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刊载第二部分:清代家具的装饰技艺。

清代家具研讨

文 / 戴连库

清代家具研讨(第一部分)

上接前文——

(二)清代家具的装饰技艺高超精湛,形式、用材多样,题材内容丰富

清代家具的装饰手段,继历代精华于一朝。雕、嵌、描、絵,堆深、副犀、戗金、饰件,技艺精湛高超,锲镂雌剔巧夺天工。

清 紫檀嵌珐琅鼓凳

就雕刻而论,仅从木雕来看,可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浮离、透雕、立体雕等。其它还有漆雕(又曰剔犀、剔红)。清代雕镂不但技艺有较高造诣,而且雕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纹样从人物故事到动植物,从日常生活到自然界的其它物品,范围甚广。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恭王府家具

如清代家具常见的装饰图案有:

二龙戏珠(限于宫廷家具)、双鱼吉庆、蝙蝠、明八仙、暗八仙、吉祥图案(其中有如意、隐喻事事如意;蝙蝠谐音有福;佛手,桃子、石榴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等)。此外还有葫芦万代、古币绳纹、云水纹、梅兰竹菊、灵芝等。

紫檀圆炕桌(图19)

彭牙板上有二龙戏珠浮雕,是内廷家具的一种装饰手法。在圆炕桌的矮腿上端还精雕了夔龙头,传说中的夔龙是只有一足的,因此,此圆桌腿的结构也受到传说的影响,夔龙头下部只设一兽脚。

圆桌各腿与面框间置“霸王枨”加强了桌腿强度。从浮雕的技巧来看,雕工极为精致,线条细腻流畅,毫无淤滞枯涩之感,可谓刀法传神,“气韵生动”。

花梨翘头案(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图20)

这是清代较普遍的一种皇室供案。浮雕牙板上雕饰草龙纹样,中间烘托一寿字,纹样虽有龙头,其后边是卷草的形变(图21),翘头案的档板(图22)透雕两条风格各异的龙。

图23

图23,是太师椅坐面束腰下的草龙浮雕。从以上几种龙纹浮雕来看,其刀法洗练,转折润泽灵活,形象生动活泼,嬉戏可爱。龙纹横向布局追求左右对称,纹样疏密适度而特别强调韵律的动感,犹如上下翻飞腾跃之态。

翘头案档板之雕龙,虽是上下穿插分布,但体量有别,在变化中求得统一,使线形“柔而不弱,坚而不硬。”

半圆桌沿桌面弧度透雕的花牙板细部(图24)

两棵舒展交叉的灵芝仙草,呈S形曲线卷曲变化,纹样两边各对称雕饰小灵芝、玉环、纹样押中与仙草的交叉处雕小灵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纹样布局严谨,左右对称,疏密相间,层次分明,有虚实对比,雕琢挺秀刚柔并重。

半月桌透雕花牙板(图25)

图案两边犀牛呈望月之势,后沿伸以半圆线延图案上方围拢,里面透雕,“葫芦万代”纹样,透雕纹样下部各有葫芦托角花牙。

整个透雕纹样生动逼真,并具有生活气息,雕工艺匠技法高超,刀法洗练简洁。可见清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应该承认有很多技艺,就是现代的技工也很难与之匹敌。

清代的家具木雕中釆用古币绳纹透雕纹样颇为多见,它是一种挺柔兼备的纹样,绳纹翻转很有韵律,呈委婉圆润状,待到古币处绳纹又平直的绷紧索住古币,所以纹样又具有力感。

清晚期 红木镶大理石绳壁纹展腿式方桌

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纹样取材于生活,源岀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它是古代佩玉、佩带饰物的一种栓结形式。

在家具上应用古币绳纹木雕除起装饰作用外,它在结构上又取代了罗锅根、托角花牙、矮老的作用,既增加了构件间的强度,又完成了局部装饰而增强了家具的艺术性。

花梨竹节条桌(沈阳故宫博物馆收藏,图26)

整个条桌(1620*610*855mm)造型俊美秀气,桌子的腿根、纹样装饰皆以竹子作为题材,这在清代的家具雕饰中也是比较普遍的。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 子”,象征着高雅纯正。除此,竹子尚有自己独道的隐喻,在封建社会仕途官场之中,竹子的“节节高升”会祈望带来“官运亨 通”。

现代我国人民对竹子有了新的解释,使竹子有了科学的内涵,竹子高洁廉正,清翠碧绿,象征着春天、活力、生机盎然,所以经常是国画艺术大师们的表现题材。

清代家具艺匠把竹子通盘运用于家具各部装饰,也肯定有他们自己的意境,这就是追求赋于整件家具的自然美和增加室内装修上的生活气息,此图中的条桌正是贝备这些感觉心理上的典型佳作。

它以双排竹节错落的竹子为骨架,把双排竹节雕作为基调,求得腿根交圈,桌面封边合拢,无需其它托角花牙装饰。为追求和谐的统一,在束腰处浮雕竹叶和两个竹节回纹(图27)。由于纯熟的雕技和简洁的刀法,以使木雕与竹子真伪难辨,达到乱真的境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清代家具的木雕技巧堪称一绝,令后人赞叹不绝。

清代家具雕刻的题材与内容方面,上文已涉及了一些。下面笔者仅就不同尺度的几例长方桌角牙为例,研究清代家具木雕表现题材的多样性。

图28

紫檀长方桌(图28,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从宽度一侧雕刻的托角花牙看,是变化有度的翻叶浮雕。

图29

紫檀长方桌(图29,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桌子造型简练俊秀,结构精细,腿间不设横枨,角牙是浮雕云水纹,纹样不同于上例。

图30

花梨长方桌(图30,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牙板是回纹的变形,又等距浮雕古瓶、吊挂金钟。托角牙形如坠角、棂格牙,可又不做镂空镬镂,采用浮雕处理。至于古瓶、金钟等内容与雕刻的手法巧 妙地结合,展现出一股“俚俗”的乡土气息,显得古朴大方。

图31

紫檀条桌(图31,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沿条桌腿和帐攒接斗簇成回纹线牙,从感觉心理学的角度看,一方面加强了条桌的厚重感,使人们感到稳重。在厚重的同时又有通透的空间变化,分散了那种厚重感,这恐怕就是装饰艺术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微妙之处。

以上阐述的皆为清代家具的木雕技艺之特点,可谓雕技精湛表现题材丰富多样,此处就不再多加喧染。

雕漆工艺在我国是渊远流长的。据现代考古资料记载,雕漆大约始于唐宋时期,待到明代也只限于奁、盒之类的小件器物上应用,发展到清代,雕漆已开始在家具上进行雕饰,沈阳故宫博物院有雕漆几传世。

由于雕漆工艺的繁复,对于现代家具设计与生产已失去意义,所以这一工艺对家具而言,目前我国已趋绝迹。

至于雕漆工艺的程序,大体是以木为底胎,逐层堆积色漆,然后施以刀法,雕剔出层次分明、有强弱虚实变化的图案来。

当然,在清代的装饰技巧、雕嵌描绘,都不是单一孤立的运用,有时一件家具既有雕刻又巧施堆漆;有的则既有雕镂又装饰描金、漆绘;也有与戗金同时并用的方式。

图32

漆绘“替木花牙”高束腰长方桌(图32,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

长方桌桌面封边、腿、束腰下横帐 皆采用漆绘聚饰,束腰配以纤细的纹样镂雕,腿帐相交处有“替木牙”,乃卷草纹样。此例即木雕与漆绘工艺业用的典型。

以上援引各款是介绍清代雕饰工艺和漆绘家具的涂髹,除了这几种装饰方法以外,镶嵌也是清代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

镶嵌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嵌饰技艺就现代而言,也堪称我国装饰工艺之最。家具的镶族即是用一种或多种材料,对家具表面进行嵌饰的都可称之为镶嵌。

镶嵌工艺初始于漆器,这在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中有较详细的记载。近些年来由于我国考古界的努力,已把镶嵌工艺的应用上朔到商代初期,即指我国的螺钿镶嵌。

家具的镶嵌发展到清代已近顶峰,不但技艺精湛,用材也很广泛,用于镶嵌用材多达十几种之多,如螺钿嵌、木嵌、骨嵌、竹嵌、牙嵌、玉嵌、石嵌、瓷嵌、珐琅嵌、玻璃嵌、景泰兰嵌等等。

从大量的清代传世家具中可以发现,大理石嵌料应用之多,范围之广,也构成了清代家具的装饰特点之一。而其镶嵌面积也不同于其它,往往嵌装于较大面积的桌面、椅凳面、几面、椅靠背心面等处。

在石料的选择上,要遵循许多要领、“章法",追求绘画上的意境,在石中体现山川烟云,风景故事的“泼墨”和“晕染”效果,这在清代,大块石材嵌装于家具,是别具匠心的。

同时与螺钿镶嵌形成了两个极端的对比,尽管螺片镶嵌遍及家具各个部位,但毕竟是小面积的局部嵌饰。像图33,螺钿、大理石面材的圆桌、圆凳、太师椅(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是清代后期的家具。

图33

圆桌的牙板,圆凳的牙板,镶嵌螺钿卷草纹样,腿帐等其它部位没有螺钿嵌饰。太师椅镶嵌部位比较多,靠背、扶手、腿长皆有螺片嵌饰,但圆桌与圆凳的面,太师椅靠背、坐面又都是大理石嵌料,因此,这是一组嵌螺嵌石并用的家具。

近来北京北海公园新辟《静心斋》,内有方形花几,乃为清代所制,几面为菱形薄木镶嵌。

清末 酸枝镶石嵌螺钿五围屏罗汉床

酸枝镶螺钿花卉人物三镶石面西餐台椅

至于瓷嵌家具,在清代远不如上面列举的几种嵌饰手段普遍,尤以民间为多,往往以瓷面砖为主,形如现代的釉面砖,常常嵌于桌几面上,有色彩的,也有浮雕的,象浮雕花草、瓜果之类,镶嵌于家具门上和太师椅的屏背上。

清初期 紫檀嵌瓷心罗汉床

北方清初的民间炕柜上很为常见(炕柜长1600mm,高800mm,宽500mm),并列的四扇柜门每扇门嵌四块或六块彩绘瓷砖,清代末期东北民间的这种炕柜(有的带亮格),仍能找到传世之作。

其它镶嵌材料如玉嵌、牙嵌等等,皆为小的局部嵌,只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具备装饰的普遍性。如在太师椅靠背搭脑正中,嵌水镜石,上线刻太阳,太阳的圆心刻“日”字,

笔者认为,这恐怕是出于神学方面的意义。另如清代的戗金家具也为较罕见的装饰手段。所以,诸如这些不具备代表性、普遍性的镶嵌材料及装饰方法,本文就不多加评述了。

- END -

相关文章