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週三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從促進消費投資、完善分配格局、提升供給質量、完善市場體系、暢通經濟循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

綱要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綱要的出臺是對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要求的具體落實。

“此時出臺綱要,有助於進一步增強內需對2023年經濟的拉動力,提振市場對中國經濟修復的信心。”王青說,過去兩年多,外需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近期伴隨美歐經濟衰退陰影漸趨濃重,我國出口已連續兩個月同比負增長,預計2023年出口放緩勢頭將延續。

“由此,着眼於推動明年經濟修復,內需就要及時頂上來。其中主要是引導居民消費較大幅反彈,提振民間投資信心。我們認爲,綱要出臺意味宏觀政策正在朝着這個方向加力。”他說。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也表示,現階段擴大內需是重中之重。從今年前期經濟表現來看,疫情擾動下,儘管國內經濟呈現修復特徵,但在修復過程中存在若干不均衡,包括生產強、需求弱,內需比外需更弱;民間投資弱於非民間投資;必需消費品具有相對韌性,但可選消費修復偏弱,等等。

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

綱要指出,展望未來一段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徵會更加明顯,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同現代科技和生產方式相結合,我國這一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還將不斷成長壯大。爲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要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着力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

西部證券分析師易斌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擴大內需,核心在於促消費。最終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65.4%,拉動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3個百分點。在外需回落風險上升、國內投資效率有待提高的背景下,促消費依然是擴內需最核心的抓手。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外需日趨疲軟、投資空間逐漸飽和的背景下,勢必要倒逼政策端快速釋放內需空間,以強化經濟增長動力,而消費重要性便進一步凸顯。

以消費升級爲例,他說,隨着國人品質消費的日益旺盛與消費心智的愈發成熟,“羣衆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是不爭的事實,這就在客觀上呼喚新一輪“品質革命”的到來,全方位升級消費市場的供給端,從產品研發、創意設計、性能把控到產品包裝、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

付一夫說,在此機遇下,本土消費品牌有望更加註重商品質量與價值創造,繼而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進一步吸引和鞏固消費者、迎合消費升級,這將是未來促消費、擴內需的關鍵一環。

優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

綱要指出,我國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很多方面還有較大投資空間,投資需求潛力巨大。

綱要提出,完善支持政策,發揮政府資金引導帶動作用,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領域建設。鼓勵民營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推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鼓勵和引導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

楊暢認爲,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調整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的合理比例。其中,如何對房地產開發投資採取更加穩健的政策措施,還有待研究;由於製造業投資受下游需求端影響較大,基建投資或許仍是優化投資結構的重要抓手。

他進一步指出,現階段基建投資面臨兩個層面的拓圍,一是從傳統經濟領域的基建向社會民生保障類基建的拓圍,例如重點發展醫療新基建、養老新基建;二是傳統基建向上向下向外的拓圍,例如向上拓展到天空衛星網絡的構建,向下拓展到城市地下空間的構建,向外拓展到海洋層面的構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週三的新浪金麒麟論壇上則強調,投資要從老“三駕馬車”(製造業、基建、房地產)轉向新“三駕馬車”(製造業、基建、服務業投資),新“三駕馬車”投資的重點方向有兩個,一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二是提升人力資本。

“對於擴大投資的重點,如果還像過去那樣,把投資的重點放在基建、房地產中的大型建築安裝工程,這種想法和做法不符合實際需求,同時往往也是低效率,會形成新的爛尾工程。”他說,“更重要的是資源錯配,把資金放到這個方面,更爲緊迫和重要的資金需求特別是人力資本投資又上不去,這是要誤大事。”他說。

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內需發展動力

綱要指出,要堅定不移用改革的辦法釋放和激發市場潛力,把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制約內需增長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提高要素配置和產品流通效率,同時實施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高端要素資源,持續增強國內市場活力。

在談到改革這塊內容時,綱要從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的促進作用等四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王青表示,當前擴大內需還面臨三方面的制約,一是居民分配差距較大;二是當前有效供給能力不足,一些居民消費仍需大量進口;三是有效投資有待進一步擴大。相應地,他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大力提升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的中低收入羣體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主要手段是通過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加快城鎮化步伐等方式,推進共同富裕目標。

二是引導高端製造業、服務業發展,滿足國內不同層次消費需求。“我們認爲,這也要和擴大開放結合起來,增加必要的商品和服務進口,刺激國內產業發展。”他說。

三是重點鼓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投資、教育和衛生等社會領域投資。這方面的重點是深化投融資機制改革,特別是在基建領域向更多民企打開大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