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的浩海中,體育電影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不僅可以吸引體育愛好者的眼球,更重要的是,激勵被現實打擊的人們,從逆境中奮起,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中國乒乓之逆境》就是這樣一部勵志的體育電影,其講述的這段故事,讓我們可以重溫當年國乒在蔡振華的率領下,如何從低谷中崛起,重奪斯韋思林杯的燃情歲月,這在新中國的體育史上,都是一段勵志傳奇。

1

這段傳奇,要從1989年世乒賽開始說起。

1989年多特蒙德世乒賽,作爲當時世界乒壇的霸主,中國男隊與瑞典男隊男團決戰,外界都以爲,這是一場經典大戰,沒想到,中國隊完全沒有抵抗力,0:5被老對手瑞典隊橫掃(當時還是9盤5勝制)。

這讓國乒總教練許紹發顏面掃地,他很明白,以國乒在國內的影響力,他下課恐怕已成定局。賽後,當時擔任意大利隊總教練的蔡振華,邀請許紹發喫飯,希望能安慰一下這位老上司。喫飯期間,許紹發突然向蔡振華提出,讓他回來執教。畢竟,當時國乒的直板快攻打法,相比歐洲的橫板弧圈球打法,已經明顯落伍,改革勢在必行,而蔡振華在意大利執教多年,很瞭解歐洲選手的打法,是個不錯的人選。

蔡振華很痛快得就答應下來。當時他妻子黃勝已有了四個月身孕,他們在意大利生活很舒適,說服她不容易,但最終,黃勝被蔡振華的事業心所打動,決定跟他回國,給丈夫一個證明自我的機會。

幾個月後,蔡振華攜家人,由於資歷尚淺,他沒有擔任總教練,而是主管馬文革和於沈潼兩名選手,男乒主教練是另一位名宿郗恩庭。

1991年千葉世乒賽上,國乒繼續下滑,這次成績更慘。在最受關注的男團比賽中,中國隊2:3不敵捷克斯洛伐克隊,連四強都沒有打進,最終排名第7,創造了歷史最差戰績。單項比賽中,男乒也是全軍覆沒,除了馬文革可以與歐洲選手一戰外,其他選手都是難堪大用--這次郗恩庭的位子也保不住了,我們的主角蔡振華終於走上前臺。

2

連續兩屆世乒賽慘敗,輿論大譁,士氣極度低迷的國乒面臨大變革,重新競聘,而蔡振華成爲總教練的熱門人選。

上任前,蔡振華經歷了一次特殊的面試。當時的國家體委副主任徐寅生、體委訓練局局長李富榮,這兩位出自國乒的領導,對蔡振華進行面試,這就是著名的"乒壇隆中對"。

蔡振華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對於如何拯救國乒,他提出來,首先要從男雙入手。畢竟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爲時不遠,國乒必須有所斬獲,而男乒單打只有馬文革一人可以與歐洲選手抗衡,還沒有什麼優勢,要拿金牌太難了。相反的是,蔡振華在歐洲執教多年,知道歐洲選手普遍不重視雙打,所以從男雙入手,在奧運會上奪冠希望較大,以此提振士氣。

同時國乒內部選拔培養新人,對傳統打法進行調整,蔡振華當時就提出,1993年世乒賽在瑞典舉行,以國乒與瑞典的實力對比,想奪回冠軍難度太大,1995年世乒賽在我國天津舉行,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國乒屆時奪回斯韋思林杯的希望很大。這就是爲什麼蔡振華敢於誇下海口,"幾年時間就可以重奪斯韋思林杯"。

蔡振華設計的這套國乒崛起路徑,打動了徐寅生和李富榮,得以走馬上任,成爲國乒的新掌門。

3

蔡振華上任後,按照此前的規劃,狠抓男雙,挖掘新人,果然很快就產生了效果。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王濤呂林勇奪男雙金牌,國乒士氣爲之一振。1993年哥德堡世乒賽上,國乒已經重整旗鼓,除了馬文革和王濤這兩位名將外,蔡振華帶上了久未使用的削球手王浩,以及當時還沒有名氣的小將劉國樑,希望能奇襲老對手瑞典。

這次男團大戰,國乒一路順風順水打進決賽,再戰瑞典。彼時瑞典作爲男乒霸主,處在明處,兩位名將瓦爾德內爾、佩爾森正值巔峯,老將阿佩伊倫尚可一戰,卡爾松嶄露頭角。按照蔡振華的設想,戰勝瑞典的關鍵,就在王浩身上--這位1987年世乒賽男團冠軍成員,削球打法很有特點,而瑞典的卡爾松不擅長打削球,只要能抓住卡爾松,國乒就贏了一半。

蔡振華大膽將王浩放在了一單的位置,一直作爲第一單打的馬文革,放在了二單,原來的二單王濤,則被安排打三單。按照國乒設想,瓦爾德內爾難以戰勝,但馬文革面對其他瑞典主力可以拿到一分,只要王浩擊敗卡爾松,王濤在三單拿到1分,國乒就可以出奇制勝。果然,瑞典也想出奇兵,將卡爾鬆放在了二單的位置上,沒想到正中中國隊下懷,他首戰面對王浩。

原本這是國乒的大好機會,一切都在蔡振華的計算中。他只是沒想到,王浩在輕鬆拿下第一局後,第二局也領先的情況下,突然斷電,卡爾松大爆發將比分扳平,並順勢拿下了第三局。此戰失利,國乒大事不妙。第二戰馬文革爆冷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瓦爾德內爾,將大比分追平,國乒重新看到曙光。第三戰,王濤在大好局面下輸給了佩爾森,至此國乒落敗成定局,第四場王浩面對瓦爾德內爾落盡下風,馬文革還沒能出場,國乒就已提前失利,功虧一簣。賽後成爲罪人的王浩感慨萬千,說出了那句名言:在中國任何東西都可以是第二,唯獨乒乓球必須是第一,第二就是失敗。而這屆世乒賽,也成爲蔡振華心中永遠的遺憾。

4

1995年天津世乒賽,蔡振華證明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

這次世乒賽,作爲天津人的老將馬文革,一心想在家門口揚威,王濤寶刀不老,劉國樑和孔令輝兩名小將已開始揚名立萬,但蔡振華再次帶上了一個奇兵,那就是削球手丁松--兩年前世乒賽功虧一簣,這次蔡振華還是堅持己見,對於削球手,他有着異乎尋常的信心。

中國和瑞典兩隊,果然是一路連克強敵,會師男團決賽。賽前劉國樑和孔令輝都是主動請戰,老將馬文革受肩傷困擾,狀態不佳,蔡振華爲排陣頗費心思,最終還是決定,馬文革和王濤打一單和二單,三單則安排祕密武器丁松上陣,目標還是瞄準了兩年前在王浩手下死裏逃生的卡爾松。

決賽中,瓦爾德內爾首盤不出意外,擊敗了王濤。次戰馬文革則是大發神威,力克佩爾森,幫助中國隊扳平。關鍵的第三盤,果然是卡爾松對陣丁松,如今的丁松可跟兩年前的王浩不同,雖然都是削球手,但丁松是守中帶攻,這讓卡爾松完全懵了,找不到自己的節奏,丁松輕鬆獲勝,國乒2:1領先。

第四盤,瓦爾德內爾再次披掛上陣,老瓦不愧爲當時天下第一人,頂住壓力擊敗馬文革,將站在了懸崖邊上的瑞典隊拉了回來,雙方再次戰平。第五盤,王濤面對佩爾森,在全場觀衆的吶喊中,王濤連下兩局,擊敗佩爾森,中國隊獲得冠軍!當王濤拿到最後一分的時候,他躺倒在地上歡慶勝利,隊友們都趴在了他的身上,這一幕將永存中國體育史冊--蔡振華四年前立下的豪言,終於成爲了現實,中國隊時隔六年,重奪斯韋思林杯。此後,中國乒乓球重新成爲世界霸主,其統治地位延續至今。

蔡振華率領中國男乒的崛起故事,有着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在中國的經典體育電影中,此前幾乎都是以女將作爲勵志原型,比如《女籃五號》《奪冠》等,《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是首部以男性爲勵志原型的體育電影,頗有紀念意義,連男足名宿范志毅觀看後,都直言"以後要帶男足都來看這部電影";另一方面,在剛剛結束了三年疫情之後,民衆也需要在生活的逆境中奮起,戰勝困難,迎來美好的明天,在這種情況下,以國球作爲故事原型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更能觸動人們的內心,正如海報上那句"獻給每一個不被看好的人",對人生的勵志意義,尤甚以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