小高潮。

“有專員表示一直忙到產品下架的最後一刻,是近期少有的業務集中期”,“一度出現爆單”等,是藍鯨保險在部分保險代理人處得到的反饋。

“監管明確的產品問題,主要表現即在於定價激進”,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向藍鯨保險分析道,“在利潤測試中投資收益率過高、定價費用率過低的產品,是在整改中受到影響較大,停售下架的‘主力’”。

回溯來看,近年來,在4.025%評估利率成爲過去時的背景下,增額終身壽險悄然走熱,尤其在權益市場波動,銀行理財破淨的背景下,增額終身壽險的收益確定性富有吸引力。但是,根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員,“基於產品的減保、增保等條款,部分公司銷售宣傳中誘導客戶中途退保,違背產品設計的初衷,同時隨着險企投資端受益下滑,傳統險100%剛兌屬性導致保險公司面臨利差損風險。”

2021年,銀保監會曾通報北京人壽天津分公司銷售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存在保障程度低、長險短做、變相理財等風險。2022年,點名更加頻繁,1月,監管即指出,5家人身險公司報送的11款增額終身壽險增額利率超過3.5%,易與產品定價利率混淆。隨後,在2022版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中,也新增指出增額終身壽險在產品責任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

12月5日的整改時限,更是給增額終身壽產品的整飭一記重藥。據媒體統計,各險企陸續停售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已有約40款產品,多爲中小險企名下產品。

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員分析,部分中小保險公司爲提高產品競爭優勢,在銷售增額終身壽過程中存在提高保額複利設置、支持全額減保、費用大幅超支等問題,大型險企產品設計相對審慎,保額複利滿足監管規定不超過定價利率3.5%的要求,同時減保條款設置限額,相對利差損風險和長險短做的問題較小。也由此,預計短期小公司產品的停售下架將降低大公司產品的競爭壓力,且產品停售預期也會推升客戶短期集中購買此類產品的需求。

市場需求仍需接續,下架之後產品如何調整?從近日行業表現來看,據業內人士觀察,5日以後新上架的產品並不多,並且與以往產品相比調整並不明顯,比如出現收益率的微降,將IRR調整至3.49%。

監管的目的顯然不在於使數字從3.5%調整至3.49%,最終要實現的,還是行業的持續有序發展,規避企業在激進定價下造成的利差損風險。業內人士提醒,行業還要進一步觀望投資收益率的表現,如果後續仍出現不景氣的情況,產品定價率或在監管要求下進一步調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