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山西省提出,建立涉企政策“一站式”平臺,實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一企一策”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明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100億元以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紓困幫扶力度。

江西省人大代表、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製造體系負責人向松嶺表示,政府做好營商環境政策及時權威解讀,推動相關政策企業應知盡知。不僅產業要成鏈,政策也要加快成鏈,通過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行政審批服務、融資服務、數字化企業服務、技術創新服務等有效融合。

——促進民營經濟提質增量。黑龍江省支持駐省央企、地方國有企業與省內民營企業在技術研發、產業鏈延伸、產業配套等方面開展合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升民營企業在政府採購中的份額,確保面向中小微企業政府採購的預留份額30%以上;上海市提出,開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幫扶行動,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山西省則明確,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力爭市場主體突破600萬戶。

主動爲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爲企業解難題、辦實事”也多次出現在各地政府報告中。黑龍江、重慶等多地提出,健全領導幹部聯繫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問題交辦等工作機制,主動爲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郭芳說,政府努力做到“有求必應、無請不擾”。不打擾、少干擾,不僅減輕企業負擔和壓力,也會降低執法成本,提升政府部門效率;不打擾不等於放手不管,政府服務要像“空氣”一樣,平日裏無事不擾、沒有感覺,需要時無處不在、有呼必應。同時,通過發揮考覈評價的激勵懲戒作用、完善監督機制、強化法治保障予以落實。

多地政府報告中都再次提及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其中,重慶市提出,弘揚企業家精神,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力爭民營經濟增加值佔比達到60%;安徽省提出,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建立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

李振專等代表委員認爲,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係,要建立清單制度,劃定政商交往紅線,構建動態化政商交往行爲規範,更好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對於企業來說,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讓企業不再苦於“找門路”,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創新發展上,真正激發企業活力。彭飛說,深化政商關係規律的認識,要將其納入到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大局來考量。深化“親”“清”關係的認識,繼續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守住“清”的底線,在已出臺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指導意見基礎上,建立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使民營企業辦事有據可依。

(記者 商意盈 魏董華 林光耀 閔尊濤 孟含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