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編者按】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對“新”的憧憬總是讓人欣喜和期待,2023年尤甚。重回常態、重拾煙火,全社會信心和預期正復舊如初;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新經濟韌勁和活力已澎湃而出。此際,我們精心遴選若干北京新地標,從這裏出發,探尋它們在首都新經濟圖譜中的座標,也記錄下我們正經歷着的這個特別時刻。

春節假期就要到了,北京豐臺站內熙熙攘攘,旅客們步履匆匆。每逢節假日,是這裏最繁忙的時刻。數據顯示,1月7日-17日,豐臺站累計發送旅客33.9萬人。據預測,2023年春運期間豐臺站將發送旅客93.6萬人。

也許有的旅客並不知道,他們回家起程之處,是歷時四年改擴建完成的亞洲最大的鐵路樞紐客站。這座擁有百年曆史的火車站,也由此變身成爲北京的新地標,正成爲北京城南經濟突圍破圈的全新引擎。

這個春運不平凡,之於你我,也之於新豐臺站。

百年特等站

變身亞洲最大綜合交通樞紐

北京豐臺站總規模17臺32線,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採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佈置的特大型客站,呈現“頂層跑高鐵、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的獨特佈局。2022年6月20日,豐臺站開通運營,同時成爲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

在此之前,豐臺站其實已有百年曆史。

1895年,中國北方的津蘆鐵路(天津到盧溝橋)全線開工,年底從天津修至豐臺並建站,北京有了第一座火車站——豐臺火車站。這座車站,比著名的前門火車站(始建於1901年,現爲中國鐵道博物館)建築年代還要早。

1897年,盧漢鐵路開始修建,這是京漢鐵路的前身。1905年,連接北京豐臺和河北張家口的京張鐵路開工,1909年完工引入,豐臺站就此成爲了三條重要鐵路的交匯點,周邊的產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然而隨着首都城市建設和鐵路的快速發展,北京站、北京西站等幾個客運火車站相繼落成,豐臺站步入發展瓶頸期。建站115年之後,2010年6月,豐臺火車站宣佈停止辦理客運、行李託運等業務,並開始向着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計劃改建。

2018年9月,改擴建工程開始實施,其周邊的路網建設也隨之規劃建設。來自北京豐臺站東部的旅客,可以經過南三環、西三環,途經東管頭南街、東立交匝道進入東落客平臺。來自豐臺站西部的旅客,可以通過西四環,途經新華街、萬華街、東立交匝道進入東落客平臺。整個路網建成以後,科怡路、造甲街還有橋安西路橫穿豐臺站,將豐臺地區南北兩側整個貫通起來,結束了幾十年由於鐵路分割、不能連通的歷史。

歷時近四年建設後,北京豐臺站開門迎客,承擔京廣高鐵以及京廣、京滬、京九、豐沙、京原線等多條線路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極大地緩解了北京站、北京西站的運輸壓力。北京現有7座火車站的分工佈局也將更加科學合理,首都鐵路樞紐的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目前,北京站主要承擔京哈方向和京滬方向的列車,北京南站主要承擔京滬高鐵和京津城際的列車,北京北站則承擔京張高鐵列車,北京朝陽站承擔京哈高鐵列車。”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車站科科長張樹旺曾公開介紹,“豐臺站建成以後,把北京西站和北京站的車統籌考慮,一部分車就改爲了北京豐臺站始發終到。將來京港澳高鐵開通以後,北京豐臺站也是京港澳的一個主要的始發站,會給旅客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站城一體

軌道無縫銜接都市生活

提到豐臺站,不得不提的是與之密切相關的“站城一體化”。國家發改委2022年7月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廣以公共交通爲導向的開發(TOD)模式,打造站城融合綜合體。2022年10月印發的《首都標準化發展綱要2035》中也提到,要圍繞站城一體化、軌道交通一體化,推進規劃設計、交通配套及綜合評價等相關標準研製,打造“軌道上的都市生活”。

何謂站城一體化?“實際上就是站城融合,鐵路客站建設與城市各種配套建設發展同步進行,自然而然融合發展,實現商旅生活服務無縫銜接,鐵路文化與城市文化相互映襯。更好體現出客站是城市的地標,城市又是客站美好的家園。”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具體而言,在北京,站城一體化區域是指以軌道交通車站等交通設施爲核心,500-1000m半徑範圍內相關規劃用地組成的規劃單元。規劃內容包括商業關聯型、商務關聯型、交通樞紐型、居住關聯型、特定功能型5類“站城一體化”工程。

作爲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豐臺站也自然而然地納入了這樣的發展規劃中。《推動城市南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提到,要推進豐臺站、大興黃村火車站、市郊鐵路良鄉站等交通樞紐站城一體化開發,打造功能複合、品質優良、服務便捷的活力中心。

2020年初,豐臺區人民政府開始着手編制豐臺站地區詳細規劃及啓動區綜合實施方案,將減少工業、倉儲用地等不符合城市戰略定位的產業或低效產業用地比重。同時,調整優化居住用地佈局,補充設施短板,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服務品質。

此外,以豐臺火車站樞紐爲中心,對標雄安新區發展需求,將打造由科技創新服務、金融商務服務、文化體驗服務構成的3個特色服務產業和生活配套構成的1個配套支撐產業。例如,利用現狀鐵路遺存、小火車、工業塔吊等設施,建設鐵路文化公園,將“車站地區”建設成爲“城市文化傳播窗口”。

“隨着北京豐臺站的正式開通運行,‘站城一體化’建設也在加快推進。”豐臺區住建委黨組副書記、主任李國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豐臺區的站城一體化規劃覆蓋南四環以北、西四環以東、萬壽路南延、北京豐臺站這一整片區域。目前規劃已經穩定,正在報實施方案,通過後將馬上開始實施。

城南經濟

客流如何轉化經濟流

站城一體化帶來了機遇。“豐臺區可以以豐臺站爲一個切口,先完善車站周邊的一些城市功能設施,從而基於豐臺站的人流,讓流動的人口‘留’下來,也讓客流量變成經濟流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表示。

從北京看來,豐臺站正成爲北京南城發展的新支點。豐臺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周新春曾在2021年表示,根據新一輪城南行動計劃,豐臺區將以新豐臺站等重點區域爲承載,在2021年投資300億元,加強城市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等功能的發展與建設。

具體而言,《北京豐臺區豐臺站地區FT00-1510、1512-1516、1519-1521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0年-2035年)》(草案)顯示,豐臺站地區擬形成“一軸、雙核、三片、多廊道”的空間結構。其中,“一軸”指聯繫“麗澤金融商務區、豐臺科技園東區”兩大重點功能區的公共空間活力軸線;“雙核”指結合豐臺站綜合樞紐打造站南綜合服務核心,結合豐臺南路軌道微中心打造城市生活服務核心;“三片”是樞紐綜合服務區、居住生活服務區和城市公共服務區;“多廊道”則意味着依託多條景觀林蔭廊道織補形成慢行系統,串聯“雙核”“三片”。

總體上,到2025年,豐臺站地區綜合交通幹路網將基本成型,南北綜合交通樞紐建成並高效運轉,切實提升首都交通優質服務水平;到2035年,將形成站城融合發展的城南活力中心,成爲首都發展的新極點。

但目前看來,豐臺站助力城南實現進階仍需克服多個難點。“在硬件方面,要做好商業、酒店、購物、娛樂和商務辦公等配套設施的佈局;在軟件方面,可以對標深圳地鐵的站城一體化,做好治安管理與生活服務,還有鐵路局與城市服務部門之間的協調。”葉堂林介紹,“此外,還需要提升自己的辨識度,豐臺站作爲北京的一個地標,在提升經濟的同時,也需要呈現出區別於其他省市火車站的一些特色特點。這些都是豐臺站現在和未來可能會面臨的一些問題。”

“豐臺區在北京市首都城市格局中,既屬‘一主’,又處‘一軸’沿線,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的集中承載區。”葉堂林表示,“加快推進豐臺區豐臺站的站城一體化發展,抓好豐臺站組團開發,將顯著提升城南能級,也能夠更好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

“放眼世界,紐約中央火車站、德國柏林中央火車站等著名鐵路大型客站,都展現着其交通、經濟、文化、歷史的承載力,號稱是其城市乃至國家的‘中央樞紐’。”解筱文表示,“如今的新豐臺站則可以兼顧整個北京交通樞紐戰略佈局、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以‘中央火車站’屬性定位,在成熟客站建設運營經驗基礎上,融合商業地產,社會化運作,真正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高鐵客站,成爲中國連接亞歐大陸,通向世界的一扇大門。”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文 賈叢叢/插畫

【記者手記】 

“老豐臺人”眼中的變與不變

這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的首次春運,也是百年老站北京豐臺站新生後迎來的首個春運。這座北京的新地標在西三環與西四環之間以獨特的“中”字造型拔地而起,從“百年老站”華麗蛻變成“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

豐臺站開通運營當日,我在現場進行了一場直播活動,意在帶領觀衆看豐臺站的第一趟列車迎着朝陽出發。其間,我採訪了一位去往運城北站的乘客,他告訴我,從前從北京西站出發需要在其他站點進行轉車,但是豐臺站開通後,能夠坐車直達運城。根據北京鐵路樞紐研究成果,北京豐臺站旅客發送量遠期將達到7207萬人。豐臺站之於這7207萬名乘客的意義便在於這樣的便利。

同時,我也見到了沒有出行計劃,而僅僅是來見證這場蛻變的“老豐臺人”。豐臺站之於他們的意義,在於變化與發展。交通的發展和即將隨之而來的經濟發展,讓老站的蛻變,預示出豐臺區的蛻變、城南的蛻變與北京的蛻變。

當前,隨着豐臺站的開通,八大樞紐站已有七個落位運營,只剩下城市副中心站仍在建設中。接下來,北京作爲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還將聯動天津、雄安、石家莊等城市,打造面向世界的京津冀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羣,並圍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2個國際航空樞紐、北京站等10個全國鐵路客運樞紐、若干個區域客運樞紐組成的多層級客運樞紐,構建協同融合、銜接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北京的交通建設踏上新的趕考路,期待北京交通的進一步完善,也有信心看到,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將繼續穩中有進、進中向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