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爲500千伏鴻沁湖變電站全貌。康旭攝

中新網烏海12月9日電 題:通訊:庫布其沙漠風光“照亮”齊魯大地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把庫布其沙漠的光伏、風能資源轉化爲清潔電力,通過上海廟-山東臨沂±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打捆’送出到山東電網消納。”9日,談及內蒙古電網首座外送特高壓新能源彙集站--伊和烏素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烏海超高壓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張彥斌如是介紹。

連日來,在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腹地,一座座巨型“風車”迎風旋轉,顯得雄偉壯觀;一塊塊光伏板“波光粼粼”,猶如藍色大海,在爲內蒙古拼出綠色清潔能源圖景的同時,也爲齊魯大地釋放了綠色動能。

圖爲運維人員對主變壓器進行巡視檢查。曹越 攝

在2021年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峯會上,我國提出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

之後不久,第一批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工。

作爲1億千瓦新能源首批配套送出項目,500千伏伊和烏素輸變電工程(500千伏鴻沁湖變電站)是我國首個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配套送出工程。

作業人員“刷臉”進場、智能車輛閘機自動識別施工車輛、環境監測儀、紅外對射裝置、智能安全帽……各種新技術的應用讓工程現場“科技範兒”十足。

作爲項目的承建單位,內蒙古超高壓供電公司工程建設以低碳環保爲理念,500千伏 HGIS設備採用半C型佈置節約佔地面積,圍牆、防火牆採用環保低碳的裝配式方案,節能、節水、節地的“綠色樣板”在庫布齊沙漠腹地光彩奪目。

據該公司工程建設部經理康旭介紹,項目首次採用三維設計+BIM技術,通過BIM技術的可視化、協調性、優化性等特點進行全專業三維信息模型搭建,提升整體設計質量,節約工程造價。

圖爲運維人員抄錄設備參數。曹越 攝

“項目取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QC成果4項、工法4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數字化’應用讓‘智慧工地’成爲項目建設的新亮點。”康旭說。

該公司生產技術部副部長李巍告訴記者,爲了讓項目快速落地,他們提前介入工程現場,創新開展分區域有序驗收,實行“跟蹤式”驗收模式,確保高質量施工建設、零缺陷驗收投運。

10天前,經過453天的緊張施工,伊和烏素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投產送電。

工程投運後,形成了銜接華東地區及鄂爾多斯周邊新能源場站的電網生態圈,進一步推動電網綠色低碳發展,服務“雙碳”目標落地,爲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提供重要支撐。

“內蒙古上海廟周邊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極爲豐富,建設條件優越,適合規模化集中開發。”鴻沁湖500千伏變電站站長郄新宇說。

據悉,作爲內蒙古電網第三條外送通道,該工程總投資6.75億元,是上海廟至山東直流特高壓通道400萬千瓦新能源彙集配套三項工程之一,彙集了鄂爾多斯市杭錦旗60萬千瓦風電和20萬千瓦光伏電能。

“同時,工程對內蒙古推動能源產業新舊動能轉化,增加蒙西地區新能源外送、加快治理大氣污染,提高山東省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以及促進山東電網節能減排具有重大意義。”烏海超高壓供電公司總經理霍峯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