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撐下,面向經濟主戰場,我國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今天的《科技強國在路上》系列報道,我們一起走進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物理研究所,看看實驗室的原始突破如何成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能。

科技強國在路上丨數字地球平臺:在自主可控基礎上不斷創新

走進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的網絡信息體系技術重點實驗室,記者看到,掛滿福字的實驗室洋溢着節日的喜慶氛圍,科研人員在電腦前編代碼、寫程序,大家的智慧與創新就通過這一串串的數字與字母的組合來呈現,我國的數字地球平臺就是在這樣的創新探索中不斷發展壯大。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王磊:把一個二維的地圖,變成三維的一個展現,從一個全球的視野來展現我們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這樣的一些人和事和物,這就是我們的數字地球想解決的問題。

把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電腦上呈現爲逼真的三維時空體系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經過十多年理論研究和試驗,在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我國科研人員開始進行數字地球平臺關鍵技術的攻關。2016年,國產的第一版數字地球平臺發佈了,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王磊:從2017年開始,我們的數字地球平臺通過代碼的全部重寫,把它給移植到了跨平臺可用,支持我們國產的麒麟操作系統,第一次實現了一個自主可控的地球平臺。

自主可控讓數字地球平臺更接地氣,更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的需要。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順義園區,科研人員正在開拓一項GEOVIS數字地球系列的全新應用——今日影像。發展自主可控的衛星遙感技術逐漸成爲我國數字地球應用科研創新的基礎。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 中科星圖總裁 邵宗有:我們現在大量的數字經濟多依託於時空框架。那這個時間與空間是誰賦予我們的,是國外的遙感衛星賦予我們的,還是國內的遙感衛星賦予我們的,對數字經濟來說也是很關鍵的,對老百姓的很多生產生活來說,都是有影響的。

正是在自主可控的基礎上,新一代數字地球應用產品應運而生,今日影像彙集了我國衛星遙感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科研成果,並綜合了200多顆遙感衛星的數據採集能力和自動化的數據處理能力,在衛星過境24小時內便可以主動快速地給用戶推送訂閱的地球影像。

中科星圖高級副總裁 唐德可:今日影像融合了空天院教授團隊相關的技術成果,我們通過市場的需求再反饋到研究者。他們科研人員也會有更明確的一些研究方向,與我們的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這樣一些需求更緊密地融合起來,雙方互相促動,是這麼一個良性循環的關係。

目前,基於我國北斗衛星的數字地球平臺應用範圍包括智慧城市、氣候氣象、城市規劃、公路交通等,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擴展。據統計,2022年我國數字地球平臺已實現全國產化,在二維和三維顯示模式下,對於10萬個動態對象,可以做到流暢運行。一個完整且自主可控的衛星遙感數字地球產業正在不斷壯大。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 吳一戎:我們在未來五年要加強遙感的應用,使得遙感應用的門檻不斷下降,使得遙感能夠進入百姓的生活,能夠進入國家管理的各個層次,更好地發揮衛星的效益。(總檯央視記者 褚爾嘉 魏幫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