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困境求生。

縱觀2022年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多種多樣的需求端寬鬆政策未能給銷售帶來明顯起色,市場遠超預期的深度調整讓房企在流動性承壓之下艱難喘息。

保交樓、保民生成爲監管施政重心,熬過寒冬、“活到明天”成爲行業共同心聲。

寒冬破曉。

年尾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措施的橫空出世,釋放出政策預期發生重大轉變的明確信號;時隔多年上市房企借殼重組、再融資的再次開閘,讓行業看見曙光。

更重要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爲2023年定調: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平蕪盡處是春山。

“國家的發展、經濟的穩定、人民的就業需要房地產業的穩定發展。我們曾興高采烈地在前進道路上奔跑,也曾在隧道中摸索着期待曙光。大家要相信地產有穩定發展的未來,做好正確的事,我們一定會擁有更美好的明天。”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說。

艱難尋底

“難!異常艱難!原本去年四季度時,從中央到地方政策暖風頻吹,業界也對2022年的市場表現頗多期許,但實際上2022年房地產市場依然低迷。”一家中小房企總裁告訴記者,儘管公司已在千方百計促銷售抓回款,但銷售業績較去年同期還是大幅下滑。“當前首要任務是生存,然後纔是謀發展,還有很多保交樓、還貸款包括給員工發工資等任務和剛性支出。”

憂慮從中小房企瀰漫至全行業。

萬科總裁祝九勝在今年6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表示,早在今年初就已對市場下行有預估,但並沒有預估到這麼嚴重。

全國層面,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約12.1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3%。

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2022年,僅有十餘家上市房企公開披露了年度銷售目標,較往年40家左右的水平銳減。2022年上市房企年度銷售目標增長率僅2%,爲近五年最低。

樓市深度調整,土拍亦難獨善其身。

克而瑞研究中心市場研究總監馬千里表示,今年的集中供地主要呈現四大特點:一是成交規模逐批次遞減,供地計劃的完成率偏低;二是土拍政策一路寬鬆,但總體效果不佳;三是央企國企、地方城投平臺拿地踊躍,民企投資幾乎暫停;四是城市分化進一步加劇,在已完成今年第三批次集中供地的城市中,溢價率超5%的僅有寧波、合肥、北京、杭州等城市。

曙光已現

在一片沉寂中,2022年末的政策暖意令行業振奮——尤其是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措施、證監會對股權融資優化調整五項措施的相繼推出,令房地產業從業者興奮不已,也讓行業看到了曙光。

“事實上,今年監管層支持行業發展的態度非常明確,政策暖風一直在吹,按輕重緩急從各個層面漸次落地,政策推出本來有自身的週期和邏輯,並不是到了年尾才突然轉暖。”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對記者說。

回溯今年地產政策“簡史”:年初以來,全國多地陸續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包括放鬆限購、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發放購房補貼、減少限售年限、降低交易稅費等以促進居民購房需求回升。

7月,“保交樓”首次寫入中央政治局會議文件,各地由一城一策激發購房需求轉向保交樓紓困。

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房地產政策主要是以促需求、保交樓爲主,到第四季度,支持房企融資的政策力度快速增加。“這是一個很重大的變化,房企再融資的開閘,其核心是通過有邊界的鬆綁,激活房地產板塊,穩定金融市場,穩定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

11月8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宣佈,將繼續推進並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23日,央行、銀保監會下發《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28日,證監會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五項措施(下稱“新五條”)。

“新五條”之效立竿見影。

12月1日晚間,陸家嘴公告,控股股東陸家嘴集團正在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宜。陸家嘴由此成爲“新五條”後首家宣佈啓動重大資產重組的上市房企。

12月5日晚間,福星股份發佈定增預案,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3.4億元。當日,華髮股份嘉凱城亦披露定增方案。這意味着,“新五條”發佈後,首批定增方案正式出爐。

“政策面向好的力度、廣度都全面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在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看來,政策不止“三支箭”,或許還有“第四支箭”,即內保外貸解決美元債問題。

重“新”出發

曙光之後,是走回老路,還是重“新”出發?

過往十數年,中國房地產因其“剛需優質”資產屬性,爲購買者帶來了明顯的財富效應,從而驅動了源源不斷的新買房需求,催生了一個龐大市場的長期繁榮,也引發了泡沫風險,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日漸凸顯。

政策之意從來是清晰而一貫的:毫不動搖地引導地產行業從資產屬性主導向“房住不炒”主導轉換;過程中面臨銷售下行、房價下跌的“陣痛”,要多策並施確保平穩發展。

12月14日,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要促進居住消費健康發展,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12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第五輪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上發表書面致辭時表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12月15日至16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在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看來,上述表述互相印證,互爲補充,重點在於既要穩信心又要防風險。但核心是,要推動房地產行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這比去年提出‘探索新發展模式’的要求更進一步,意味着今年新發展模式已基本確立,一方面是既有市場又有保障的住房體系的建立,未來保租房、長租房等相關政策有望發力;另一方面是與‘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的舊發展模式的告別。”丁祖昱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