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製造商受到來自德國本土的“背刺”。

近日,德國《汽車週報》發文稱,德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市場正變得平庸。文中表示:“迄今爲止,中國是德國汽車製造商最重要的市場。但最近,這個行業跟不上中國的發展。現在應該改變了。”

被譽爲“汽車教父”的德國汽車經濟專家費迪南德·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也在文章中稱:“隨着(中國市場)競爭顯著增加,德國人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光澤”。杜登霍夫認爲,在電動汽車市場,德國汽車製造商只處於行業中間位置。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多由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等中國製造商生產。而在中國消費者所青睞的軟件功能方面,德國廠商也落後了。

文中援引杜登霍夫的統計數據顯示,相較2021年1~9月,大衆集團旗下品牌、寶馬MINI和梅賽德斯-奔馳的在華銷量都有所波動。其中,大衆汽車的市場份額由17.5%降至14.1%。“雖然今年前9個月,中國市場與去年同期相比總共增長了近15%,但德國供應商卻留下了相當大的缺口。”杜登霍夫表示。

德國《汽車週報》認爲,車載軟件娛樂自動駕駛輔助功能正成爲德國汽車製造商在華髮展的關鍵短板。文中舉例稱,大衆和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某些車型難以滿足本土用戶的口味,儘管較之前已有所改善,但仍缺乏部分特殊車載軟件和娛樂功能,而這些功能通常是中國本土車企的標配。

而在自動駕駛輔助功能方面,杜登霍夫認爲,德國汽車製造商也面臨着進一步“失勢”的風險。“雖然RoboTaxi已經在中國主要城市上路,但在德國許多地區,這類話題正在減少,因爲目前你還看不到如何用它賺錢。而這爲中國競爭者提供了發展優勢的最佳機會,真正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杜登霍夫表示。

事實上,德國媒體的判斷更多是基於現有中國市場競爭局勢的“未雨綢繆”。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國內主流合資品牌零售約54萬輛,同比下降31%,環比下降23%。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爲18.9%,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而日系品牌零售份額爲15.3%,同比下降6.9個百分點。

而在德系品牌更具優勢地位的國內豪華車市場,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月,國內豪華車市場零售銷量約爲23.29萬輛,同比增長15.1%,跑贏大盤的同時,在三大細分市場中(即豪華、主流合資和自主)增速最高;1~11月,國內豪華車市場累計銷量約爲244.73萬輛,同比增長1.4%。

以奔馳爲例,今年第三季度,梅賽德斯-奔馳在全球範圍內共交付乘用車超51.78萬輛,同比增長21%。其中,中國市場銷量爲20.68萬輛,同比增長37%;今年前9個月,奔馳累計在華交付新車約56.26萬輛。

“第三季度,儘管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得益於市場活力的進一步恢復,我們與經銷商夥伴取得了穩健的市場表現。我們的產品在不同的細分市場,特別是在新能源和高端豪華車領域,都贏得了更多客戶認可。”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銘表示。

與奔馳類似,寶馬集團發佈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寶馬集團共向中國客戶交付約59.29萬輛BMW和MINI汽車。其中,寶馬集團旗下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了65%。在全球市場,寶馬集團今年前三季度共交付約174.79萬輛BMW、MINI和Rolls-Royce品牌汽車。其中,BMW和MINI品牌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114.8%,達到約12.82萬輛。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表示:“我們與經銷商夥伴共同應對多重挑戰,不斷加強電動化攻勢,併爲客戶帶來新產品,在第三季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業績。寶馬集團秉承‘家在中國’的策略,加速推進電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

對於德國《汽車週報》所擔憂的問題,德國汽車製造商也在進一步加速追趕。如,今年6月,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即裏達工廠)正式開業。該項目總投資150億元,是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項投資;隨後在11月,寶馬集團宣佈其瀋陽生產基地將進行動力電池生產的大規模擴建,該項目由華晨寶馬進行投資,投資總額約爲100億元。

同樣在今年6月,梅賽德斯-EQ品牌首款基於EVA平臺正向研發的國產純電車型——全新EQE在北京奔馳順義新工廠下線,該工廠總投資超過119億元;今年3月,梅賽德斯-奔馳還宣佈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專注於自動駕駛與智能互聯技術。

“未來三年,奧迪將爲中國市場打造5款本土生產的高端電動車型,其中包括基於PPE豪華純電動平臺的新一代智能電動車。”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24年前,奧迪及大衆汽車集團將攜手中國本土合資夥伴,對中國投資150億歐元,重點研發包括基礎設施、電動車、智能交通技術等領域,進一步加碼綠色智慧出行。

“寶馬在電動汽車方面非常有活力,大衆汽車也正在努力糾正過去的錯誤,其CARIAD軟件部門已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同時還與中國人工智能公司地平線成立了合資企業。”杜登霍夫認爲,這或是德國汽車製造業尋求在華長遠發展的重要一步。

記者|董天意

編輯|王月龍 裴健如 易啓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