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2023年,爲企業紓困、防範風險,成了各地的重點任務。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隨後,財政部公開了幾份對2022年政協委員提案回覆的函,其中就有兩則涉及到隱性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也表示,要嚴格財政收支規範管理,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舉債行爲,切實防範財政風險。

“明年將大力加強財會監督,健全財會監督體系和工作機制,進一步突出監督重點,加強與各類監督貫通協調,不斷提升監督效能,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財政部長劉昆指出。

而在地方,近期各省市經濟工作會議也相繼召開,其中,四川、湖南、安徽、江蘇、陝西、重慶等17個省市圍繞防範化解房地產風險做出了工作部署。

“防範化解風險就是稀釋分子、做大分母,因此,只有堅持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在解決發展問題的基礎上,化解重要風險點,才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防範化解風險的一個有力依託在於保持經濟合理增速,2023年我國經濟整體好轉有很好的條件和基礎。因此,要釋放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的信號,爲築牢風險“防火牆”奠定堅實基礎。

防風險仍是主要任務

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形勢仍壓力重重。對此,在全力保增長的同時,防風險至關重要。

銀保監會對此指出,前瞻應對信貸資產質量劣變風險,鼓勵銀行機構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推動中小銀行加快處置不良貸款試點落地。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而在地方隱性風險方面,財政部已經開展多年強化隱性債務監管,效果顯著。

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以來,中央強化隱性債務監管,在遏制隱性債務增長的同時,也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經過5年的強監管,當前,隱性債務增長勢頭初步得到遏制,財政第一大省廣東在去年率先實現全域隱性債務清零,北京、上海也被納入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存量隱性債務也已經化解三分之一以上,隱性債務風險穩步緩釋,總體可控。

不過,對於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在經濟下行、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隱性債務化解仍面臨挑戰。對此,財政部表示,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合理分擔風險。

這也是近年來財政部的一貫口徑。據瞭解,隱性債務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舉借,不分金融機構違規大肆放貸,等待政府兜底,對此,中央多次強調,地方政府舉借債務堅持中央不救助、堅持誰舉債誰負責,要打破政府兜底幻覺,對失去清償能力的要依法實施破產重整或清算,促進地方理性舉債。

此次,財政部在對政協委員的答覆函中也表示,要嚴堵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的“後門”,着力加強風險源頭管控,硬化預算約束,要求嚴格地方建設項目審覈,管控新增項目融資的金融“閘門”,強化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債務融資管控,嚴禁違規爲地方政府變相舉債,決不允許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財政部的分類,融資平臺公司分成幾類。對承擔政府融資和公益性項目建設運營職能的融資平臺公司,推動各地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整合歸併同類業務,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轉型爲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城市運營等領域市場化運作的國有企業;對只承擔政府融資任務且主要依靠財政資金償還債務的“空殼類”融資平臺公司,要求各地一律按法定程序撤銷;對承擔一定政府融資職能的其他國有企業,取消其政府融資職能。

按照這種劃分,財政部要求,規範融資平臺公司融資管理,嚴禁新設融資平臺公司。規範融資平臺公司融資信息披露,嚴禁與地方政府信用掛鉤。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剝離政府融資職能,妥善處理債務和資產。防止地方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平臺化”。

紓解企業困難行在路上

不只是防風險。

按照財政部工作安排,下一步,還將完善稅費支持政策,根據實際情況,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着力紓解企業困難。

銀保監會也將扶植實體經濟當成2023年工作重點。

按照計劃,金融政策要更主動地配合財政政策和社會政策,把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向中高端製造業集聚,圍繞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持續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和保險資金投資。加強對現代化基礎設施和流通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促進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財政上,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堅持有保有壓,積極支持科技攻關、鄉村振興、區域重大戰略、教育、基本民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斷提高支出效率。 均衡區域間財力水平,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健全縣級財力長效保障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同時,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優化組合財政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爲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提供財力保障。

按照會議要求,明年政府將繼續過緊日子,壓縮一般性支出,從而騰出更多資金用於民生等重大項目建設。同時,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將會繼續加強,真正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必問責”。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準、更可持續,這和2022年的“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更可持續”有所區別,更接近2020年“更加積極有爲”。

“建議明年進一步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爲核心,以積極的總量宏觀政策對沖下行因素,財政赤字率設定3%,貨幣政策穩健偏寬鬆,提供系統性的破解房地產和中小企業困境的方案,將中國經濟加速引入新發展格局。明年的宏觀政策在總體上不能以應急作爲主基調,而應該以未來的持續復甦、持續穩健增長作爲核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於澤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