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全力保穩提質——從地方兩會看穩外貿新空間

新華社記者

穩外貿是穩增長的重要支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各地有何新舉措?如何拓展新空間?記者在近日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上採訪發現,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各地堅持穩中求進,在強主體、拓市場、優服務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舉措,全力推進外貿保穩提質。

歲末年初,廣東開啓赴海外搶訂單模式,各地市密集包機組織多批企業赴德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參展。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鞏固拓展美歐、日韓、東南亞等多元化國際市場。”廣東省人大代表、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謝泓調研發現,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興市場的興趣不斷提升。“接下來促進會將與政府聯動,帶領企業前往新興市場國家考察,暢通企業訂單渠道。”

發展外貿,離不開金融助力。2023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在“融資租賃+工程機械設備出口”等方面形成全國首創成果10項以上。在湖南省政協委員、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湖南分公司黨委書記劉冬梅看來,這條舉措立足工程機械是湖南出口主力產品的現實,以金融創新助力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和風險。

在黑龍江,“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鞏固對俄合作優勢,大力推動開放龍江建設”是2023年外貿的重要發力點。黑龍江省人大代表、哈爾濱新區黨工委書記代守侖表示,哈爾濱新區將從企業最迫切的金融訴求入手,支持建設跨境金融分行級專營機構,完善離岸金融服務專業體系。

新業態意味着新動能。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培育一批跨境電商、離岸貿易、數字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型國際貿易標杆企業。

“上海具有口岸平臺優勢,在保障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的基礎上發展新興貿易業態,將爲外貿注入活力。”上海市政協委員、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華輝說。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廣東提出深化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黑龍江提出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計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自貿試驗區可發展‘飛地經濟’模式,與未納入自貿片區的口岸城市建立利益聯結關係。”黑龍江省人大代表、虎林市市長溫永豹認爲,各地口岸優勢可爲自貿區發展提供區位、資質、資源等助力,爲貿易開拓更大的空間。

雖然國際形勢依然多變,但在地方兩會上,記者感受到,大家對2023年外貿的信心很足。底氣來自哪裏?一家外貿企業的故事讓人動容。

不鏽鋼廚具爲主業的廣東凌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外貿佔比超過八成,2022年企業訂單量下滑,但盈利能力卻不降反增。

“祕訣就在於我們持續創新、及時轉型升級,除了提高生產效率,企業技改本身也成了暢銷產品,已向國內外企業出售了20條生產線,還帶動整個五金行業轉型升級。”廣東省人大代表、凌豐集團常務副總裁彭自堅信心十足。

拓展外貿領域、外貿產品,將傳統優勢升級到新層次,各地正在尋找實實在在的抓手。

在湖南,“高標準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目標已經清晰,湖南省人大代表、永州市藍山縣縣長鄧羣說:“全縣有皮具箱包玩具輕紡製鞋產業鏈企業150餘家,2023年將繼續依託省裏的外貿戰略,幫助企業積極開拓非洲、‘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

吉林省琿春市正在成爲挖潛全省外貿的新支點。吉林省政協委員孫洪君說,立足本地海洋資源,促進琿春邊境海洋經濟合作、跨境海產品貿易合作,將有利於實現海洋產業集聚、物流集聚,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記者周穎、郭敬丹、劉芳洲、楊思琪、李傑、薛欽峯、周蕊)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