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用好消費信貸、釋放消費潛力,這將是接下來金融支持擴內需的有效途徑之一。日前,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當前經濟熱點問題作深入解讀,表示將適當增加消費信貸。與此同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採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對於消費信貸的積極作用,要予以充分肯定。當前,我國消費信貸包括長期、中長期、短期三個層面。長期業務的典型代表是個人住房貸款,它在滿足消費者合理住房需求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中長期業務多見於汽車貸款,不少金融機構與銷售廠商合作,推出0利息分期貸款,進一步激發了購車需求;短期業務的範圍十分廣泛,涵蓋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如貸款裝修、貸款買家電及日用品等,該業務通常被稱爲“週轉錢”“急用錢”,主要用於緩解消費者的短期流動資金壓力。

對於消費信貸可能暗藏的風險,也要予以高度重視。提起消費信貸,人們似乎對它褒貶不一。有人說,這是金融機構讓我們超前消費、藉此賺錢;還有人擔心,消費貸款若管理不當,可能會違規流入股市樓市。這些擔憂的存在,恰恰說明消費信貸仍有亟待改進之處。例如,部分金融機構營銷不當,誘導借款人辦理消費分期業務,藉此收取分期費;又如,個別金融機構疏於管理,導致消費貸款違規流入股市樓市等政策禁止領域。對於這些問題,監管部門要堅持“抓早抓小”,力促消費信貸業務迴歸本源。

接下來,要用好消費信貸,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一方面,優化金融供給,讓消費者願意消費、便於消費。金融機構可從兩方面着手。一是主動發現消費者的信貸需求,尤其要重點關注那些消費傾向高但暫時受疫情影響的羣體。隨着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居民的預期、收入都將逐步回穩,對此,金融機構要靠前發力,積極與各類消費場景合作,提升消費信貸的易得性。二是精準滿足消費者的信貸需求,尤其是新市民的需求。當前,城市創業人員、新就業白領、快遞服務人員等羣體數量廣、消費信貸需求差異較大,對此,金融機構要進一步細分客戶,爲這些羣體增設差異化、個性化產品,提升消費信貸的精準性。

另一方面,完善負債管理,提升借款人的金融健康水平,讓消費者舒心消費、安全消費。消費信貸不只是“把錢貸出去”這麼簡單,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金融機構既要解決借款人的資金短缺之急,又要幫助借款人形成良好的借貸習慣,避免其陷入過度負債、多頭負債。如果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不健康、還款現金流不穩定,那麼消費信貸就會變成寅喫卯糧、拆東牆補西牆,最終難以持續發展。金融機構可進一步完善服務細節,例如,針對收入波動羣體,優化擔保方式和還款方式,適當延長還款時間,在把錢貸出去的同時,幫助借款人平滑收入波動,增強其財務韌性和消費能力,進而有效釋放消費潛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